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教孩子學會與人交友、和睦相處
沒有朋友的人肯定不是快樂的人。孩子能與人和睦相處,分享別人的快樂,又讓別人分享自己的快樂,這樣朋友多多、快樂也多多。要培養孩子與人和睦相處,首先是父親要與人和睦相處,與孩子和睦相處,然後引導孩子與小夥伴與同學交朋友,熱情歡迎孩子的朋友到自己家裏玩,引導孩子同情、體諒、幫助他人等。
4.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
如果每天無事可做、活動單調、生活呆板,孩子自然不快樂。父親可以鼓勵孩子對各種活動都試一試,讓孩子在不同活動中體驗愉悅,這樣孩子便不會感到無聊煩悶了。
5.開展家庭娛樂活動
神疲憊。開展家庭娛樂活動可以舒緩緊張的心情,恢複體力。家庭娛樂活動的形式很多,如自家人講故事、說笑話、唱卡拉OK、看電視、下棋、打球、聽音樂等等,也可出門走親訪友或投身於大自然。
6.教孩子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
在人生的道路上,總會有遭到挫折的時候,隻有善於從消極沮喪的情緒中迅速恢複過來的人,才能成為真正健康快樂的人。幫助孩子恢複情緒的方法很多,比如轉移目標,回憶開心往事,參加各種活動,教孩子換一個角度考慮問題,和孩子交談等。當孩子學會做自己情緒的主人時,他便有了快樂的性格。
九、讓孩子學會寬容
寬容,就是寬恕容忍,指能容納異己和接受與願望不符的事物。
寬容與自私、褊狹相對立,它是健全人的寶貴情感和行為品質,是構成做人的高尚內容之一。近代民族英雄林則徐指出,“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一個人善於寬容,他的人格才會像海一樣偉大。與人相處,貴在寬容,有了寬容,才有可能尊重他人的思想觀點、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才有可能較快地接受新生事物和適應事物的發展變化,表現出較強的社會適應性。這正是現代社會所必需的個性品質。寬容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因後天的教育與塑造而形成的。因此,父親要注意讓孩子學會寬容。那麼,爸爸如何培養孩子的寬容品質呢?
1.要把孩子當作普通的家庭成員來看待
現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獨生子女,父親對獨生子女更容易產生溺愛,這種溺愛催化和培養了不少自以為是、自私、褊狹、唯我獨尊、為所欲為的“小皇帝”,這些不良的性格必然導致兒童寬容心的欠缺和集體主義精神的淡薄,使他們不能和別人友好相處,更不可能具有助人為樂的品格。因此,爸爸要擺正位子,不要讓孩子成為家裏的“小皇帝”。小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行為能力,自己的事一定要自己完成,而且還必須幫助爸爸做一些家務活。應讓孩子知道,家裏的好東西是屬於家庭所有成員的.不是他獨享的,爸爸和孩子都有權利享受,避免把孩子特殊化,從而使其養成自私自利的不良習慣。
2.讓孩子多與同伴交往
家庭中缺乏同伴群體,從小沒有分享的體驗,也是容易使獨生子女產生自私、褊狹等不良性格的一個重要原因。寬容心是在交往活動中發展起來的,孩子隻有與人交往,才會發現每個人都有閃光點,正如孔子所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每個人都有這樣那樣的缺點,都有可能犯錯誤,而隻有學會容忍別人的缺點和錯誤,才能與人友好相處。孩子也隻有通過交往,才能體會到寬容的意義,體驗寬容帶來的快樂。因此,爸爸應讓孩子多與同伴交往。在孩子與同伴交往過程中,父親要注意引導孩子不要嫉妒比自己強的同伴,不要嘲弄比自己差的同伴,也不故意為難自己的競爭對手。孩子要真心誠意地幫助有困難的同伴,學會與競爭對手合作。
3.鼓勵孩子不斷接受新生事物
寬容不僅體現在對“人”的態度上,而且表現在對“物”和“事”的態度上。父親要引導孩子觀察日新月異的生活,了解各種奇觀,讓孩子見識多種新生事物,讓孩子喜歡並樂意接受,有意識培養孩子對待事物的新觀念,教孩子用寬容的態度對待新的東西。還要引導孩子接觸各種不同類型的文化,讓孩子學會接受不同的文化,學會用客觀的態度來評價它們。
4.讓孩子接受大自然的陶冶
大自然是最生動的教材,它的博大精深可使人心胸開闊,性格開朗,心情舒暢,進而產生寬容之心。因此,爸爸應多帶孩子遊曆祖國的大好河山,讓浩瀚的海洋、奔騰的河流、秀美的湖光山色陶冶孩子的心靈,開闊孩子的視野和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