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快樂的爸爸(2)(2 / 3)

2.給孩子更多的愛

愛是孩子獲得安全感和信任感的源泉。父親對孩子的愛奠定了他們對生活、對未來的信任基礎。因為有了父親的愛,所以孩子快樂;因為有了父親的愛,所以孩子對周圍的世界充滿興趣;因為有了父親的愛,所以孩子肯積極參與各種活動。作為父親要給予孩子大量的愛,如擁抱孩子、撫摸孩子,經常說“孩子,我為你的進步而高興”,“孩子,你是家裏的重要成員”之類充滿愛意的話。

3.進行希望教育

樂觀向上的人對未來生活充滿希望,所以,要對孩子進行希望教育。希望教育是一項細致的工作,需要父親能及時地感受到孩子的沮喪、憂愁,幫助孩子驅散心中的陰影,還需要父親不斷地用未來的美麗藍圖喚起孩子的熱情。父親要引導孩子看到自己的進步和成績,鼓勵孩子想象自己的美好未來,讓孩子對自己充滿希望。同時也要引導孩子看到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讓孩子幻想未來社會的燦爛輝煌,讓孩子對未來充滿希望。

4.幫助孩子樹立學習目標

沒有目標的學習是盲目的,會鬆懈孩子的學習激情。孩子是一個特殊的保護群體,思維和意識都處於成長的階段,為此父親要正確地幫助孩子樹立學習目的和日標,讓孩子看到實現目標的條件,把目標化作自己學習的動力。學習目標的實現既會增強孩子學習的信心,又會激起孩子對新的學習目標的需要。

5.豐富孩子的精神生活

孩子的童年生活是豐富多彩的。父親要逐漸培養孩子積極向上的樂觀態度。因為樂觀向上是精神上的愉快和進取的表現。豐富孩子的精神生活,一方麵要讓孩子廣泛閱讀。父親有責任把孩子引進書的世界,書中善良的人、美妙的故事、豐富的知識都會令孩子著迷,都會純潔孩子的靈魂、豐富孩子的情感。閱讀內容應當包括偉大人物的故事、優秀的童話、科普讀物等。另一方麵,讓孩子學會創造美。創造美的人不會放棄對美好未來的追求,父親要鼓勵孩子進行各種創造活動,如利用廢物製作小作品。在創造活動中,孩子能體會到創造的樂趣和自我力量的增強,增強對創造活動的積極性。

6.讓孩子奉獻自己

這個世界正因為有了人們無私的奉獻,才會變得人情溫暖、愛心無限。父親要從小培養孩子愛心奉獻的精神。自私自利的人很容易悲觀失望,因為他心中隻有自己。奉獻自己的人能在奉獻中體會到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生活的充實,感受到關心他人的美好,因而樂觀向上。父親要教育孩子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如讓孩子幫助盲人過街、幫助成績差的同學、關心嬰幼兒、照顧病人等。

7.保護孩子的上進心

不要認為孩子懵懂無知,隻會愛玩貪吃,其實孩子在成長中會有諸如喜歡當小老師、熱心做值日生工作和辦黑板報等表現,這些是孩子表現出來的可貴的上進心。父親要從孩子的興趣出發,鼓勵孩子做好每一件他所熱心的事。如當小老師,父親要提醒孩子像老師那樣不罵學生、有淵博的知識;辦黑板報,父親要指導孩子寫好字、畫好畫。而所有這一切都能讓孩子學習更用功,做事精益求精。父親不要嘲諷孩子所熱心的事,因為這樣做隻會給孩子的心理抹上陰影,使孩子悲觀失望。

八、讓孩子快樂的法則

天下為人父親者,恐怕沒有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生活快樂的。健康和快樂是父親給孩子最深情的祝福。那麼快樂的性格從何而來?心理學研究認為,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先天遺傳的,它是人出生後不斷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和熏陶以及自身實踐,長期塑造而成的,因此兒童的快樂性格是可以培養的。家庭環境和父親在孩子快樂性格的形成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父親可以從以下幾方麵入手來培養孩子的快樂性格:

1.給孩子自由

孩子有了自我意識以後,會提出更多的要求,需要更多的自由,如果父親不放心,處處嚴加限製,孩子自然不快樂。盡管有許多事情確實必須由父親作決定,但隻要父親的方式方法稍稍作點改變,就可使孩子能接受又能滿意。比如,對電視節目的選擇、飯菜種類的選擇等,爸爸可以給孩子以適當的滿足。如果孩子要求不合理,爸爸可以給孩子稍作分析,提醒一下他這樣選擇的不利後果,然後再用建議的口吻讓孩子自己作一個正確的決定。這樣,無論父親對孩子的行為與要求作肯定或否定的表態都能較好地避免衝突,孩子的日常生活就會多一點愉快。

2.創造幸福快樂的家庭氛圍

父親健康快樂的生活觀和生活方式是幫助孩子快樂的最佳方法之一。因此,大妻之間應相敬相愛、互相理解、讚賞對方的優點、容忍對方的不足,讓家庭經常保持輕鬆、幽默、活潑、和諧乃至浪漫的氣氛,孩子經常處於這種家庭氛圍中,久而久之,便逐漸形成快樂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