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花在溝通上的時間是:傾聽為46%,說話為26%,閱讀為15%,書寫為13%。我們可以每天“聽”一本書,每周“說”一本書,每月“看”一本書,每年“寫”一本書。人性中有一種強烈的欲望就是渴望訴說自己,得到別人的傾聽。不用懷疑,傾聽,一定會讓你在瞬間拉近與他人的距離!
技巧51.傾聽的意義
一本雜誌上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一個美國男人乘飛機回家過聖誕節,途中遭遇猛烈的暴風雪,飛機隨時可能墜毀,估計厄運難逃,他已經寫好了遺囑。結果,飛機在駕駛員高超的駕駛技術下,安全著陸。他死裏逃生,歡天喜地回到家,興奮地把遇險後的心情講給妻子聽。但妻子卻隻顧和孩子談論節日的事情。男人死裏逃生的喜悅和被冷落的心情形成強烈的反差,最後他以自殺的方式結束了自己在險情中揀回的生命。
可見,傾聽是多的重要。生活中,這樣的事情並不鮮見。像一些熱線節目異常火爆,就是因為熱線的一端有位熱心傾聽的主持人,緩解了傾訴者心中的壓抑。懂得傾聽,是一種難得的品質,它不僅是關愛、理解,更是調節人與人關係的潤滑劑。每個人在煩惱和喜悅後都有一份渴望,希望傾聽者給予理解抑或共同分享,像孩子考試得了滿分向父母報喜、像好朋友失戀時找你哭訴、老人向難得回家的遠方的兒子嘮嘮叨叨……此時此刻,我們隻需認真地傾聽,就能給他們帶來最大的安慰、快樂與幸福。
傾聽的含義不隻是用耳朵去聽,而是用心靈去感悟、去聆聽。它不是單方麵的聽取,而是一種交流,是感情與感情、靈魂與靈魂的共鳴。在傾聽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生命的真諦,請學會傾聽。
傾聽大自然的美妙音樂,可讓我們領悟到生命的美麗。無論是黃鶯輕快的鳴叫,還是荊棘鳥劃破天空的淒鳴,都是自然最樸實的美妙。聆聽“清泉石上流”清脆的流水聲,讓清風伴隨著“沙沙”吹過茫茫草原一直到無邊的遠方。聽野馬嘶鳴,奔騰如洪水,聲音穿雲裂石,馬蹄飛濺塵土,聲震大地,是自然的豪放與灑脫。聽雄鷹飛過山峰時發出的鳴叫,是勝利者的歡呼,翅膀切割空氣發出的響聲是英雄的呼喚,自然的雄壯與闊遠都在這一聲聲鳴叫中釋放。在傾聽自然中,人的精神得以釋放,在與自然融合中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傾聽,讓我們學會的語言,學會的交流;傾聽,讓我們更深入的了解的這個繽紛的世界;傾聽,讓我們敢於獨立社會。
懂得傾聽,不僅是關愛理解,更是調節夫妻間的潤滑劑,每個人在煩惱和喜悅後都有一份渴望,那就是對人傾訴,他希望傾聽者能夠給與理解和分享。能夠產生心靈的共鳴,能夠聽得回音,做一個生活的忠實聽眾,傾聽他人,尊重他人,關愛他人,分享彼此的快樂與憂傷。
傾聽不隻是存在夫妻間。同學師生間亦是如此,認真聽別人講話是對人的一種尊重。試想,如果一個同學想到了一種好的解題方法,興奮地與大家分享,而你們卻在下麵講話,他會多麼失望啊!試想,每天老師都精心準備了一堂課,教給你們知識和本領,而你們卻做小動作,說廢話,老師是多麼傷心啊。當然老師也應該多傾聽學生的心聲,這樣才能更了解學生,才能夠幫助學生,才能算一個合格負責人的老師。
