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辣椒的生物學特性(1 / 2)

辣椒為直根係,主根不發達,株形較緊湊,以雙杈分枝生長。雌雄同花,果實為漿果。喜溫暖而不耐高溫,喜光照而不耐強光,喜濕潤環境而不耐旱澇。植株生長的適溫為20~30℃,對氮、磷、鉀三要素的需求比例大體為1∶0.5∶1,且需求量較大。

(一)辣椒的形態特征

1.根

辣椒為直根係,其根由主根、側根和根毛等部分組成。與其他茄果類蔬菜相比,主根不發達,根較細,根量小,入土淺,根係集中分布於10~15厘米的耕作層內。根的再生能力弱於番茄、茄子,莖基部不易產生不定根。培育強壯的根係和保護根係對辣椒豐產具有重要意義。

2.莖

株高40~75厘米,莖直立,木質化程度較高,主莖較矮,株形較緊湊。莖頂端出現花芽後,以雙杈或三杈分枝繼續生長。分杈的形式因品種不同而異,花(果實)則著生在分杈處。各個側枝又不斷依次分枝,著花,隻是由於果實發育的影響,所抽生的側枝和生長勢的強弱有所變化。培育長勢均勻,強壯而緊湊的側枝,是辣椒獲得豐產的重要條件。

3.葉

葉分子葉和真葉兩種。子葉是種子貯藏養分的場所,供給種子發芽過程中所需能量和養分;子葉呈長披針形,對生,剛出土時為黃色,以後逐漸轉為綠色。真葉為單葉、互生,長3~10厘米,寬1.5~3.5厘米,葉柄長4~7厘米;葉卵圓形或長卵圓形,通常甜椒葉較辣椒葉要寬些,葉先端漸尖,基部漸狹,全緣,葉麵光滑,稍有光澤。葉片的大小和葉色的深淺主要與品種及栽培條件有關,一般葉片碩大、深綠色時,果形也較大,果實的顏色往往同葉片的顏色相關。

4.花

花單生於葉腋。花萼鍾形,宿存,先端5~7淺裂;花冠乳白色,輻狀,5~7裂,裂片長橢圓形,鑷合狀排列。雄蕊5~7枚,插生於花冠筒近基部;花藥長圓形,紫色,縱裂;雌蕊1枚,子房2室,少3室;胚珠多數。雌雄同花,花白色單生或叢生。辣椒的花較小,而甜椒的花較大。

雌蕊柱頭與雄蕊等長或柱頭稍長,營養不良時也會出現短花柱花。如主枝及靠近主枝的側枝營養條件較好,花器多正常;遠離主枝的則有時出現較高比例的短花柱花,而短花柱花常因授粉不良導致落花落果。

5.果實與種子

果實著生於分杈處,最下麵的果實叫門椒,再向上依次為對椒、四母鬥椒、八麵風椒和滿天星椒。果實為漿果,果形有燈籠形、圓錐形、牛角形、羊角形和線形等。果內有較大空腔,由隆起的果皮內伸形成的隔壁分成2~4室。隔壁也叫“果筋”,是辣椒辣味最濃的部位。果實未成熟時綠色,成熟後變為紅色,稀淺黃色。種子扁平,腎形或近圓形,千粒重3~6克,表皮微皺,淡黃色。

辣椒的采收標準是:用於鮮食和炒食的青椒,應在果實充分膨大、已定形,果肉增厚、質地脆嫩,果色變深具有光澤,且辣(或甜)味純正清鮮時采收。因辣椒素、茄紅素、維生素C、油分等隨果實成熟而增加,采收過早會影響品質。

(二)辣椒的生育周期

辣椒的生長發育規律是在長期自然條件和人工選擇下形成的,要獲得高產優質,就必須掌握辣椒的生長發育規律,滿足其各個時期對環境條件的要求。辣椒的生育周期包括發芽期、幼苗期、開花坐果期、結果期四個階段。

1.發芽期

從種子發芽到第1片真葉出現為發芽期,一般為10天左右。發芽期的養分主要靠子葉供給,幼根吸收能力很弱。辣椒種子內的營養主要貯藏在胚乳中,由胚根、胚芽、子葉所組成的胚被胚乳所包裹。發芽時,胚根最先生長,然後頂出發芽孔紮入土中,這時子葉仍留在種子內,繼續從胚乳中吸取養分。其後,下胚軸開始伸長,呈彎弓狀露出土麵,進而把子葉拉出土表,種皮因覆土的阻力滯留在土中。如覆土太薄,則易出現“戴帽”現象。此期溫度管理要掌握“一高一低”,即出苗時溫度要高,控製在25~28℃;苗出齊後溫度要低,白天20~25℃,夜間18℃左右。

2.幼苗期

從子葉發足、露心、第1片真葉出現到第1個花蕾出現為幼苗期。在正常育苗條件下,需50~60天時間。辣椒幼苗所需要的積溫比番茄要高,但由於辣椒根、莖的木質化程度較高,故根係再生能力比番茄弱,幼苗一般不易徒長。育苗時一般采取“1次分苗”的育苗方式。幼苗期分為兩個階段:2~3片真葉以前為基本營養生長階段;4片真葉以後,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同時進行。幼苗良好的根係、肥厚的葉片、較大的葉麵積、粗壯的莖稈是花芽分化的基礎。因此,創造適宜的苗床環境、較高的晝溫、較低的夜溫、稍短的日照、充足的土壤養分和適宜的濕度可以使花芽形成早、花數多、花器發育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