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當第一縷陽光透過窗欞灑在床沿,羅興國已經起床,簡單洗漱後,他在院中找到一把掃帚,悄悄將院落打掃幹淨。
李潤石起床看到這一幕,心中更是讚許。
簡單的早餐過後,李潤石帶著羅興國前往城東的一家機械廠。
走在去往機械廠的路上,羅興國的心情既興奮又忐忑。
街道上,晨光中的人們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忙碌,小販的吆喝聲、孩童的嬉鬧聲以及遠處偶爾傳來的機械轟鳴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生動的市井圖景。
李潤石邊走邊向羅興國介紹沿途的風土人情,還不忘穿插一些關於工業發展的見解,這讓羅興國受益匪淺。
他認真聆聽,不時點頭,眼中閃爍著對未知世界的好奇與向往。
“看那邊,”李潤石指向一座正在新建的大型工廠。
“這是由長沙本地的地主和德國人合資興建的肥皂廠,德國人提供技術和設備,而地主則以自家的土地和佃戶作為工人入股。”
“然而這種模式是畸形的,工人的權益沒有辦法得到保障,我和我的同誌們正在為此努力。”
羅興國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李潤石隻是微微一笑,並未多言,轉而步伐加快,引領羅興國繼續前行。
不多時,他們便置身於一個籠罩在晨霧與煤煙交織氛圍中的建築群前——那是一家蒸汽機械廠。
巨大的廠房由暗紅磚塊與斑駁的鐵架構建而成,錯綜複雜的管道網絡盤踞其上,不時有蒸汽從閥門縫隙中逸出,發出嗤嗤的聲響,隨即化作一團團雲霧,繚繞四周。
走進去一看。
陽光努力穿透濃厚的蒸汽,投射在布滿油漬的地麵上,光影交錯間,可以看到工人們身著皮質護甲與油布圍裙,頭戴護目鏡,正忙碌於各式奇特機械之間。
這裏,巨大的蒸汽錘不斷落下,每一次撞擊都伴隨著震耳欲聾的轟鳴,鍛造出形狀各異的金屬構件。
而那些精細的組裝台上,外國工程師們借助複雜的齒輪與杠杆係統,一絲不苟調試著精密儀器。
空氣中彌漫著機油、金屬與蒸汽混合的獨特氣味。
羅興國環顧四周,不禁被這份工業美學深深吸引,心中湧起探索未知的衝動,按耐不住的手開始癢了起來。
“這是我朋友顏柏民家開的廠,他家世襲錦衣衛千戶,在朝廷裏也頗有關係,所以才能攢下這個廠。”李潤石解釋道。
“我們進去看看吧。”李潤石領頭,穿過喧囂的工人人群,朝著主廠房走去,羅興國緊隨其後。
進入廠房內部,溫度似乎比外麵更高了幾分,熱浪夾雜著機器的轟鳴迎麵撲來。
李潤石向一位正監督工作的中年男子點頭致意,那人隨即停下手中的活計,轉身走來,笑容中帶著幾分豪爽:“潤石兄,好久不見!這位是?”
“柏民,這位是羅興國,我一位遠方的知己,來長沙投靠我,他對機械比較感興趣,所以我就帶他來看看。”李潤石介紹道。
顏柏民熱情地與羅興國握手:“哈哈,我這個破地方沒啥子可以招待你們的,我帶你們隨意逛逛。”
隨後,顏柏民親自帶領他們參觀。
從龐大的蒸汽機到精密的車床,再到正在研發的新式機械設備,每到一處,顏柏民都會耐心講解其工作原理,羅興國聽得津津有味,不時提出問題,三人交談甚歡。
在參觀過程中,羅興國親眼見證了鋼鐵如何在高溫與重壓下屈服,化為各式各樣的機械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