傾聽是我們自幼就學會的與別人溝通的一個組成部分。它保證我們能夠與周圍的人保持接觸,失去聽的能力也就意味著失去他人共同工作、生活、休閑的可能。傾聽,也會帶給管理人員許多好處。一位擅長傾聽的領導者將通過傾聽,從同事、下屬、顧客那裏及時獲得信息對其進行思考和評估。缺乏管理經驗的人,通過多聽可以彌補自己的不足;富有經驗的人,傾聽可以減少錯誤。傾聽也是一種鼓勵方式,被傾聽的人可以增強自信心和自尊心,加深彼此的感情,因而也就激發了對方的工作激情與負責精神。
生活,我們就是不斷地傾聽
成長,我們就要不斷的學會傾聽。
傾聽動聽的音樂,傾聽鳥兒的歌聲,傾聽山峰鬆濤的天籟之音,傾聽大海潮汐的洶湧澎湃。
傾聽同學的苦惱,傾聽二十的教誨,傾聽父母的叮嚀,傾聽陌生人的忠告
傾聽,其實是一種積極、善良的親和姿態
愛傾聽的人,才會又心靈的朋友;會傾聽的人,才會悟到生活的意義。
傾聽,就是集中精力,開動腦筋,認真聽取。一個謙虛好學的人,一個懂得善待他人的人,一個善於反思、自強不息的人永遠懂得傾聽。
技巧52.“兩隻耳朵一張嘴”原則
孩子和父親玩指鼻子指眼睛的遊戲,孩子問:“人為什麼有兩隻耳朵兩隻眼睛,卻隻有一張嘴啊?”
為什麼?怎麼回答,這樣好看美觀對稱,抑或是進化的結果,天哪,父親不知道如何該怎麼和孩子說明這複雜的解釋,於是又把問題拋給了孩子。
孩子若有所思,他用自己的思維思考了片刻,然後說:
“兩隻眼睛,我們可以多看看。”
“對呀,兩隻耳朵,我們可以多聽聽,一張嘴是要少說話的。”順著孩子的思維父親有所悟。
兩隻眼睛是為了多看,兩隻耳朵為了多聽,一張嘴巴是要少講。是的,就是這樣,多詩意多哲理的解釋啊。上帝給人類創造了兩隻耳朵和一張嘴,是為了讓我們學會去聽而多過去說。
孔子曾說:“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
多見則寡尤,多聞則寡悔,慎言慎行,這是千古師表的孔聖人給我們的教誨,多聽多見多想,不要誇誇其談,口無遮攔。
傑爾 厄卡夫是美國自然食品公司的“推銷冠軍”。一天,他還是和往常一樣,把蘆薈精的功能、效用告訴顧客,女主人並沒有表示出多大的興趣。傑爾 厄卡夫立刻閉上嘴巴,開動腦筋,並細心觀察。
突然,他看到陽台上擺著一盆美麗的盆栽,便說:“好漂亮的盆栽啊!平常似乎很難見到。”
“你說得沒錯,這是很罕見的品種。它叫嘉德裏亞,屬於蘭花的一種。它真的很美,美在那種優雅的風情。”
“確實如此。但是,它應該不便宜吧?”
“這個寶貝很昂貴的,一盆就要花800美金。”
“什麼?我的天哪,800美元?那每天都要給它澆水嗎?”
“是的,每天都要很細心地養育它……”
女主人開始向傑爾 厄卡夫傾囊相授所有與蘭花有關的學問,而他也聚精會神地聽著。
最後,這位女主人一邊打開錢包,一邊說道:“就算是我的先生,也不會聽我嘀嘀咕咕講這麼多的,而你卻願意聽我說了這麼久,甚至還能夠理解我的這番話,真的太謝謝你了。希望改天你再來聽我談蘭花,好嗎?”
