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進步,競爭的激烈化,父親對孩子有著更高的期望,而孩子對父親也會時時提出某種新的要求。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況:一些爸爸從早到晚忙於自己的事業,幾乎無暇過問孩子的事。不少人也承認自己不是一個好爸爸。
那麼,怎樣才能做一個天才老爸呢?
概括地說,就是要懂得一些教育學、心理學及社會學知識,了解孩子在各個成長階段的個性特征、心理特征以及其興趣愛好等,並在不同階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使孩子健康成長。
要想做一個天才老爸,除了具有正確的教子觀念,各方麵良好的素質,以及盡量滿足孩子對爸爸的希望和要求外,還應該掌握更多的教育技巧。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所以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啟蒙教育,它對人的一生起著奠基作用。要教育好子女,每個做父親的不僅要有正確的教子觀念,而且要多懂得一些教養子女的知識和正確的方法。爸爸要以自己高尚的情操激起孩子理想的火花: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啟迪孩子幼小的心靈;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教育技巧哺育孩子健康成長。
教育的失敗莫過於當孩子長到十四五歲的時候,爸爸傷心地看到孩子的發展與自己的願望背道而馳,他們最不能忍受的是自己對愛子的一片誠心非但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子女與自己的關係反而越來越冷淡疏遠,甚至產生對立的情緒。這種失敗造成的損失往往很難挽回。
反思這些爸爸們的教育過程,我們從中能得到許多有益的啟示。各國教育家潛心研究家庭教育中這樣一些令人頭痛的難題,為爸爸們提供了許多有益的建議和指導。我國現階段家庭教育中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是爸爸對子女的相互關係問題,改進教育方法、更新教育觀念是大多數爸爸的當務之急。千萬不要做一個愚蠢的老爸,采取落伍的教育方法。一些傳統的教育方法非但不能引導孩子健康成長,有時還會害了孩子。
英國教育家洛克曾警告人們:“教育上的錯誤比別的錯誤更不可輕視,教育上的錯誤正如錯配了藥一樣,第一次弄錯了,決不能弄錯第二次,更不能第三次去補救,它的影響是終身洗刷不掉的。”父親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育者,尤其不能犯錯誤。但事實上,許多爸爸卻常常犯錯誤。
一、心靈施暴
心靈施暴是家庭教育中看不見的災難。這是因為其惡果要在較長時期才反映出來,不易引起人們的注意,它主要有四種表現形式:
1.支配
爸爸悖逆孩子的天性,嚴格控製孩子的一舉一動,使他們絕對服從大人的意誌和願望,以嚴厲的態度強迫孩子幹他們不願幹的事,甚至在孩子上學前未“犯錯”也預先“警告”一番,如有偏離,就會受到嚴厲斥責和懲罰。
2.冷漠
不管孩子的個性特點,因孩子“不聽話”或不合父親的心意而給以“冷臉”和“白眼”,帶理不理孩子,歧視孩子,使孩子在家中感覺不到家庭的溫暖。
3.貶低
不顧孩子的實際情況,用成人或“神童”的標準要求孩子,如果達不到就以侮辱性語言肆意貶斥,如斥為“笨豬”、“賴狗”等。據國外的相關調查顯示,經受貶斥的孩子在智力和心理發展上甚至比經常受懲罰的孩子還要低下,這是因為,它“可能將一個孩子的自尊心完全毀滅”。
4.抹殺
無視孩子的努力,僅僅因為孩子沒有達到爸爸要求的最高標準,就會全盤抹殺其成績,甚至將功為過——這是進取意識過強、對孩子期望值過高的家庭通病,近年來發生的父親打死兒子的悲劇就是其典型代表。今天,爸爸中要求上小學的孩子考分必須達到90分以上甚至滿分,上中學的子女必須進前十名甚至前三名的,仍不乏其人,這類爸爸不妨聽聽兒童專家的分析:“他們的要求很可能是荒謬和完全不合實際的,以致本來正常的表現也被他們看成孩子努力不夠、自己督責不力。”
心靈施暴起源於爸爸本身的“心理發展障礙”,一些爸爸情緒失調,把自己的事業和生活上的煩惱傾注在孩子身上,使孩子得不到正常家庭所應該有的溫暖,抹殺了他們的好奇心和上進心。心靈施暴,嚴重損害孩f心理健康,導致他們成年後社會適應不良,個別受害者甚至會產生心理變態而致道德淪喪,因此,每個爸爸必須力戒這種惡習。
二、利誘許諾孩子
我們常聽一些爸爸對孩子說:“如果你考了100分,爸爸就獎勵你10塊錢”,“如果你當上三好生,就給你買一身好衣裳。”等等,采取利誘許諾的辦法來刺激孩子為某件事情作出努力,這種現象在許多家庭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獎勵與懲罰被許多爸爸看做是對子女教育的有效手段。從教育心理學的觀點來看,隻有合理使用獎勵,特別是肯定與讚揚的評價,才有真正的教育價值。使用不當的獎勵與懲罰,不但沒有教育價值,反而毒害孩子的心靈,不利於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