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9、從黑社會說到洪門(2 / 3)

康熙十一年(1672),西魯(這是天地會會眾受《說唐》等通俗小說的影響假設出的一個西蕃國家)國來犯。清兵屢戰屢敗,消息傳到京城,皇帝驚恐萬分,一籌莫展,隻得在午門之外懸榜招賢。這個消息傳到莆田少林寺,鄭君達與寺內眾僧商議,覺得這是一個好時機,他們想借著幫助清兵抵抗西魯的機會、壯大自己,以達到“反清複明”的目的。君達與眾僧前往京城撕了榜文,清廷知道眾僧都有了不起的武功,便授權他們去遠征西魯。眾僧不要官家的一兵一卒,就靠寺中的一百多人上了前線,與西魯對壘交兵,大敗西魯,西魯王親自到陣前求和。不到三個月,寺僧便凱旋歸來。皇帝下詔嘉獎,加官晉爵。少林寺的僧人“功成不受賞”,要求回寺修行,皇帝親書聯語“英雄居第一,豪傑定無雙”,並親自送他們還寺。隻有鄭君達留任總兵。

僧人們回到少林寺後,不料其中有個色狼名叫馬福儀,他武功居第七。他企圖強奸郭秀英和鄭玉蘭,被眾僧發現,逐出少林寺。馬懷根不已,乃投奔福建巡撫,向他告密,說寺中眾僧皆懷異誌。這時朝中又有奸臣陳文耀、張近秋向清廷進言寺僧輕易征服西魯,將來如有異誌,則危覆清廷,易如反掌。於是,清派兵二千,攜帶硝硬燃料,由陳文耀、張近秋率領,馬福儀作向導,深夜包圍了少林寺。清兵縱火焚燒少林寺,寺中大多人命喪黃泉,隻有蔡德忠等十八人突圍逃出,馬福儀等呼兵追趕。寺僧又亡故十三人,隻剩蔡德忠、方大洪、胡德帝、馬超興、李式開等五人,跑到湖北一帶。叛徒呈福儀最為天地會的會眾所痛根,他武功居第七,因此,天地會忌諱“七”字,“七”又諧音為“雞”,所以在“開香堂”時都要“斬雞”。陳文耀火燒少林寺,又曾陷害鄭君達,所以也被天地會作為叛徒的典型用以告誡會眾。

“前五祖”在逃亡過程中,曾得到船夫謝邦恒幫助渡河,後來又有被會眾們尊為“中五迫”的吳天成、方惠成、張敬之、楊仗佑、林大江和被尊為“後五祖”的吳天佑、洪太歲、桃必達、李式地、林永超等人的加盟和救助。他們的力量又漸漸恢複了一些。可是在清朝的鄭君達被陳文耀用紅綾絞死,其妻郭秀英、妹鄭玉蘭特別貞烈,投三合河而死。

蔡德忠等逃到萬雲山上萬雲寺,遇到方丈萬雲龍,恰有陳近南到此,他們義結金蘭。萬和陳是天地傳說中的最重要的人物,萬是“大哥”,陳是“軍師”。蔡德忠等一日遊於河邊,見水中浮起一個白石香爐,爐底刻有“反淚複汨”。上秤一稱重五十二斤十三兩。陳近南認為這些都是上天示警。“5月”即清,寫作“淚”表示其“無主”;“汨”即明,寫作“泊”言其少了半壁江山。香爐的重量象征著“五湖,南北二京,十三省”。大家一致認為這是“天賜預兆,清室將亡,吾人舉義,正其時矣”。於是,人們分別招兵買馬,為起義作準備。來聚義的人們當中有位叫朱洪竹的。他少年英俊,儀表非凡,方麵朱唇,兩耳垂肩,眾人認為這是帝王之像。朱也自言是崇禎皇帝之孫,太子妃李氏所出。既然天地會拜會的目的是“反清複明”,自然也就推舉朱洪竹為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