隨後,她爽快地從傑爾 厄卡夫手中接過了蘆薈精。
在澳大利亞不明朗的政局下,一名年僅20歲的大學生成為輿論焦點,原因是他擊敗了工黨政壇老將,成為澳大利亞史上最年輕的議員。
剛剛20歲,一張娃娃臉,還在昆士蘭大學政治係就讀的懷亞特 羅伊21日第一次行使投票權,然而他也在當天當選澳大利亞國會議員,也是該國最年輕的議員。
他走草根路線,挨家挨戶拜訪,大量舉辦中小規模的鎮民大會來發表政見,給選民清新印象。長著一張娃娃臉的羅伊為什麼能取勝?他自己說,憑的是“我的兩隻耳朵和一張嘴”,就是努力傾聽,努力為人民發出自己的聲音。
你應該注意到:要是有一個談話的機會,大多數人都是不太愛聽別人談話,而是喜歡別人聽他說話的。還有一種常見的現象是,大多數人喜歡談和自己有關的事情,而不是和對方有關的事情。正如《讀者文摘》所說:“大多數人找醫生,其實他們需要的隻是一個傾聽者而已。”
除了時光和空氣,充斥在我們身邊的就是水,人體和地球70%也都是水,而水是最知道生命真理和答案的存在。在《水知道答案》係列書兩本裏說道,水會看、會聽、會感覺,用不同的心態和言語對待水,讓它看不同的風景,聽不同的音樂,水都會結出不一樣的結晶,而“愛與感謝”是最美的結晶。
水的全部都是用來聆聽、觀看、感受,人類把這些功能細分成五官,並多了一張嘴,我們不僅沒有學會去感謝生命的創造,卻爭先恐後的表達。如果說耳朵是用來聆聽別人的話語,是一種謙卑的姿態去感謝,而嘴巴是用來表達愛的話,那我們應該做的是“兩份感謝和一份愛”。
世界上的難事之一便是閉上嘴巴,假如你不張開耳朵,不適時地閉上嘴巴,你就會失去無數機會。切記,千萬不要太忙於說話,要學會“聽話”。當你發現自己說話的時間超過了45%,那就必須當機立斷:閉嘴。
上帝既然給了我們兩隻耳朵一張嘴,我們就應該領會上帝的意思:傾聽、傾聽、多聽少說。
技巧53.傾聽的藝術
說話與傾聽,哪個更重要?
鬆下幸之助,僅用“首先要細心傾聽他的意見”一句話,來概括的經營訣竅。李健熙,剛成為三星電子團副董事長時,他的父親告誡他,身為企業的領導者應該把“傾聽”視為金科玉律。於是,我們相信一個事實:用耳朵比用嘴巴強!
有一次美國知名主持人林克萊特訪問一名小朋友,問他說:“你長大後想要當什麼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當飛機駕駛員!”林克萊特接著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麼辦?”小朋友想了想:“我會先告訴坐在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後我掛上我的降落傘先跳出去。”
當現場的觀眾笑得東倒西歪時,林克萊特繼續注視著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聰明的家夥。沒想到,接著孩子的兩行熱淚奪眶而出,這才使得林克萊特發覺這孩子的悲憫之情遠非筆墨所能形容。於是林克萊特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小孩的回答透露出一個孩子真摯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我還要回來!!”
通過這個故事,你認為自己真的明白了傾聽的藝術了嗎?你不是常常半途打斷對方的演講;是不是又自以為是的進行反駁呢?
