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新媽媽麵臨心理考驗
生完孩子後,新媽媽不僅生理上發生了巨大變化,而且心態上也開始發生了微妙變化。懷孕期,準媽媽一直享受著多方麵的照顧,在產後難免引起心理落差,而導致情緒波動。
所以很多新媽媽產後的脾氣變大,動不動就怒火中燒。會感覺家人不如以前關心自己,而同事也對自己不再體貼了,再加上工作中的壓力和變化等,都會使新媽媽在心理上產生不適。
難忘不愉快體驗:產後鬱悶
產後有半數的媽媽在一段時間經曆了輕度的憂鬱情緒,稱為“產後鬱悶”,它不像“產後憂鬱症”那麼嚴重,可能隻持續幾小時或幾天,然後就消失了。
經曆了分娩的疼痛,大多數新媽媽產後均感到很委屈,易哭泣,我們把從開始分娩至產後第7天出現過的哭泣或憂鬱狀態,均歸之為產後鬱悶。當產後媽媽患了產後鬱悶時,會感覺非常情緒化,容易難過,並且會沒有理由地哭泣,她們可能發現自己是不可能快樂起來的。有些媽媽覺得非常焦慮和緊張,小小的問題(例如孩子哭一下,或家人一句無心的話),常會讓鬱悶的媽媽非常煩惱、不知所措。
有些產後媽媽會合並非醫療因素所產生的疼痛,或是有的覺得他們生病了,但卻沒有任何特別的症狀。大部分患有產後鬱悶的媽媽感覺大多時候她們都非常的疲備和昏睡,也時常有睡眠困難的問題。
生理因素
產後由於體內的黃體激素和雌激素因妊娠的結束而驟減,可能對你的情緒、心理活動產生很大的影響。產後媽媽的激素有非常快速的改變。
有些激素是懷孕所需要的,產後便急速下降;有些激素是因為開始泌乳而升高的。這些快速的改變可能引發鬱悶。
心理因素
由於很多媽媽對於產後極度的疲備沒有心理準備,而這些疲備通常是由於多種因素所造成的。很多媽媽對於預期的生產一直有些憂鬱,加上生產時身體的用力過度也會讓媽媽感到耗竭。
因此,安靜和休息在產後非常重要,然而隻有少數的媽媽能夠享有其中之一。
因為她們必須忙於滿足嬰兒的需要,或者她們有空休息時又被醫院、家裏太多的訪客打擾。這些均可導致新媽媽流淚,但這種流淚是無聲的哭泣,而非放聲大哭。
嬰兒有一點兒健康上的問題也往往讓新媽媽的措手不及產生鬱悶情緒,例如:在出生幾天內的黃疸或喂食困難;這些是嬰兒常見的問題,卻引起媽媽很大的焦慮。
其實,新生兒黃疸、生男或生女都是十分正常的,至於沒有育兒經驗,也可以通過請教專家來解決。新媽媽自己根本用不著擔心。隨著嬰兒的成長,問題便會逐漸平息。
這些症狀大多數在新媽媽在產後一周內發生,病程短暫,一般愈後良好,但有的可發展為產後抑鬱。因此要做好新媽媽早期的心理調適工作,家屬應了解新媽媽產褥期感情很脆弱,易受傷害這一特點,故應給予足夠的理解、關心、體貼和照顧,對於新媽媽的哭泣或發脾氣,要謙讓、安慰,使新媽媽順利度過這一時期。
新媽媽的新考驗:產後抑鬱
隨著孩子出生產生的抑鬱,是身體、情緒和行為變化的混合物,歸咎於伴隨孩子出生而帶來的化學的、社會的和心理的變化。
產後抑鬱症是指女性在產後3~4天內,出現流淚,不安、傷感、心情抑鬱、集中力低下,健忘等症狀。一般具有暫時性,大多都會在1~2天內恢複。
雖然程度或症狀有差別,但經曆過產後抑鬱症的女性非常多。有的症狀很輕微,甚至未察覺到就在短時間內結束了,據統計可占新媽媽的80%。
對大多數人來說產後抑鬱症隻是一時的症狀,不必治療。但其中也有再次發作的可能,持續1~2年,發展為抑鬱症的。
保持情緒穩定
很多媽媽都可能發生產後情緒的變化,絕大多數人會自然恢複正常,極少數人需要在醫生的幫助下才能複原,所以新媽媽要保持情緒的穩定,不要為一些小困難所煩惱。
如果你正在經曆憂鬱,你會不為明顯理由、悲傷和焦慮而常常哭泣。這種症狀開始於產後第一周(1~4天)。盡管這個經曆不愉快,這種症狀通常在沒有治療的情況下兩周內減緩下來。你所做的一切是放心幫助照料嬰兒和家務雜事。產後抑鬱——這是比產後鬱悶更嚴重的症狀,在10個新媽媽中大約有一個受其影響。症狀是心情惡劣,疲倦,伴有頭痛和全身疼痛。生活中的一些很平常的事都會越來越覺得受不了,悲傷流淚,無心打扮,不思飲食,甚至連孩子也不想照顧。嚴重者可能自殺,當然也有相當多的人會自愈。
