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動聲色拿起一步搖察看,所謂的一步搖,是古代婦女的頭飾的一種,古代婦女將頭發挽成髻鬟,還要以簪釵貫連固定,以免髻鬟鬆散墜落。簪的本名叫“笄”。“簪”是秦漢以後的叫法,在秦、漢以前稱之為“笄”(音ji),實際上是同一樣東西的兩個名稱。曆代遺留下來的發簪樣式十分豐富,其變化主要集中在簪首。常見的有:(1)圓頂形:簪身為圓柱體,頂端作球體或半球體,少數刻有旋紋;(2)花頂形:簪身與上相類,惟於頂端鏤鑿梅、蓮、菊、桃等花紋;(3)耳挖形:以金屬或玉製成,簪身略扁,上端寬闊,至頸部明顯收束,並朝正麵彎轉,形成耳挖,使一物具兩種功用;(4)如意形:簪身作圓形或扁形,簪首朝前彎轉,呈如意頭狀;(5)動物形:簪首飾以飛禽走獸,常見的有龍鳳、麒麟、燕雀及遊魚等。
發釵和作用與發簪一樣,都用來插發,但發簪作成一股,發釵則作成雙股。另外在用途上也有一些區別。發釵除了在質料及長短上有所區別外,更主要的特點還在於釵首上的不同裝飾。如在釵首雕鑿蟠龍之形,即為“蟠龍釵”。在釵首裝飾鸞鳥,也為曆代婦女所崇尚。尤其在結婚首飾中,更為常見,因為鸞鳥在民間一直被視為吉祥之禽。飾有鸞鳥的發釵,被稱為“鸞釵。發釵的安插也有多種方法,有的橫插,有的豎插,有的斜插,也有自下而上倒插的。所插數量也不盡一致,既可安插兩支,左右各一支;也可插上數支,視發髻需要而定,最多的在兩鬢各插六支,合為十二支。
還有一種頭飾叫花鈿,其一:“用金翠珠寶製成花朵形的首飾”;其二:“一種額飾 ,用膠貼在額頭上的小飾物 ”,第二種較為常見。花鈿有許多複雜多變的圖案,如牛角形、扇麵狀、桃子樣等,而更多的是描繪成各類抽象圖案,疏密相間,勻稱得當。這種花鈿貼在額上,宛如一朵朵絢麗鮮豔的奇葩,把女子妝扮得雍容華麗。
而我手上的一步搖是古代女子的重要首飾之一,是在笄(簪)上加以飾物而來。其製法是先以金銀絲編成枝,再往上綴滿珠寶花飾,並有五彩珠玉垂下,使用時插於發際。因為行走時隨著腳步的移動,那些垂掛著的珠玉便會不停的搖動,故而稱為“步搖”。我之所以給它取名唐代一步搖是因為唐朝時期,國力鼎盛,人民生活富足,打造一枝一步搖所耗財力是非常驚人的,當然,它是否假冒另當別論,起碼它和我見到博物館裏的真品形製一模一樣的。
那漢子開口說道:“老板,這是俺在老家種田時翻出來的。”我翻了翻白眼,笑話!田裏都能挖到古董,簡直是睜眼說瞎話,既然人家不願意說出來曆,我也不作多糾纏,眼睛偷偷的觀察著那漢子的表情,開口稱俺,山東人無疑,我見到山東人眼睛裏閃過一絲農民式的狡詐,心中便有了計較,於是放下手中的一步搖,說:
“大哥,我跟你說實話,我隻能收你一件,另外一件太燙手,那件是青銅編鍾,青銅器在我國可是屬於國寶一級的,被查到下場就是……”我用手比了一下砍頭的動作。我之所以這麼說就是因為這山東人逛了老半天了還沒有人接手,夫子廟文玩街上的古董店有十幾家,人家正規店鋪都不收,哪能輪到像我這種擺路邊攤的撿漏?我雖然是讀曆史係的,對古董的朝代出處如數家珍,但對屬於考古範圍的文物鑒定可是能力有限,所以我才說出上麵 的話。但並不代表我會放棄那個編鍾,所以我開始給山東人下套:
“大哥,我看你在這街上轉悠了半天也沒出手,這樣吧,”我伸出五個手指:“你這枝一步搖我要了,就當我交個朋友,至於這隻編鍾,你看它從哪裏來就讓它到哪裏去吧!”山東人顯得很失望:
“五千?太少了!”
“大哥,恕我直言,你這枝一步搖雖然是唐代樣式,但後代跟風模仿作品較多,我店鋪的倉庫裏一抓就是一大把,我呢,純屬是當跟你交個朋友,圖的就是以後你手裏有什麼好東西別忘了告知小弟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