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洛克與英國經驗主義哲學的新發展
英國經驗主義在西方哲學史上占據重要一席。它的重要性不但表現在哲學方麵,而且表現在政治學、經濟學、文化學等各個方麵。英國經驗主義前後承繼,左右亨通,自培根時代一直到休謨時代,前後將近200年時間,其成就之多,影響之多,堪稱世所罕見。
英國經驗主義,五大代表人物,如五座山峰,前呼後應;如長江大河,一脈相承。其學品或有區別,其影響或有大小,但在堅持以經驗作立論前提這一點上,則是一致的。五位代表人物——培根、霍布斯、洛克、貝克萊和休謨,或有有神論、無神論之分別,或有唯物唯心之不同傾向,但作為英國近代思想的代表人物,作為西方經驗主義經典作家,則其內在聯係,依然十分鮮明。
五大人物,五個階梯,其對經驗的理解不斷深入,對經驗的作用,從各個不同角度予以闡發。
培根最敬知識,最重實驗,他認為知識的源泉是經驗。他說:“感覺是完全可靠的,是一切知識的源泉。”培根重視經驗,雖立意粗放而不失新意,或可稱為經驗源泉論。
霍布斯與培根一脈相承。但他的重點不在認識方麵,而在國家的起源和對國家體製的選擇方麵。他最有名的著作是《利維坦》。但他不因重視國家學說而輕視經驗,相反,正因為他有經驗哲學作支撐,他的國家學說才來得更為深刻,也更具影響力。他說:“我們所有的一切知識都是從感覺獲得的。”而且他的經驗論不限於肯定經驗的作用,他更重視經驗後麵的推理工作。他認為經驗所提供的隻是“是什麼”,但它不能說明“為什麼”。“是什麼”隻是現象,沒有現象固然難於提及本質,但現象還不是本質。因此,他要進一步說明:“因此知識的開端乃是感覺和想象中的影像;我們憑本能便知道得很清楚。但是認識他們為什麼存在,或者根據什麼原因而存在,卻是推理的工作。”以此而論,霍布斯可以說是經驗推理論者。事實上,霍布斯使用的方法和培根確已不同。培根最重視歸納法,霍布斯則更重視演繹的作用。
英國經驗主義的最大代表是洛克,洛克最有影響的經驗論點是他的“白板說”。他認為人的靈魂如同一張白紙,所有知識均非天賦而來,而是後天所得。他說:“我們的一切經驗都是建立在經驗之上的,而且歸根結底是來源於經驗。”但洛克不但重視經驗,而且重視感覺。他的哲學觀念中,經驗論固然有名,感覺論尤其有名。他把經驗分為兩種:由外部事楊刺激而引起的經驗,叫作外部經驗;由“內部感覺”反省而來的則稱為內部經驗。因此,洛克的經驗論具有二元論傾向。他的這個傾向,經貝克萊而向右轉,成為貝克萊唯心主義經驗論的一個契機。總而觀之,洛克的經驗論或可稱為經驗感覺論。
貝克萊是英國經驗主義第四個代表人物。他最有名的命題是“存在就是被感知”。這命題和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好像有些相似,和中國心學大師王陽明的“心外無物”也似乎有某些相通之處,但他們其實有別。貝克萊的哲學依然是經驗主義的。他同樣認為知識起源於感覺經驗。然而,他將感覺推向極端,認為事物隻不過是觀念的集合,存在即被感知,“它們不可能在心靈或感知它們的能思維的東西以外有任何存在。”貝克萊的經驗主義,可以稱為感知經驗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