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短是教子的大忌,孩子有優點,也有缺點,這是客觀存在的,“短”是護不住的,越護“短”就會越有短,隻有正視,才利於幫助孩子改正。孩子的個性尚未形成,可塑性很強,發現缺點,教育得法,是容易克服的。而在孩子小時候,由於知識貧乏,情緒不穩定,易衝動。
在與朋友相處時,不能掌握行為準則,對於該做和不該做之間的界限,難以分辨清楚,有時發生一些令人難以滿意的動作、表現,這是正常的,不足為奇的,隻要注意及時教育、引導就可以了。如果不正視,這種行為和表現就會發生質變,形成不良的行為傾向,等孩子長大後,就不易糾正了。因此,及時發現孩子的缺點,認真教育,使之盡快改正,對孩子是有益的,決不能因護短而影響孩子的成長。
十三、片麵教育
家庭教育應該是綜合性的,使孩子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麵都得到全麵和諧的發展,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但在現實的家庭教育中,不少爸爸有著片麵的認識,存在著厚此薄彼的現象。有些爸爸把孩子學習之外的一切活動都看做是不務正業而加以禁止。不全麵的教育,不僅使孩子身心發展嚴重失調,而且也會使備受爸爸重視的智育拓展無法深入,因為德、智、體、美、勞各方麵是統一的、互相聯係且互相製約的,忽視任何一個方麵,都會影響其他方麵的發展,就像音樂可以開發孩子的智力,提高孩子對文化知識的理解。
此外,還有的爸爸相信“樹大自然直”的說法。因而對孩子放任自流,這些都是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失誤,應當引起爸爸們的重視。
英國教育家洛克曾警告父母:“教育上的錯誤比別的錯誤更不可輕視,教育上的錯誤正如錯配了藥一樣,第一次弄錯了,決不能弄錯第二次,更不能第三次去補救,它的影響是終身洗刷不掉的。”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者,尤其不能犯錯誤。但事實上,許多爸爸卻常常犯錯誤。所以,要做天才老爸,不要做一個愚蠢的老爸!
十四、你管我寵
在我們的家庭中,一般作為教育者的不隻是爸爸媽媽二人,還有祖輩及其他成員。他們望子孫成龍鳳的願望是一致的,但在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卻常常產生分歧。有時孩子做錯了事,父親要管,但祖父卻來“保護”;對孩子的言行,父親認為是對的,祖父卻認為是錯的等等,這種“你管我寵”、口徑不一的情況,往往使孩子無所適從,這對孩子盡快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加以糾正是十分不利的。可以說,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看,再沒有比“你管我寵”更為糟糕的了。
如果孩子同祖父母一起生活而脫離了父母的引導,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影響的。因為一般來說,祖父母的年齡較大,思想也與父母有一定的差別,孩子可能被更多地禁止參加各種有危險的活動,也可能被溺愛,孩子與祖父母的交流也難以深入,這不利於對孩子的創造能力培養。
十五、言行不一
有些爸爸常常教育孩子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可自己在行動上卻按另一套去做,這往往會使孩子茫然不知所從。在爸爸長期的“榜樣”熏陶下,孩子就可能形成“口是心非”的不良品質,因為爸爸是孩子心目中的最高權威,爸爸的言行就是孩子言行的最高準則。在日常生活中,爸爸的一言一行無不在孩子模仿之中,因此,爸爸的言行不一,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極其有害的。
十六、拔苗助長
在家庭教育中,有的爸爸無視孩子的年齡特點,給孩子安排五花八門的學習內容,如練書法、彈琴、繪畫、學外語等,壓得孩子如牛負重。其實,適當地給孩子安排一些學習內容,是無可厚非的,但不能忽視孩子身心發展的特點,不能違背教育規律,使孩子超負荷地生活。
爸爸給孩子選擇一些才藝項目進行訓練是可以的,是促使孩子成才的有效方法,但是必須符合孩子的興趣,如果孩子感覺到是一種負擔,或者根本就不明白,還是要等孩子稍大一些再學習。
十七、察子失真
“知子莫若父”這句話很有道理。因為孩子為父親所生,又長期與父親生活在一起,應當說,天下沒有誰比親生父親更了解自己的孩子了。正因為父親經常與孩子在一起,又帶有感情色彩,就可能會對孩子的一些表現視而不見,可能導致不能全麵、正確地認識孩子而使家庭教育失之偏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