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雁南翔,念君客遊多思腸。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此詩寫一個思婦想念其出外的丈夫,音節優美,文字華麗,頗為哀婉動人。此詩在我國詩歌史上是七言詩中較早的成熟作品,對後世有較大影響。《燕歌行》凡二首,另一首(“別日何易會日難”)亦頗有名,但藝術上較前一首稍遜,所以《文選》僅取前一首。他的四言樂府亦多佳作,如《善哉行》第一首:
上山采薇,薄暮苦饑。
谿穀多風,霜露沾衣。
野雉群雊,猴猿相追。
還望故鄉,鬱何壘壘。
高山有崖,林木有枝。
憂來無方,入莫之知。
人生如寄,多憂何為?
今我不樂,日月如馳。
湯湯川流,中有行舟。
隨波回轉,有似客遊。
策我良馬,被我輕裘。
載馳載驅,聊以忘憂。
此詩寫客遊者思鄉的苦悶,用山穀的荒涼景色襯托自己的思鄉之情,又用水流中的行舟比喻自己的漂泊無定,十分形象而且親切感人。他還有一首《短歌行》,乃哀悼曹操而作。詩中“呦呦遊鹿,草草鳴麈。翩翩飛鳥,挾子巢棲。我獨孤煢,懷此百離。憂心孔疚,莫我能知”諸句,睹物興情,亦頗真切。此詩在南朝被評為“聲製最美”,可見曹丕不但擅長文學,亦精於音律。
曹丕現存的五言詩以鍾嶸所推崇的“西北有浮雲”為最著:
西北有浮雲,亭亭如車蓋。惜哉時不遇,適與飄風會。吹我東南行,行行至吳會。吳會非我鄉,安得久留滯?棄置勿複陳,客子常畏人。此詩亦寫遊子漂泊他鄉的悲苦。所謂“適與飄風會”一語,暗喻漢末的兵亂,可見他對那些羈旅他鄉的士人頗受同情。他的《清河見挽船士新婚與妻別作》,一說為徐幹作,但當以《玉台新詠》作曹丕,此詩雲:
與君結新婚,宿昔當別離。
涼風動秋草,蟋蟀鳴相隨。
冽冽寒蟬吟,蟬吟抱枯枝。
枯枝時飛揚,身體忽遷移。
不悲身遷移,但惜歲月馳。
歲月無窮極,會合安可知?
願為雙黃鵠,比翼戲清池。
此詩的構思和手法頗受《古詩十九首》的影響。此詩之作,對後來杜甫的《新婚別》有一定影響。他的《芙蓉池作》、《於玄武陂作》等詩,則為寫景之作,已頗注意辭藻和對仗,如:“丹霞夾明月,華星出雲間”,“菱茨覆綠水,芙蓉發丹榮”等,開後來寫景詩的先河。總的來說,曹丕的詩,其辭采不如曹植華美,但較之曹操已多雕潤,所以沈德潛認為曹操詩“猶是漢音”,而曹丕則“純乎魏響”。應該說他是由古樸走向華麗的過渡時期人物。古人認為他“去植千裏”似失於太偏,但近人據此以為曹植反而是“形式主義”而不如曹丕,則更不合文學發展的事實。
曹丕之文亦多佳作。如著名的《與朝歌令吳質書》此文曆來廣為傳誦。吳質是曹丕的好友,又是他和曹植爭奪繼承人資格的主要謀士。因此他寫到當年在一起遊宴之事,頗為動人:
每念昔日南皮之遊,誠不可忘。既妙思六經,逍遙百氏,彈棋閑設,終以六博,高談娛心,哀箏順耳。馳騁北場,旅食南館。浮甘瓜於清泉,沉朱李於寒水。白日既匿,繼以朗月。同乘並載,以遊後園。輿輪徐動,參從無聲。清風夜起,悲笳微吟,樂往哀來,愴然傷懷。餘顧而言,斯樂難常。足下之徒,鹹以為然。今果分別,各在一方。元瑜長逝,化為異物。每一念至,何時可言?
