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勢因為較低,而形成了大海;做人因為低調,而成為了王者。在生活中,低調者懂得“槍打出頭鳥”的後果,他們不爭名、不爭利,不為取得一點點成績而忘乎所以,同時他們也會因為謙虛而贏得他人的喜愛,繼而一步步走向成功。
在低調謙虛中走向成功
古人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無論是在他人的經驗中或書本上,隻要自己養成隨時學習的習慣,就能夠獲取更多的知識。永不驕傲自滿,是最好的學習態度。學海無涯,藝無止境。知識的不斷充實與豐富,完全有賴於自身的不斷努力和謙虛謹慎的良好心態。想讓自己在這無涯的學海中搏擊風浪,拚搏進取嗎?那好,從現在開始培養謙虛謹慎的良好品質吧!
凡是文明的民族、禮儀之邦,均注重培養做人要謙虛,做事要謹慎的良好習慣。
著名相聲演員牛群36歲得子,取名牛童。兒子4歲時,牛群就教他下棋。開始兒子老輸,輸了就哭,牛群高興極了,說:“知道哭,說明兒子在乎輸贏,孺子可教也!”每次下完棋,牛群等兒子哭完了,就耐心告訴他輸在哪兒,然後爺兒倆再戰。哭的次數和輸的次數多了,兒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強了,就不再輸一盤哭一次,明明心裏很難受,卻能強忍著不流淚。
妹妹的兒子比牛童大一歲,牛童叫他小哥哥。小哥哥語文成績好,作文常在全校廣播,因為他特別喜歡看課外書。牛童不愛看書,更怕寫文章,小哥哥就笑話他。牛童愛麵子,不得不經常搶著書本看,時間一長,也看上癮了。牛童數學成績好,尤其電腦學得好,第一次參加全國大賽就奪得三等獎。為了讓兩個孩子競爭,保持謙虛謹慎的心態,在計算機大賽前,牛群買了一些黃白扣子,黃扣子當“金牌”,白扣子當“銀牌”。
他又弄來兩麵小旗子,一麵旗上畫頭牛,另一麵旗畫隻鼠。因為兩個孩子一個屬鼠,一個屬牛。牛群規定,誰贏了就升誰的旗,“鼠”哥哥得了“金牌”,升“鼠旗”;“牛”弟弟得了“金牌”,升“牛旗”。比賽前幾天,不用大人催,小哥兒倆一個賽著一個地起早。有一天淩晨3點,兩個孩子就起床摸黑練計算機。這一年,小哥兒倆雙雙奪得全國一等獎,一人抱回一台電腦。
牛群有意識地安排兩個弦子一起學習,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收到良好的效果。牛群對自己的兒子和妹妹的兒子的培養教育是比較成功的,他通過實際行動讓孩子知道了謙虛地做人,謹慎地做事。
如果你的計劃很遠大,很難一下子達到,那麼,在別人稱讚你的時候,你就把現在的成功與你那遠大的計劃比較一下,相比將來的宏偉藍圖,你現在的成功還隻是萬裏長征的第一步,根本不值得去誇耀。這樣一想,你就不會對此前的一點小成就沾沾自喜了。
洛克菲勒在談到他早年從事煤油業時,曾這樣說道:“等我的事業漸漸有些起色的時候”我每晚把頭放在枕頭上睡覺時,總是這樣對自己說:“現在你有了一點點成就,你一定不要因此自高自大,否則,你就會站不住,就會跌倒的。因為你有了一點開始,便儼然以為是一個大商人了。你要當心,要堅持著前進,否則你便會神誌不清了。我覺得我對自己進行這樣親切的談話,對於我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響。我恐怕我受不住我成功的衝擊,便訓練我自己不要為一些蠢思想所蠱惑,覺得自己有多麼了不起。”
正因為有了這種時刻保持清醒的理智心理,洛克菲勒的事業才得以穩步發展,日臻興盛。