一般認為:可能過去就曾因心理素質較差,加上長時間對妊娠、分娩、育兒的不安,積累成精神壓力。另外,妊娠、分娩引起內分泌急劇變化,以及分娩帶來的不安和體力消耗,使身心暫時無法承受。下麵是一些具體的分析:
內分泌變化的影響
妊娠後期,孕媽媽體內雌激素黃體酮,皮質激素、甲狀腺素也不同程度增高,孕媽媽會產生幸福愉悅的感覺,但是孩子出生後,這些激素迅速下降,造成體內內分泌發生變化,從而產生抑鬱症狀。
媽媽或孩子生病
研究表明,疾病導致的極度緊張也會誘發抑鬱症。早產、產褥期的疾病或並發症給媽媽帶來極大壓力,容易誘發產後抑鬱。她們一方麵擔心早產孩子今後的健康問題,另一方麵自己心理上也沒有完全做好做媽媽的準備。年輕母親的情緒充滿著沮喪和焦慮,她們睡眠很差,清晨又感到疲乏無力。嬰兒成了她們牽腸掛肚的無盡頭的根源,那怕是孩子極輕微的不適都會引起她們最嚴重的恐懼。她們感到不能勝任母親這一角色,缺乏安全感,指責自己的種種不是,經常失去控製而哭泣不止。她們常常滋生有關小孩子的消極情緒,這反過來又加劇了自己的內疚感。
家人的壓力
懷孕和分娩不僅給女性帶來顯著的生理性變化,也給她們帶來心理上的變化。丈夫或其他親屬對孩子的性別不滿意,以及丈夫的不良表現容易給媽媽的情緒帶來壓力和委屈。
睡眠不佳
很多媽媽無論白天、晚上都是自己帶孩子,容易產生委屈、煩躁、易怒的情緒,甚至在繁忙的夜晚和寂寞的清晨,就會產生對丈夫和無辜孩子的怨恨。
有醫學專家表示,在孩子出生後第一年,有些女性出現的抑鬱症狀,可能隻是缺乏睡眠而已。專家們調查了740名母親,她們的孩子6~12個月。他們發現,當孩子形成規律睡眠後,這些母親的抑鬱症狀就明顯得到緩解了。
產前遺留的問題
有些媽媽產前就曾患抑鬱症,這樣的媽媽容易在產後複發抑鬱。還有的媽媽對是否要小孩的問題十分矛盾,或者由於某些家庭或社會壓力才要的小孩,這樣的媽媽在產後更容易心理失衡。
新媽媽在分娩之後到產後1年其大腦將遭受諸多因素的衝擊,包括激素波動、心理影響和分娩結局,以產後3月最為明顯,這一時期為特殊易感期。
在生命中的各個時期,從來都沒有象產後這—段時間那樣能夠將如此多的危險因子集中在一起,因此在這一期間各種業已存在的情緒問題出現複發或加重的現象不足為奇。
出現下列症狀需及時就醫,在產科大夫、精神科大夫的幫助下診斷,如“情緒緊張”、“在掙紮中生活”、“感到悲傷難過”、“陷入昏暗之中”、“生活中布滿陰雲”、“筋疲力盡”、“感覺麻木不仁”或“過度敏感”、“食欲不振”、“性欲下降”、“難以入眠”等。
新媽媽的難關:產褥期精神病
產褥期精神病是圍產期的常見疾病,隨著社會競爭壓力的增大,該病還有上升的趨勢。
產褥期精神病的臨床表現是多種多樣的,類似躁狂、抑鬱、精神分裂症、神經病症等症狀都可以出現,但不管是何種類型,一般都具有突然發病性,症狀以意識障礙和幻覺為主,而且病情有多變的特點,也往往因此而致使家屬毫無覺察,以致發生難以預料的一些意外事件。
這是產後抑鬱最嚴重的情形,1000個新媽媽中僅有一個患有這種症狀。
這種症狀一般產後很快發生且十分嚴重,持續數周到幾個月。症狀包括非常興奮、混亂、感到絕望和羞恥、失眠、偏執狂、錯覺或幻覺、極度活躍、說話迅速或狂躁。
產後精神病需要立即藥物治療,因為有增加自殺和傷害嬰兒的危險。
產後照顧好大腦
在產後一段時間裏照顧好自己的大腦對新媽媽的軀體和情緒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此時如果能夠保證良好的睡眠、營養和運動,則可以幫助大腦進行重新調整,提高大腦處理應激刺激的能力,在必要的時候,藥物治療可以幫助患者解除抑鬱症、重獲快樂的生活。
體內激素的變化
