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6.《說園》(1 / 1)

著者陳從周,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84年出版。書前有作者親筆的簽名。這本書“做”得很精致。正麵是中文,背麵是英文。中文豎寫,英文橫寫,於是就分出了“亞”和“背”,就和江蘇文藝出版社“雙葉叢書”采取的“兩頭大”不同了。中文封麵上的題簽,是俞振飛老人所寫,正文字數不多,是作者請朋友用毛筆書寫的,後記則是作者自己用毛筆書寫的,字都漂亮已極。此書“夾心”部分,選用幾十張古代的造園草圖,也蠻別致。

我十分欣賞這本書,以為它是“極品”。道理有二。

其一,正文是由“說園”、“續說園”、“說園三”、“說園四”和“說園五”5篇富於古典意蘊的“散文”組成,不是新潮學者喜歡的那種全書隻有一個係統(分編和分章節)的寫法。但是,你又不能說這5篇文章就淩亂,就不係統。它們自有內在的聯係。對園林外行的人還真的談不出來。

其二,是這本書的包裝。用了英語,占了背麵,有中西對撞的意思,當中用古代造園圖做“夾餡”,也虧設計者想得出來。再者,文章多短小又耐咀嚼,封麵請德高望重者題簽,如此種種,都讓我輩望洋興歎。

然而,不是自誇,我畢竟是“腦子快”的人。當年一接到贈書,當即就展開行動。我也打算將來出這樣一本能夠“蓋棺論定”的書,書名暫定《戲品》。因為古有帶“品”字的書很多《詩品》、《曲品》、《畫品》、《棋品》,唯獨沒有《戲品》!我給上海昆曲女小生嶽美緹去信,請她幫我麻煩俞振飛老人再賜墨寶一幀(從前已經賜過匾額《品戲齋》)。現在要的是題簽“戲品”二字,豎寫,要簽名,要印章。不久,嶽姐回信,信中就附了振飛老人的這一題贈。

我如獲至寶,把它夾在《說園》當中,因為陳和俞也是最親近的朋友,就讓他倆的字也心貼心地呆在一起吧。

一待10年。俞振飛老人早已去世,陳從周教授患病數年,恐怕再也沒有當年在書前簽名的瀟灑。我自己也發覺體力腦力均不如當年,也要考慮這本《戲品》應該何時動筆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