有許多人之所以失敗,不是因為他的能力不夠,而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已經非常成功了。他們努力過,奮鬥過,戰勝過不知多少的艱難困苦、流血犧牲,憑著自己的意誌和努力,使許多看起來不可能的事情都成了現實;然後當他們取得了一點小小的成功,便經受不住考驗了。他們懶怠起來,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往後慢慢地下滑,最後跌倒了。在古往今來的曆史上,被榮譽和獎賞衝昏了頭腦而從此懈怠懶散下去,終至一無所成的人,真不知有多少…
當迪普把議長之職讓出來,以擁護林肯政府的時候,在一般人看來,由於他的貢獻,不知該受到多麼熱烈的歡呼、稱讚才好。然而,他說:“傍晚我當選為紐約州州長,一小時之後又被推選為上議院議員。不到第二天早晨,好像美國大總統的位置,便等不及讓我的年紀足夠後就落到我頭上了。”他用這種調侃,善意地批評了別人對他的誇大讚揚。
雖然迪普那時很年輕,但是頭腦卻很清醒,並不因為別人對他的那種誇張的稱讚而自高自大;不因為別人的奉承而趾高氣揚。這也是他能在政壇上步步上升的原因。
心之感悟:
你能夠承受得住突然的成功嗎?要衡量一個人是否真正能有所成就,就要看他能否有這種承受的能力。福特說:“那些自以為做了很多事的人,便不會再有什麼奮鬥的決心。”所以,要想成功,就不要整天目中無人,而是要低調處世、謙虛對待周圍的人!
低調是為了達成長遠目標
也許在很多人看來,低調意味著一種安於平淡,沒有什麼追求的生活態度。這樣的生活態度是絕對不會取得成功的。其實,低調絕對不是意味著讓人沒有理想,沒有追求。事實上,采取低調處世的人往往才最明白自己要的是什麼。他們對自己的目標已經深思熟慮,要用最快捷的手段達到這一目的。
謝安是晉朝人,出身名門望族,他的祖父謝衡以儒學而名滿天下,官至國子祭酒。父親謝裒,官至太常卿。謝安少年時就很有名氣,東晉初年的不少名士如王導、桓彝等人都很器重他。謝安思想敏銳深刻,風度優雅,舉止沉著鎮定,而且能寫一手漂亮的行書。謝安從不想憑借出身和名望獲得高官厚祿。朝廷先征召他入司徒府,接著又任命他為佐著作郎,都被他以身體上有疾病給推辭掉了。
後來,謝安幹脆隱居到了會稽的東山,與王羲之、支道林、許詢等人遊玩於山水之間,不願當官。當時的揚州刺史庾冰仰慕謝安,好幾次命郡縣官吏催逼,謝安不得已勉強應召。隻過了一個多月,他又辭職回到了會稽;後來,朝廷又曾多次征召,他仍一一回絕。這引起了很多大臣的不滿,紛紛上書要求永遠不讓謝安做官,朝廷考慮了各方麵的利害關係後,沒有答應。
謝萬是謝安的弟弟,也很有才氣,仕途通達,頗有名氣,隻是器度不如謝安,經常自我炫耀。公元358年,謝安的哥哥謝奕去世,謝萬被任命為西中郎將,監司、豫、冀、並四州諸軍事,兼任豫州刺史。然而謝萬卻不善統兵作戰,受命北征時仍然隻知自命清高,不知撫慰部將。謝安對弟弟的做法很是憂慮,對他說:“你身為元帥,應該經常和各個將領交交心,來獲得他們的擁護。像你這樣傲慢,怎麼能夠做大事呢?”
謝萬聽了哥哥的話,召集了諸將,可是平時滔滔不絕的謝萬竟連一句話都講不出,最後幹脆用手中的鐵如意指著在座的將領說:“諸將都是厲害的兵。”這樣傲慢的話不僅沒有起到撫慰將領的作用,反而使他們更加怨恨。謝安沒有辦法,隻好代替謝萬,親自一個個拜訪諸位將領,加以撫慰,請他們盡力協助謝萬,但這並未能挽救謝萬失敗的命運,損兵折將的謝萬不久就被貶為庶人。
謝奕病死,謝萬被廢,使謝氏家族的權勢受到了很大威脅,終於迫使謝安進入仕途。公元360年,征西大將軍桓溫邀請謝安擔任自己的司馬一職,他接受了。這件事引起了朝野轟動,還有人嘲諷他此前不願做官的意願,而謝安毫不介意。桓溫卻十分興奮,一次謝安去他家做客,告辭後,桓溫竟然自豪地對手下人說:“你們以前見過我有這樣的客人嗎?”