女性妊娠時,體內孕激素、雌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分泌都大量增加,使整個機體都處於應激狀態。一旦分娩後,皮質激素、性激素的分泌迅速減少,逐漸恢複到妊娠前的水平,而催乳素的分泌量此時則急劇增加,這些變化必然影響到神經係統功能的穩定性。
分娩時額創傷
分娩時的產道創傷,引起感染發熱而影響大腦機能。
角色適應的困難
從“孕婦角色”轉換為“媽媽角色”後,一時難以適應,或是因胎兒性別不理想等原因導致家庭人際關係失調而產生過大的心理壓力。對於新媽媽來說,孩子帶來了巨大的快樂和興奮。沒有哪個新媽媽能完全兼顧繁重的工作和照顧嬰兒。孩子出生後一段時間,常處於充滿興奮狀態,但接下來可能是失望,然後便是感覺到無法勝任作為母親必須完成的挑戰。
這些因素可以單獨或同時存在,但多數是綜合性的。丹麥奧胡斯大學Munk-Olsen等進行的一項基於人群的大規模注冊研究結果顯示,初新媽媽在產後3個月內患抑鬱症、雙向型情感障礙、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性疾患的危險增高。
評估新媽媽及其配偶在嬰兒出生後發生精神性疾患的危險,Munk-Olsen等對涉及230萬名丹麥本土居民的資料進行了分析。自1973~2005年間,共有63萬初為人母的女性和54萬初為人父的男性被納入研究。
在嬰兒出生一年內,1171例母親和658例父親因各種精神性疾患入院治療。母親和父親在嬰兒出生後3個月內患重度精神性疾病的比例分別為1.03‰和0.37‰。
與多新媽媽相比,初新媽媽因精神性疾患就診(RR=2.67)或入院(RR=7.31)的危險均增高,且患病高峰期均為產後10~19天。
02 新媽媽的快樂自救
快樂在於自己,很多時候煩惱也是自找的。產後的內分泌變化確實可以影響情緒,但是更重要的是:你應該意識到你完全有能力讓自己快樂。
母乳喂養不要吃藥
在產後精神病症狀中,通常要增加藥物來治療精神病。住醫院治療常常也有必要。如果你是母乳喂養,不要吃抑鬱、焦慮或精神上的藥物。
快樂是戰勝一切的力量。從現在開始,用你的雙眼去捕捉身邊稍縱即逝的快樂因子,努力地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健康、快樂而有活力的媽媽吧!
冥想:與心靈對話
就如身體的健康,心靈的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每天留一點時間、一個空間給自己的心靈冥想,讓自己整理紛亂的思緒,暫時忘卻疲憊和煩惱,讓自己進入到一種全新的忘我境界中。
所謂的冥想就是停止知性和理性的大腦皮質作用,而使自律神經呈現活絡狀態。簡單的說就是停止意識對外的一切活動,而達到“忘我之境”的一種心靈自律行為。這不是要消失意識,而是在意識十分清醒的狀態下,讓潛在意識的活動更加敏銳與活躍。
冥想消除緊張焦慮
因為冥想是完全的放鬆,所以服裝也有一定的講究,應該穿著鬆軟的衣褲,任何有束緊感的服飾都可能令你在冥想過程中覺得不適。靜坐時,用自我暗示的方法放下所有的緊張與焦慮,差不多10分鍾後,身體就不會再感到緊繃與壓力。
冥想原本是宗教中一種修心養性的行為,現在已經廣泛運用在許多心靈修煉方式中。如果每天堅持做10~30分鍾冥想,能讓身心歸零,心會得到充分的成長和調整,出現想像不到的變化,心的力量增強了,煩惱,消極、壓力會隨之化解,人能體驗到更多喜悅、快樂和從容。
很多人誤會複雜的思考就是一種冥想。冥想是一種意境藝術,是專注於自身的呼吸和意識,感知生命每一瞬間的變化。在專注於一呼一吸的同時,記住自身最理想的狀態,讓自己沉浸在拋開萬物的真空狀態,找到心靈的平衡。
冥想過程中的腦波會變得安定、心情逐漸變得平和、全身肌肉變得放鬆,而體內的β-內啡肽、嗎啡、多巴胺等激素的分泌反而越來越活躍,因此人體的免疫力會逐漸加強,對細菌的殺菌力和抵抗力也會提高。還有,冥想過程中我們會不知不覺地改善平時不好的性格和行為,讓自己更客觀和安定,而且記憶力、思考力、創造力都會有所提高。
