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退
凡見尊長,不命之進不敢進,不命之退不敢退。進時當鞠躬低首,疾趨而前。其立處,不得逼近尊長,須相離三四尺,然後拜揖。退時亦疾趨而出,須從旁路行,毋背尊長,且當頻加回顧,恐更有所命。如與同列共進,尤須以齒為序。進則魚貫而上,毋得越次紊亂。退則席卷而下,毋得先出偷安。
溫
夏月侍父母,常須揮扇於其側,以清炎暑及驅逐蠅蚊。冬月,則審察衣被之厚薄,爐火之多寡,時為增益,並候視窗戶罅隙,使不為風寒所侵。務期父母安樂方已。
定省
十歲以上,侵晨先父母起。梳洗畢,詣父母榻前,問夜來安否。如父母已起,則就房先作揖,後致問,問畢,仍一揖退。昏時,候父母將寢,則拂席整衾以待,已寢,則下帳閉戶而後息。
出入
家庭之間,出入之節最所當謹。如出赴書堂,必向父母兄姊之間肅揖告出。午膳與散學時,入必以次肅揖,然後食息。其在書堂時,或因父母呼喚有所出入,則必請示詢問先生,許出方出,不得自專。至入書堂,雖非作揖常期,亦必肅揖,始可就坐。
進饌、侍食
凡進饌於尊長,先將幾案拂拭,然後雙手捧食器置於其上。器具必幹潔,肴蔬必序列。視尊長所嗜好而頻食者,移近其前。尊長命之息,則退立於旁。食畢,則進而撤之。如命之侍食,則揖而就席。食必隨尊長所向,未食不敢先食,將畢則急畢之。俟其置食器於案,亦隨置之。
侍坐
凡侍坐尊長,目則常敬候顏色,耳則常敬聽言論,有所命則起立。尊長有倦色,則請退。有請與尊長獨語,則屏身於他所。
侍行
侍尊長行,必居其後。不可相遠,恐有所問。有問,則稍進於左右,以便應對。目之瞻視,必隨尊長所向。有所登陟,則先後扶持之。與之攜手而行,則以兩手捧而就之。遇人於途,一揖即別,不得舍尊長而與之言。
相遇
凡遇尊長於道,趨進肅揖。與之言則對,命之退,則揖別而行。如尊長乘車馬,則趨避之。或名分相懸,不為己下車馬者,則拱立道旁,以俟其過。
服役
凡尊長有所事,不必待其出命,即當趨就其旁,致敬服役。如將坐,則為之正席、拂塵。如侍射與投壺,則為拾矢、授矢。如盥洗,則為之捧盤、持帨。夜有所往,則為之秉燭前導。如此之類不可盡舉,但當正容專誌,毋使怠慢差錯。
書堂肄業之禮
受業
受業於師,必讓年長者居先,序齒而進。受畢,肅揖而退。其所受業,或未通曉,當先叩之年長,不可遽瀆問於師。如欲請問,當整衣斂容,離席前告曰:某於某事未明,某書未通,敢請。先生有答,即宜傾耳聽受。答畢,複原位。
座位
端身正坐,書籍筆硯等物,皆令頓放有常。其當讀之書、當用之物,隨時從容取出,不得信手翻亂。讀用已畢,複置原所,毋使參錯。其借人書物,當置簿登記,及時取還,毋致遺失。
會客
凡先生有賓客至,弟子以次序立。俟先生與客為禮畢,然後向上肅揖。客退,仍肅揖送之。先生與客命無出門,即各入位凝立,俟先生返;命坐,則坐。若客與諸生中有自欲相見者,亦必俟與先生為禮,乃敢作揖,退亦不得遠送。非其類者,勿與親狎。
讀書
凡讀書,整容定心,看字、斷句、慢讀,務要字字分曉。毋得目視他處,手弄他物。仍須細記遍數。如遍數已足而未成誦,必欲成誦。遍數未足,雖已成誦,必滿遍數。猶逐日帶溫,逐旬、逐月通理,以求永久不忘。
寫字
凡寫字,未問工拙,切要專心把筆,務求字畫嚴整。毋得輕易怠惰,致有潦草、欹斜並差落、塗注之病。研墨、放筆,毋使有聲及濺汙於外。其戲書硯麵及幾案上,最為不雅,切宜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