這段文字其實很講究辭藻和色彩,還有不少對偶句,已開駢體文之先河。但是由於真情流露,顯得十分自然真切。文中寫相聚之樂和離別之悲,形成鮮明反差,更覺感人。他的另一篇文章《典論·自敘》則為質樸的散文,文中自敘平生經曆,如實道來,娓娓動人,活畫出曹丕的性格特點。如寫他和鄧展比試劍術一段,雖屬真人真事,而其生動的描寫卻勝似某些小說。
洛水女神的喜與悲
曹植字子建,是建安時期最負盛名的作家,從現存的當時作品看,也以他的為最多,詩有八十多首,辭賦、散文完整的和殘缺不全的共有四十多篇。梁朝鍾嶸的《詩品》說他是“建安之傑”,他是當之而無愧的。
他的辭賦都是抒情小賦。《洛神賦》是他的代表作。這篇賦以神話中關於宓妃的故事為基礎,通過夢幻的境界,描寫人神之間的愛情,但由於人神之間無從結合而不得不含恨分別,以悲劇告終。賦中是有寄托的。在早期他和他的哥哥曹丕有過爭著做太子的一段經曆,因此,當曹丕做了皇帝以後,對他深懷猜忌,他雖然多次向曹丕表達願意效忠的心情,但始終得不到諒解和信任,在這篇賦中就抒發了這種對兄弟和好已失去希望的痛苦心情。
這篇賦前麵有序,序文說:
黃初三年,餘朝京師,還濟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
序文的意思是:黃初三年,我到京城朝拜皇帝,回去的時候渡過洛水。古人說,洛水的神叫宓妃。我對宋玉向楚襄王談巫山神女的事有感,於是作了這篇賦。序文說明作賦的原因。
賦的正文分為八段。第一段:
餘從京域,言歸東藩。背伊闕,超轅,經通穀,陵景山。日既西傾,車殆馬煩。爾乃稅駕乎蘅皋,秣駟乎芝田,容與乎陽林,流眄乎洛川。於是精移神駭,忽焉思散。俯則未察,仰以殊觀。睹一麗人,於岩之畔。乃援禦者而告之曰:“爾有覿於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豔也?”禦者對曰:“臣聞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則君王所見,無乃是乎?其狀若何?臣願聞之。”
這一段的意思是:我從首都洛陽回到鄄城去,經過伊闕、轅、通穀,登上景山。太陽已經西斜,馬疲倦了,車子也走得慢了。於是就在杜蘅地歇下來,在芝田喂了馬,在陽林散步,眺望著洛水。這時忽然精神恍惚,思緒分散,低頭時還沒有發現什麼,一抬頭卻看到了不平常的景象——看見一位美人站在崖旁邊。我就拉著車夫問道:“你看見了那人嗎?那是誰?是那樣的美麗?”車夫答道:“我聽說洛水的神是宓妃,那麼,您看到的,莫非就是她嗎?是什麼樣子?我願意聽聽。”
這一段,寫作者東歸時,路過洛水,得見洛神的情況。
第二段寫道;
餘告之曰: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鬆。仿佛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穠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廷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禦。雲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瑰姿豔逸,儀靜體閑。柔情綽態,媚於語言。奇服曠世,骨像應圖。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裾。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踐遠遊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於山隅。
這一段的意思是:我告訴車夫說:她的樣子,像驚鴻疾飛、遊龍蜿蜒那麼輕盈。容光煥發,像秋菊那麼鮮明,春鬆那麼茂盛。忽隱忽現,像輕雲遮蔽月亮;飄忽不定,像旋風吹轉雪花。從遠處看,像明亮的太陽從朝霞中升起;從近處看,像淡紅的荷花在清水中挺立。肥瘦適當,高矮合度。肩膀圓美,像刻削而成;腰身圓細,像卷緊的絹。白皙的長頸,露在衣領外麵。不用脂粉,自然芳香。高高如雲的發髻,微微彎曲的長眉。鮮紅的嘴唇,潔白的牙齒。明亮的眼珠善於睨視,顴下有美麗的酒渦。姿態美好,豔而不俗,容止文靜,體態嫻雅。態度溫柔寬和,說話嫵媚動人。奇異的服飾是世上所無的,不凡的相貌隻能在圖畫中見到。穿著鮮明的羅衣,佩著瑤碧的美玉。頭上是金翠的首飾,身上是閃光的明珠。穿著名叫“遠遊”的繡花鞋,拖著薄綢製的長裙子,隱身於芳香的幽蘭叢中,在山旁緩步。
這一段,寫洛神的姿態、容貌和服飾。全段分三層。第一層,寫洛神的姿態。作者用了一連串的比喻,如“驚鴻”、“遊龍”、“秋菊”、“春鬆”、“輕雲蔽月”、“流風回雪”、“太陽升朝霞”、“芙蕖出淥波”等,這些生動的比喻,使她那婀娜宛轉、輕盈流動的姿態,富於曲線美的苗條的身材,充分呈現出來。第二層,用工筆畫細致地描繪了洛神的容貌。像“雲髻”、“修盾”、“丹唇”、“皓齒”、“明眸”、“靨輔”等。第三層,寫洛神的穿戴。頭上是金翠的首飾,身上披著羅衣,拖著薄綢長裙,腳上是名叫“遠遊”的繡花鞋,還寫了在緩步行進時,衣上綴的明珠閃閃發光,身上帶的玉佩鏘鏘作響,作者對洛神嫋娜的體態、美麗的麵容、華貴的服飾作了十分細膩的描繪,使這位女神美麗的外貌非常鮮明生動,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