溝通是雙向的。我們並不是單純的向別人灌輸自己的思想,我們還應該學會積極的傾聽。對話從聽開始。隻有傾聽才會了解對方。傳達心聲同樣從聽開始。著名企管專家譚小芳表示,隻有傾聽,才能贏得對方的心。“成功需要傾聽”,這也是我的座右銘。世上所有人都把傾聽自己心聲的人當作朋友。但真正的傾聽,並非那麼容易。因為那不是技巧問題,而是用心的問題。你是個善於傾聽的人嗎?如果你的行為中出現以下七種情況的一種或一種以上,你就應該注意改善自己的傾聽技能了。
1、和別人溝通時,打斷對方講話,以便講自己的故事或者提出意見。
2、和別人溝通時,沒有和對方進行眼睛接觸。
3、和別人溝通時,任意終止對方的思路,或者問了太多的細節問題。
4、和別人溝通時,催促對方。
5、和別人溝通時,接打電話、寫字、發電子郵件,或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情上。
6、和別人溝通時,忘記對方所講的內容。
7、和別人溝通時,特意等到對方講完,隻為方便你對他所講的內容“蓋棺論定”
傾聽需要專心,每個人都可以透過耐心和練習來發展這項能力。傾聽是了解別人的重要途徑,為了獲得良好的效果,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傾聽的藝術。
傾聽要表示出誠意,傾聽別人談話總是會消耗時間和精力的,如果你是真的有事情不能傾聽,那麼你直接提出來(當然是很客氣的)。這比你勉強去聽或裝著去聽,而必然會表現出來的開小差而給人的感覺要好得多。聽就要真心真意地聽,對我們自己和對他人都是很有好處的,安排好自己的時間而去聽他人談話是一件很值得的事情。
傾聽要有耐心,這體現在兩個方麵:一是別人的談話在通常情況下都是與心情有關的事情,因而一般可能會比較零散或混亂,觀點不是那麼突出或邏輯性不太強,要鼓勵對方把話說完,自然就能聽懂全部的意思了。否則,容易自以為是地去理解,去發現意見,產生更加不好的效果。二是別人對事物的觀點和看法有可能是你無法接受的,但是有傷你的某些感情,你可以不同意,但應試著去理解別人的心情和情緒。一定要耐心把話聽完,才能達到傾聽的目的。
傾聽要避免不良習慣,開小差,隨意打斷別人的談話,或借機把談話主題引到自己的事情上,一心二用,任意地加入自己的觀點做出評論和表態等,都是很不尊重對方的表現,比不聽別人談話產生的效果更加惡劣,一定要避免。
傾聽要適時進行鼓勵和表示理解,談話者往往都是希望自己的經曆受到理解和支持,因此在談話中加入一些簡短的語言,如“對的”、“是這樣”、“你說得對”等或點頭微笑表示理解,都能鼓勵談話者繼續說下去,並引起共鳴。當然,仍然要以安全聆聽為主,要麵向說話者,用眼睛與談話人的眼睛作溝通,或者用手勢來理解談話者的身體輔助語言。
傾聽要適時做出反饋,一個階段後準確地反饋會激勵談話人繼續進行,對他有極大的鼓舞。包括希望其重複剛才的意見,因為沒有聽懂或重點表達,如“你剛才的意思或理解是……”等。但不準確的反饋則不利於談話,因此要把握好。
傾聽的能力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技巧。傾聽是是一種修養,更是一門學問。要想贏在交往,就要學會傾聽,善於傾聽是邁向成功的捷徑,最有價值的人,不是那些能說的人,而是那些最善於傾聽的人。用心傾聽他人的聲音,就是對對方最好的關懷和體貼。人難以改變別人的想法,但是能夠贏得對方的心。懂得傾聽,有時比會說更重要。
傾聽具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它可以讓人獲得智慧和尊重,贏得真情和信任。
技巧54.傾聽是一種修養
會耐心的傾聽,是一種智慧,是一種修煉,是一種修為,也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修養。
喬 吉拉德說:“有兩種力量非常偉大,一是傾聽,二是微笑。”當你和別人交流時,如果我們總是說,就學不到什麼東西,人們也隻有在全心傾聽時才能實現高效的交流。因而,在和他人溝通的時候,讓別人說,給人以表達的機會,去傾聽他們的意見、悲傷和情感,才能完全理解別人要表達的意思,實現心靈的互動
向別人訴說,是人的一種天性,聽別人訴說,是一種難得的修養。
在生活中,也需要學會傾聽。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傾訴是表達自己,傾聽是了解別人,達到心靈共鳴。在人與人的溝通中,除了傾訴,我們還應該學會傾聽。當一個人高興的時候,我們要學會傾聽。傾聽快樂的理由,分享快樂的心情。當一個人悲傷的時候,我們要學會傾聽。傾聽痛苦的緣由,失意原因,理解傾訴者內心的苦處,表示出憐憫同情之心,淡化悲傷,化解痛苦。當一個人處於工作矛盾、家庭矛盾和鄰裏矛盾時,傾聽矛盾的症結,幫助分析,為其分憂解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