鹹安二年(372),簡文帝即位不到一年就死去,太子司馬曜即位,是為孝武帝。桓溫原以為簡文帝會把皇位傳給自己,大失所望,便以進京祭奠簡文帝為由,率軍來到建康城外,準備殺大臣以立威。他在新亭預先埋伏了兵士,下令召見謝安和王坦之。王坦之非常害怕,問謝安怎麼辦,謝安卻神情坦然地說:“晉的存亡,就在此次一行了。”王坦之隻好硬著頭皮與謝安一起去。他們出城來到桓溫營帳,王坦之十分緊張,汗流浹背,把衣衫都沾濕了,手中的笏板也拿倒了。而謝安卻從容不迫,就座後神色自若地對桓溫說:“我聽說有道的諸侯隻是設守衛在四方,您又何必在幕後埋伏士兵呢?”桓溫聽後很尷尬,隻好下令撤除了埋伏。由於謝安的機智和鎮定,桓溫始終沒敢對二人下手,不久就退回了姑孰,這場迫在眉睫的危機被謝安從容化解了。
公元383年,前秦苻堅率軍南下,想要吞滅東晉,一統天下。建康城裏一片恐慌,謝安還是那樣鎮定自若,以征討大都督的身份負責軍事。桓衝擔心建康的安危,派三千精銳兵馬前來協助保衛京師,被謝安拒絕了。謝玄也心中忐忑,臨行前向謝安詢問對策,謝安隻答了一句:“我已經安排好了。”便絕口不談軍事。
淝水之戰後,當晉軍大敗前秦的捷報送到謝安手中時,他正與客人下棋。他看完捷報,隨手放在座位旁,不動聲色地繼續下棋。客人忍不住問他,他隻是淡淡地說:“沒什麼,已經打敗敵人了。”直到下完了棋,客人告辭後,謝安才抑不住心中的喜悅,進入內室,手舞足蹈起來,把木屐底上的屐齒都弄斷了。
謝安低調,並不是說沒有自己的追求,而是為了達到長遠目標的有效手段。這種低調的態度為他贏得了很多人的尊敬和擁護,對於他能登上高位很有幫助。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這樣,采取高調張揚的態度,隻能得到一些眼前的好處,而低調的長遠經營,才能達到一個重大的目標。
心之感悟:
低調處世,無疑會使人們在走向自己目標的路上減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真正成功的人,當他保持低調的平淡時,也肯定不同於一般庸碌之人的平庸,而是由此到達那些高調張揚的人所不能達到的巔峰位置。
有種境界叫低調和妥協
在基督教文化中,有一種不以惡抗惡的“境界”主張。《聖經 新約全書 馬太福音》第六章上說: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有人要拿你的裏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不要與惡人作對,要愛你們的仇敵。
這些話看似簡單、矛盾,但後麵卻蘊藏著十分精深的哲理思辨和境界主張。因為上帝都寬恕了罪犯和惡人,你又怎樣不為呢?如果你像上帝那樣寬宥了罪犯和惡人,你也把自己提升到了上帝一樣的境界。又因為惡不能抗惡。以惡抗惡隻會惡性循環,了無終止。世界必須由善來終止惡,人類才有最終的光明和希望。
退出政壇的丘吉爾,有一次騎著一輛自行車在跑道上閑逛。這時,也有一位女士騎著自行車,從另一個方向急駛而來,由於沒有刹住車,最後竟與丘吉爾相撞了。
“你這個糟老頭沒長眼睛嗎?你到底會不會騎車?”這位女士惡人先告狀地破口大罵。
丘吉爾對那位女士的惡語並不介意,隻是不斷地向對方道歉:“對不起!對不起!我還不太會騎車。看來你已經學會很久了,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