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1 / 3)

做人一定要寬容,利人利己利社會。假如我們每個人都以一顆寬容的心去善待周圍的事,那麼,我們的社會就會變得更加美好和諧。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孔子說過:“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用“德”回報那些有恩於你,曾經幫助過你的人,這是做人最起碼的道德規範,也是一個人虛懷的體現。而以德報怨則是一種更高的境界,用“德”來回報怨恨,寬容地對待你的敵人、仇家、對手,在非原則的問題上,以大局為重,你會得到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的喜悅,化幹戈為玉帛的喜悅,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喜悅。

兩人騎著馬一路同行,其中一人騎的是一匹國馬(所謂國馬,指的是平時養於民間,戰時由國家征用的馬),另一人騎的是一匹駿馬。一路行來,不知怎麼問事,駿馬咬傷了國馬的脖頸。國馬血流如注,但仍顯得若無其事,行走自如。後來,駿馬回到家中,草也不吃,水也不喝,渾身顫抖,像是生病了一樣。駿馬主人覺得它可能是因為咬傷國馬而羞愧,心想把國馬牽來,勸勸它就好了,於是去向國馬主人借來國馬。國馬牽來後,用鼻子親近駿馬,和駿馬同槽吃草料,不到一個時辰,駿馬就恢複如初了。

國馬被駿馬咬傷,沒有怒而回擊,而是以德報怨,從而避免了兩敗俱傷,這是一種明智的選擇,這就是寬容。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發生的絕不是這樣簡單的事。生活往往是紛繁複雜的,有時候,寬容不僅是兩個人之間的諒解,還牽涉國與國之間的交往。

魏國邊境靠近楚國的地方有一個小縣。這一年,有一個叫宋就的人被派往這個小縣去做縣令。宋就到了這個小縣,勤政愛民,為百姓處理了很多棘手的問題。

兩國交界的地方有兩個村子,分別屬於魏國和楚國,村民們都喜歡種瓜。這一年春天,兩國的邊民都種下了瓜種。

不巧這年春天,天氣比較幹旱,由於缺水,瓜苗長得很慢,有的甚至枯萎了。魏國的村民擔心再這樣旱下去會影響收成,就組織一些人,每天晚上到地裏挑水澆瓜。連續澆了幾天,魏國村民的瓜地裏,瓜苗長勢明顯好起來,比楚國村民種的瓜苗要高不少。

楚國村民看到魏國村民的瓜苗長得又快又好,非常嫉妒,於是有些人晚間便偷偷潛到魏國村民的瓜地裏去踩瓜秧,把魏國村民的瓜地糟蹋得不成樣子。

魏國村民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澆灌的瓜地變成這副模樣,知道肯定是楚國的村民做的手腳,非常氣憤地請宋就縣令為他們主持公道。村民們個個義憤填膺,說也要去踩楚國村民的瓜地,一報還一報。

宋縣令聽了村民的傾訴,忙請村民們坐下消消氣,然後對他們說:“我的看法是,你們最好不要去踩他們的瓜地。”

村民們氣憤已極,哪裏聽得進去,紛紛嚷道:“怎麼不行?怕他們不成!為什麼讓他們如此欺負我們,沒天理啊!”

宋縣令搖搖頭,耐心地說:“如果你們一定要去報複,剛開始可以解解心頭之恨,可是,然後呢?我想他們也不會善罷甘休的,如此下去,雙方互相破壞,到最後,誰都不會收獲一個瓜,得不償失啊。”

村民們問道:“這麼說,我們該怎麼做才好?”

宋縣令說:“你們每天晚上偷偷去幫他們澆瓜地,結果怎樣,相信你們不久就會自己就看到的。”

村民們隻好按宋縣令的意思去做。楚國的村民驚奇地發現,魏國村民不但不記恨,反倒天天幫他們澆瓜,慚愧得無地自容,派人到魏國這邊道歉,從此兩國村民你來我往,更加和睦。

這件事一傳十,十傳百,後來連楚國邊境的縣令也知道了,於是將此事上報楚王。楚王原本就對魏國虎視眈眈,聽了此事,深受觸動,甚覺不安,於是,主動與魏國修好,並派使者送去很多禮物,對魏國有如此好的官員和國民表示讚賞。

魏王見宋就為兩國的友好往來立了功,下令重重地賞賜宋就和他的百姓。

宋就用寬容來回報鄰國村民的怨恨,化解了兩村長期以來存在的矛盾,並且緩和了兩國的關係,可謂一舉而三得。

寬容是在處理非原則問題上的大度,隻要不是原則問題,遇事讓人三分,便可化幹戈為玉帛。實際上,用寬容去回報怨恨,在我們饒恕別人的同時,不但給了別人機會,也取得了別人的信任和尊敬,隻有這樣才能夠與他人和睦相處。由此可見,寬容乃是利人利己的最好處事之道。

寬容是人格魅力對別人的征服,如果為了顯示自己的強大和不好欺負,而遇事錙銖必較、劍拔弩張,除了能表現自己脾氣暴躁,是一介莽夫之外,什麼也證明不了。而寬容地對待你的敵人,不但可以化解他們對你的敵意,或許還有可能使他們成為你的朋友。

