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快樂的爸爸(1)(3 / 3)

四、創造和諧愉悅的交談氣氛

父親跟孩子交談時的氣氛不但影響孩子對問題的理解,同時也影響到孩子自我觀念的形成以及情感與情緒的發展。父親的談話,是孩子們心靈世界的江河大海,心理學家特別強調父親對孩子說話時的表情、語氣和內容。

父親的話往往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力,它能夠讓孩子很愉快,也可以讓他們很消沉。

許多人認為一個人是否樂觀,關鍵在於他的思想。這固然不錯,但是有的人一動腦筋,總是往消極悲觀的方向去想,因而變得怯弱消沉。

有些人則從樂觀積極的方向著眼,而變得進取、上進。因此,問題的關鍵是為什麼有的人總是保持樂觀的思想,另一些人總是消極頹廢呢?人文心理學家們從研究中得到結論:一個人的自我觀念、個人的情感和情緒經驗,深深地左右著他思想的方向。

就一個經常被責備羞辱、譏笑鄙視、批評謾罵的孩子而言,他的自我觀念總是抹不掉“我不好”的陰影。因此,他很容易表現出消極思想和嫉妒。

以苛責辱罵代替指導的父親,其管教方式原本就具有消極的傾向,孩子在耳濡目染的情況下,一方麵受到責罵而形成不好的自我觀念,一方麵仿效父親的暴躁、責備和辱罵別人的侵略性行為,他的人格成長也因此而受到嚴重的影響。

最容易引起父親憤怒的事情包括:成績不及格、不誠實、打架、偷竊、不聽話等。但是父親說氣話,發脾氣打孩子,並不能解決問題。

當然,父親可以用處罰來教導孩子,但這種處罰並不是發泄憤怒,而是一種教導行為。因此爸爸一定要讓孩子知道為什麼被處罰。當孩子改時,就要給他一些讚美。

對待孩子,如果能以談話的方式代替處罰,那是最好不過的。比如說,孩子成績不及格,父親看到成績單後怒目責備他“不用功”、“沒出息”、“不專心”等,這不但會刺激自己愈發生氣,亦會造成孩子的批評。如果你說:“你成績不理想,有什麼我們可以幫助的?”然後展開一番建設性的討論。這樣就形成建設性的談話氣氛。

孩子的教育,事先教導要比事後責備或糾正來得好。這個原則,可以使孩子建立初期的信心,從而建立樂觀的態度。

對待功課一定讓孩子要養成預習的習慣。這樣有助於提高次日聽講的效果,獲得教師的讚美,並增強學習的信心。孩子的學習行為不斷地受到讚美,就能引發他自主學習的喜悅和興趣,親子之間的氣氛也因而變得和諧。

許多父親平常疏於指導,又錯解了自由學習和開放教育的本義,一切聽由孩子任性。

生活規範和待人處事未能立即好好加以指導,到了青少年階段,因為道德觀念沒有建立起來,造成所謂“道德良心的虛弱”,那時再想要教導孩子就十分困難了。而親子間的關係和交談氣氛,也就在因為愛子心切而嚴厲抨擊與責難下嚴重地受到破壞。

無論孩子發生什麼問題,交談的氣氛一定要保持和諧,這樣才有助於孩子樂於改過自新和積極向上。要與孩子保持良好的交談氣氛。

歡樂與喜悅的心境,使人擁有朝氣和信心,它是人生旅途中的幸運之神。樂觀的人無不積極進取、逢凶化吉。樂觀更是孩子順利成長的守護神,它大部分來自父親的調教與陶冶。

在這樣的家庭裏,孩子學習興趣高,主動性強,依賴性少,能從小就養成獨立自主的習慣,孩子有積極向上的精神,對父親尊重、敬仰。

快樂、民主型的爸爸教育出來的孩子,社會適應能力強,講文明有禮貌,成功的機會也就多。

五、給予孩子歡樂和開心的情緒體驗

天才老爸的秘訣就是給孩子開心和歡樂。許多人認為讓孩子歡喜和開心,就會誤導他們耽於逸樂,不務正事。古人說:“業精於勤,而荒於嬉。”尋求逸樂使孩子四體不勤,或者群居終日言不及義。持這種看法的父親總是在孩子們玩得歡欣鼓舞、神馳入迷之際,出來幹涉。他們憤怒地責備孩子說:“你這沒有出息的小子,一天到晚隻知玩樂,一點正經事也不幹!”然後,嚴令他們讀書或做家務活。

孩子們這時候總是很掃興地停止他們的歡笑。

這種情形如果一再出現,孩子的心理必然蒙上一層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