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不要做一個愚蠢的老爸(1)(2 / 3)

各年齡段的孩子,隻要經過意誌努力,付出勞動,做出有益的成果來,都應當受到爸爸的及時肯定和讚揚,這種來自爸爸的肯定評價,能有效強化孩子繼續做出努力的心理傾向,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進取的願望。讚揚與獎勵有導向作用和激勵作用,有利於激發孩子的上進心和自信心,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手段。然而,有的爸爸為了激勵孩子好好學習,爭取好成績和好名次,在家庭中對孩子規定了各科獎勵辦法。有些辦法是從企業單位對職工的獎勵辦法中學來的,其中一些辦法對孩子的品德成長產生了不良影響。例如,有的規定不同名次的獎金額,孩子為得獎金考試前拚命突擊,為得高分不擇手段,考場上作弊,一旦有一科未考好,情緒就一落千丈,自知得不到獎金了,也就不再努力複習功課了。獎金把孩子引向邪路,孩子不再重視平時學習,不再把學習當作自己的職責和義務,不再把學習當作自己取得未來成功的本領準備。

至於懲罰,蘇聯教育學家馬卡連柯隻同意使用暫時“取消娛樂的權利”的做法,而另一個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觀點是取消任何懲罰。

我國的教育傳統,也不讚成以懲罰作為教育手段。“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功”的教育民諺,就是一個鮮明的例證。從本質上來說,這不僅不利於良好思想品德形成,也不利於培養孩子奮發向上,好好學習的內驅力,是一種十分錯誤的做法。

至於許諾,一方麵是爸爸向孩子許諾,另一方麵是讓孩子向爸爸作出某種許諾。有的爸爸用許諾表明自己說話算數,但結果可能會導致孩子產生這樣的看法:爸爸沒許諾的話是不值得相信的。尤其是許諾以後做不到,更容易給孩子留下爸爸言而無信的印象。至於爸爸迫使孩子為某件事許諾的做法,更是毫無可取之處。經常有這樣的情況,孩子為了避免責打而向爸爸作出某種許諾,如果這個許諾並非出自內心,就等於開了一張“空頭支票”。長此以往,就會不自覺地培養出口是心非的惡劣品行。爸爸和孩子的關係應建立在彼此依賴的基礎上,不要弄得如同市場作交易一樣,處處戒備,時時留心。

三、冗長的說教

冗長的說教不僅無效而且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一些父親在回答孩子提出的問題時,為了讓孩子聽明白,講了一大堆道理,其結果事與願違。兒童階段,特別是年齡小的孩子,他們的知識貧乏,閱曆不深,對一些道理是弄不懂的,隻有針對具體問題,用簡明扼要的語言才能使他們聽懂,父親要富有童心,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從他們的實際出發,回答所提的問題。

四、體罰

“恨鐵不成鋼”可能是做爸爸的普遍心理。有些素質不太高的爸爸在拿孩子沒有辦法的時候,往往本能地就會舉起封建落後色彩濃厚的大棒,動輒拳腳相加,體罰責罵孩子,輕的把孩子打傷,重的致殘致死,給孩子的身心造成極大的損害,甚至留下終生遺憾,日常生活中這樣的事例很多。其實給孩子一定的壓力,促使孩子積極上進無疑是正確的,但如果不分青紅皂白,整天讓孩子生活在棍棒的威脅下,效果會適得其反。爸爸應當學會掌握孩子的心理特點,進行耐心細致的勸說誘導;即使在對孩子十分令人失望的情況下,也要克製自己,不要張口罵人,動手打人。孩子的心靈是純潔的,也是脆弱的,需要加倍的撫愛和嗬護,絕不能讓幼小的樹苗遭受風雨的摧殘。在這方麵爸爸尤需提高自身素養和教子藝術。

五、強製孩子盲目服從

父親往往命令孩子去幹什麼而不理睬他們是否願意,如:“喂,放下你手裏的活兒,給我倒杯茶來,快點!”或者說:“先不要幹×事兒,趕快幹×事兒”時,孩子們有時會想不通,為什麼中途中止他做這件事,而讓他去做另一件他不想做或者一點興趣也沒有的事情,久而久之孩子會產生一種逆反心理,即使他會做這件事情,也會拒絕去做。因此父親在向孩子吩咐做什麼事情時要留有餘地,使他們有個思考的過程,不能一錘定音,沒有絲毫餘地。這是一種嚴重權力外顯型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成長很不利,父親要培養孩子獨立的自主能力,千萬不要事事強製孩子盲目服從。

六、嚇唬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