成功的冥想能夠清除腦子裏所有分散精神的東西,包括緊張、不舒服、煩惱、疼痛和恐懼的根源。冥想的支持者說,長久的冥想能夠產生更高的警覺,更有效的心智,更敏感的知覺。有些人說他們從冥想得到很深的感應和心靈的成長。
如果你已擁有了一小段屬於自己的時間的話,你就可以在自己喜愛的音樂聲中墜入冥想的世界,讓自己的思緒隨意飄蕩。
也許會有許許多多的想法一齊湧上心頭,讓那些不快樂的人與事在你心靈的太空中消失吧!用幾秒鍾時間把那些令你產生快樂的畫麵固定下來。當然你也可以在冥想的時間裏問自己一些問題,比如我是誰?我要到何處去?我將如何完成自己的夢想?每天隻需要5到10分鍾,靜靜地傾聽心靈的回應。
試一試,這樣的精神之旅會帶給你什麼?也許你能運用自己的力量從焦慮、煩惱中走出來,內心擁有一片寧靜與光明。
剛開始練習冥想的時候,總覺得思緒萬千,各種念頭紛至遝來,難以進入狀態。這時不妨換個思路:冥想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特定對象之上的深思方法,當一個人的思維持續不斷地朝著一個方向走時,冥想就形成了。我們可以借助“外力”來完成初級冥想,比如入門常使用的語音冥想:閉上眼睛,將注意力集中於自己的呼吸,深吸一口氣,呼氣時先發出“O”的聲音,然後合上嘴唇,發出“M”的聲音,直到這口氣徹底呼出,然後再吸氣重複,反複進行。注意發出的聲音要足以讓自己的耳朵聽到,注意力集中在語音上,體會它在大腦中的回音。
進入冥想狀態,必須使全身肌肉、細胞以和血液循環等都緩慢下來,進入時,不僅會體驗到寧靜和放鬆,一段時間後還會源源不斷地湧出想像力、創造力與靈感,使人的判斷力、理解力都得到大幅的提升,這個過程有些類似,人在身體成長的期間,不斷會體驗到,身體不斷獲得力量和變化的驚奇和喜悅。
每周安排一次豪華沐浴
泡澡的好處
許多人在疲勞的時候喜歡美美地洗個澡,不僅可以除去臭汗,還能使身心獲得徹底放鬆,疲勞的身體得以迅速恢複。
新媽媽分娩時出血,分娩中體力消耗,都會削弱身體抵抗疾病的能力。產時產後出汗、下身惡露以及溢出乳汁,多種液體混在一起,散出難聞的氣味,不僅新媽媽本人感到不舒服,病菌也會趁虛而入。因此,新媽媽要勤換衣服,適時洗澡。
所有的醫生都認為,在浴缸裏浸泡30分鍾,能解除許多病痛。浴缸裏的熱水和水壓能使人體血管輕度擴張,從而使心率減慢、全身肌肉放鬆。勞累了一天,你是否感到有點腰酸背痛?安排一次豪華沐浴“款待”自己吧!清香可愛的浴鹽,小巧玲瓏的小工具,再加一點甜蜜的暢想,你一定會有全新的體驗。在熱氣騰騰、裝滿水的木桶中,泡個花瓣澡,多麼浪漫而愜意的享受,別以為這是電視裏才會出現的畫麵。你喜歡花浴還是泡沫浴?花點心思,使自己的沐浴豪華一點,水是可親的,在這段“浴”樂時光裏寵愛你自己。泡浴可使毛細孔張開,通過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使阻塞毛細孔的汙垢和油脂被清除,使血液暢順,活化肌膚、舒筋活絡,可防止麵皰和皮膚幹燥,消除肥胖,令肌膚富有彈性呈淡粉紅色。另外,泡在溫度較高的水中時(42℃~43℃),身體會暫時緊張起來,讓人有活動的欲望。
中藥泡澡
泡澡加菊花,防治頭暈和眼花
菊花:有散風清熱、平肝明目之功能。
沐浴注意事項
產後6周內不宜洗盆浴或在大池洗浴,以免不潔澡水流入生殖道,引起感染。洗澡前應避免空腹,防止發生低血糖,引起頭暈等不適。洗澡時間不宜過長,每次5~10分鍾即可。室溫20℃最為適宜。淋浴水溫調節至34℃~36℃。方法:用鮮菊花500~800克,加水放入鍋內,煎成汁水倒入浴盆待其降至適宜的溫度即可浴用。它能防治頭暈、眼花等症狀,還可使肌膚細嫩潔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