馬戛爾尼懂拉丁文,隻要李雅各將中文翻譯成拉丁文,馬戛爾尼就能看明白,所以當初馬戛爾尼在沒有更合適的人選時,也給李雅各開出了150鎊的工資,聘請他為使團的翻譯。不過,13歲就留學意大利,加上留學前一直受到傳教士的影響,李雅各基本沒有進行過中國傳統教育,可以想象他的中文水平有多麼糟糕,加上甘肅武威地處大清帝國的西北邊陲,口音習俗與內地差別更大,官話根本就沒有聽說過,更別提官場之道了。梁棟材的密信,李雅各壓根兒就不能完全理會背後的深意。
梁棟材到底是誰?
馬戛爾尼急需弄明白鄧達斯在北京城的這枚棋子能不能真正成為使團成功的籌碼?馬戛爾尼萬萬想不到,梁棟材能夠進入北京並且在北京立足,跟大清帝國乾隆皇帝的愛好有很大關係。粵海關的監督多為內務府派出去的包衣奴才,奴才們總是會想方設法從洋人手裏敲詐銀子,當然還有隨船運來的西洋玩意兒,奴才們會給京城的關係戶送這些玩意兒,自然會給乾隆皇帝挑選上好的玩意兒。乾隆皇帝對大臣們置辦西洋玩意兒很是不爽,認為奇技淫巧的西洋玩意兒會讓大臣們玩物喪誌。可是乾隆皇帝自己對那些奇技淫巧的西洋玩意兒卻是來者不拒。
宮廷畫師郎世寧給乾隆皇帝介紹了一位法國耶穌會士,這位法國耶穌會士叫蔣友仁。因為是郎世寧介紹的,所以跟乾隆皇帝走得很近。蔣友仁很會來事,經常給乾隆皇帝介紹西洋玩意兒,讓乾隆皇帝很受用。乾隆皇帝發現這位法國人還是位設計專家,就將蔣友仁調到圓明園工作,蔣友仁參與了圓明園的西洋樓、大水法、十二獸首銅像等建築設計。西洋樓的落成讓乾隆皇帝很開心,他可以經常在西洋樓跟妃子們歡娛,蔣友仁自然也就得到乾隆皇帝的歡心。
1769年10月31日,蔣友仁突然領著兩位老鄉進了紫禁城。蔣友仁的兩位老鄉真實身份是傳教士,分別叫嚴守誌、梁棟材。兩位傳教士是帶著教廷的任務來到北京的,蔣友仁作為教廷滲透到中國皇帝身邊的棋子,有義務將嚴守誌跟梁棟材推銷給乾隆皇帝。蔣友仁給乾隆皇帝說,自己的兩位老鄉可是了不起的人才,尤其擅長天文水法和音樂。當時西洋樓夜夜笙歌,演奏的還是古老的中國樂曲,乾隆皇帝一直想在西洋樓聽到西洋音樂,可是懂西洋音樂演奏的人很少,西洋樓的西洋樂隊需要擴充人才,蔣友仁的兩位老鄉的到來,讓乾隆皇帝很是開心,就讓這兩位也進入了西洋樂隊。
梁棟材在蔣友仁的一番忽悠下,就進入了圓明園西洋樓西洋樂隊,成了西洋樂隊中的洋南郭先生。宮廷禦用樂師的金字招牌,梁棟材之前想都不敢想,看到蔣友仁將乾隆皇帝忽悠得一愣一愣的,梁棟材馬上將自己帶進宮的包裹打開。這一下讓乾隆皇帝大開眼界。梁棟材的包裹裏麵全是乾隆皇帝沒有見過的奇器玩物:借光鏡、銀絲鸚哥、檳榔膏小狗、琺琅珠盒子、琺琅珠荷包、草繡花囊、琺琅珠表絛、內裝銅版畫、草繡花鞋、金絲繡囊、鼻煙、意大利石鼻煙盒、意大利石小掛屏、文具、紅鉛筆畫成的小銅版畫等。乾隆皇帝異常高興,收下了梁棟材孝敬的奇器玩物,並準許梁棟材在京城長住。
梁棟材覲見乾隆的這一年,正是乾隆皇帝容嬪晉升容妃的第二年。容妃出身於新疆維吾爾和卓家族,俊俏的容貌、異域的情調讓壯年的乾隆皇帝龍心大悅,事事都依順。西洋樓不僅成為容妃做禮拜的場所,更是容妃的娛樂場所。為了博取美人歡顏,西洋樂隊每天賣命地吹拉彈唱。混在西洋樂隊的梁棟材自然也就成為西洋樓的常客。不過到了1785年開始,容妃患病,很少露麵。1788年,年過八旬的乾隆皇帝,抱著頭發花白的容妃屍體號啕大哭,西洋樓上再無鼓樂絲弦之音了,洋南郭先生梁棟材也失業了。
卡思卡特中校的中途死亡,錯過了乾隆皇帝的八十大壽。容妃的去世更讓乾隆皇帝老態龍鍾,在乾隆皇帝那裏,梁棟材即使有超凡的音樂技藝,也不能賣與帝王家了。老鄉蔣友仁早已作古,梁棟材隻能在北京城流浪。鄧達斯壓根兒就不了解梁棟材的遭遇,曾經是乾隆皇帝禦用的西洋樂師,現在成了流浪漢,梁棟材對乾隆皇帝的失望已經到了極點。他勸阻鄧達斯在乾隆皇帝還活著的時候派使團到北京,還有一個更為隱秘的苦衷讓梁棟材鋌而走險,身在大清帝國的首都,成為萬裏之遙的英格蘭的情報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