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齒獸類群是有短尾及嘴喙的單弓類群動物,出現於二疊紀晚期,三疊紀時幾乎遍及全球。雖然其中許多種類的上頜都長有兩顆大長牙,它們卻是性情溫和的植食性動物,身體短寬,四肢粗壯,肩部巨大而強壯,尾巴很短。二齒獸類群的典型代表是水龍獸、中國肯氏獸、扁肯氏獸等。
二齒獸類的穴居生活
有一些二齒獸可能利用它們強壯的吻部在地下做窩,比如二疊紀晚期廣泛分布在今南非地區的小頭獸就有一個楔形的吻部,其結構與現代的掘地動物十分相似。在南非,古生物學家還發現了迪克二齒獸螺旋形的地洞,裏麵保存有它的骨骼和蛋,而洞壁上的刮痕也顯示這種動物會用吻部或爪子掘土。
中國肯氏獸
中國肯氏獸是三疊紀中期大型的二齒獸類,它行動遲緩,適宜生活在溫暖的氣候環境中。中國肯氏獸長得非常矮壯,頭骨較大,前部結構十分沉重,而後部則較為輕巧。另外,它的上頜骨鈍而寬厚,在上頜骨的突起處長有向下生長的兩顆長牙,枕部寬而低,下頜齒骨縫合在一起的部分則寬而長。不過,中國肯氏獸的麵部肌肉不發達,所以可能無法像其他二齒獸類群那樣切割植物,而隻能通過上頜骨大口咬下植物的枝葉,再將其吞咽下去。
扁肯氏獸
扁肯氏獸生活在三疊紀晚期,是最後出現的二齒獸類群之一,其化石大多發現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石化森林的東南部。化石顯示,扁肯氏獸身長約為3米,體重約1噸,喜歡群居生活,以矮小的蕨類植物為食。其最主要的特征是兩根長長的獠牙和強壯的喙狀嘴。研究發現,扁肯氏獸的獠牙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磨損,這也證明了這些牙齒是用來掘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