林肯總統對政敵素以寬容著稱,後來終於引起其他一些議員的不滿,議員說:“你不應該試圖和你的政敵交朋友,而應該消滅他們。”林肯微笑著回答:“當他們變成我的朋友的時候,難道我不正是在消滅我的敵人嗎?”多一些寬容,公開的對手或許就是我們潛在的朋友。

但是要記住,寬容絕非那種無原則的調和,寬容不是懦弱,不是無止境的遷就,不是對放縱、邪惡的默許,寬容絕非是金戈鐵馬的砍殺,看血流成河的快慰,它是用理智之手去撥動內心真、善、美的情感之弦,以克服短淺、狹隘、苛刻與冷酷。如同紫羅蘭把它的香味留在踩扁它的腳踝上,是人生一種豁達,也是一種看不見的幸福。

心之感悟:

在這個世界裏,我們各自走著自己的生命之路,人與人之間難免會有碰撞。如果睚眥必報,非但解決不了問題,撫平不了心中的創傷,而是隻能將雙方捆綁在無休止的爭吵戰車上。

善待自己的競爭對手

在競爭中,一般情況下人們會將對手視為“敵手”,認為他正在或企圖從自己手中搶走某種榮耀,奪走自己的所愛,分走自己的利益,他是自己天生的敵人。要做到善待“敵人”實在很難,但從人性品格的角度來說,善待自己的競爭對手首先是一種風度及大度,這將增添你無窮的人格魅力。

浙江義烏新光飾品廠,是同行中的龍頭老大。同行們經常會從此廠“挖人”,七年時間,挖走了近千人。有人稱這個企業成了同行的“黃埔軍校”,可董事長周曉光卻嗤之一笑。她的企業每天開發百餘款新產品,同行紛紛效仿,但她不追究侵犯“版權”之事,還說道:“別人跟得快,我就跑得快。”目前她的企業已有上億資產。

善待對手的人胸懷寬廣,目光遠大。他們將對手視如朋友和動力,從而顯示出他們非凡的氣魄和力量。

2008年6月7日中午,美國第一位女性總統候選人希拉裏宣布放棄其對總統寶座的角逐,退出競選,並在美國國家建築博物館前發表了演說。這是她與其對手奧巴馬競選失利後,在其總統競選征途上的最後一次演說。

在長達28分鍾的演說中,希拉裏沒有過多地回顧其過去的總統競選曆程,也沒有為自己的失敗而顯露出悲哀。相反,她在演說中表達了對昔日對手奧巴馬的支持。她說:“我今天終止我的競選,我支持奧巴馬,並把我的全部支持置於奧巴馬身上。我請求你們和我一道,像為我那樣為奧巴馬而艱苦努力,實現我們的目標的方式是拿出我們的精力、熱情、力量,做我們能做的所有事,幫助奧巴馬當選為下屆總統。”

希拉裏還說:“雖然民主黨將來的競選道路不會簡單,但我有信心奧巴馬會獲勝。我與奧巴馬站在一起,是的,我們能。”

“是的,我們能”是引用了奧巴馬的競選口號。另外,在演說裏,希拉裏至少14次提到奧巴馬的名字,並且在每次稱讚奧巴馬時,她的用詞總是充滿讚賞。

對於這位打敗自己的對手,希拉裏以其冷靜的態度、寬闊的心胸、容人的海量來對待,而沒有表現出任何仇視、怨恨和嫉妒。正因如此,她感動了昔日的支持者,同時也受到了奧巴馬的支持者乃至整個美國民眾的高度評價。也許,正是這種善待對手的高貴品質,才使她成為美國曆史上的第一位女性總統候選人,並在預選中獲得1800萬選票。

對手是警報器,他讓你產生危機感。每個人在麵臨危機的時候,都會強化自身的快速反應和綜合競爭能力來進行應對。現實中,總會不斷遇到對手的挑戰,也會碰到比自己強大得多的對手,但是可以讓他們變成促進自己前進的力量。沒有了競爭對手,獨行於漫漫人生路上,就沒有危機感,也沒有了前進的動力。就像武俠小說中的“獨孤求敗”,因為沒有對手而孤獨至極,渴望被人打敗竟成了他一生的追求與奢望。

對手是助推器,他讓你奮發圖強,不斷進步。對手可以成為助推器,還在於他們帶來的壓力會迫使我們奮發圖強,不斷取得新的進步。對手可能成為障礙物,也有可能成為助推器,關鍵是你自己怎樣去看待他。把對手當作前進的動力,你會認清方向,不斷進取。

鄧亞萍和喬紅,曾經是世界上兩名排名最靠前的乒乓球運動員。喬紅“出道”較早,穩居第一,但隨著鄧亞萍的出現,她就一直屈居第二,直至退役也沒有拿到過第一。常常有人替喬紅遺憾:“如果沒有鄧亞萍,這幾年的世界冠軍不就是你的了。”喬紅總是笑著說:“若不是她,我也不會天天感到有壓力,拚命提高技術,水平會比現在差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