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具有廣泛性,快樂的時候、痛苦的時候、幸福的時候,都需要傾聽。學會傾聽,能修身養性,陶冶性情;學會傾聽,能博采眾長,能使人開拓思維,萌發靈感;學會傾聽,能養成尊重他人的習慣,緩解矛盾,創造一個和諧的人際關係。學會傾聽,是一種愛心,是關懷,是體貼,必將贏得親情、愛情和友情。
學會傾聽就是學會一種美德,一種修養,一種氣度。我們不能無休止的吵鬧,無休止的爭執;不能永遠的自以為是“聽我講”,要堅持經常的“聽大家說”。不僅是對講話者自己尊嚴的維護,也是對聽者的尊重。
“造物主”給了我們兩隻耳朵,而隻有一張嘴。學會傾聽,實際上已經踏上進步的階梯。
在管理領域,作為一個優秀的領導者,首先應該是一位出色的傾聽者,善於傾聽,才有人樂於向你傾訴,試想,一位不善於傾聽的領導,下屬剛一開口,就被一句話給頂了回來,或是聽也聽了,就是不起作用,甚至給以批評和指責。沒有引導鼓勵的話語,沒有好的思路的指引,沒有聽見好建議,久而久之,有哪個會沒事找事呢?有話也都悶在肚裏。反正說了,領導也不聽,不了解下屬,怎能領導部下呢,又怎能做好工作。可見,學會傾聽,善於傾聽,對領導如何重要。
對朋友來說,傾聽也是特別的重要。當有朋友信任你,把她的苦痛和煩惱吐露給你聽的時候,你,要學會傾聽,做一個心有風度的聽眾。
好朋友不是一定要天天喝酒吃飯;好朋友不一定經常挽著手臂逛街購物;好朋友也不一定要高深的學識俊美的外貌,好朋友就是一個耐心很好的聽眾,耐心傾聽對方歡樂時奔放的聲音,痛苦時迷茫的傾訴。
有時候的她不是一定要你幫助她什麼也不是需要你的同情,她隻是需要把積壓在內心的鬱悶找一個人傾訴,得到情感上的認同情緒上的發泄。這時候的你要做個有耐心的聽眾。不管她說到哪裏,你都要用鼓勵的眼神看著對方,用你溫暖的微笑看著對方,並用你的幽默和聰明安撫她浮躁的心情。
還有一個更好的方法是你握著對方的手給她生活的力量讓她享受友誼的美好,你同時要學會不時的點頭表示你在認真傾聽。讓她感受你對她的重視。相信她不會是無緣無故的漫無目的的找一個閑聊訴說,而是心情遭遇十分不開心的時候才會這樣去做,這時候你要明白自己肩上的責任。
人們都希望自己說話有人聽,自己的觀點有人讚同,自己的意誌有人執行。作為講話者往往在各種場合中,常常以自己講的問題有多重要,有多大分量,總是以自我為核心,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來講事情,談問題,提要求,殊不知,容易造成人們的逆反心理,形成抵觸情緒,出現事倍功半的效果。
很多人的痛苦是因為迷茫失落和彷徨,當她找不到自己的心的時候。請你協助她找到。有一個可以傾訴的朋友,是一種福氣,她讓你壓抑的情緒得到緩解和化解。
學會耐心的傾聽,讓你的朋友得到友愛的支持和生活的信念,並給她點明前進的方向。
向別人訴說,是人的一種天性;聽別人訴說,則是一種難得的修養。對於這個人性的特點,伯納斯看得非常清楚。正因為如此,他可以在人際交往方麵做得遊刃有餘。
當你抱怨朋友太少的時候,你是否考慮過他人的需要和感受呢?隻有多體貼他人,用心交流,我們才能得到更多的朋友。要知道,人能說會道固然重要,但善於傾聽更為重要,因為傾聽是心靈溝通的橋梁。美國總統林肯曾與一位老鄰居談論了數個小時之久,幾乎所有的話都是鄰居一個人說的,林肯所做的隻是誠懇地傾聽。這大概就是林肯被人愛戴的原因吧。
耳聽八方,能使人與時俱進、廣納群言,能使人保持清醒的頭腦;更能啟迪思維,使人增長知識與才幹。當然,這一切的前提就是要學會傾聽。智者往往選擇做一個傾聽者,而不是說話者。打開你的心扉,傾聽你的心音;讓我們一起傾聽智者的聲音,一起傾聽花開的聲音!
技巧55.懂得交談的真諦
“生命中最珍貴的東西是什麼?”答案是“情感”。
“情感世界中最珍貴的東西是什麼?”答案是“傾聽”。
人類擁有大腦和耳朵,大腦用來思考,耳朵用來傾聽。獨自思考而不吸納意見,我們容易偏執;一味聽取而不加以思考,我們容易迷失:真正的智者是善於思考的傾聽者。
傾聽,是心靈之花。它能折射我純潔而熱情的光芒;傾聽,是一縷清風,它能吹散籠罩在人們心頭的陰霾;傾聽,是劃破漆黑夜幕的流星,給人帶來希望;傾聽,是一朵不敗的花,它能綻放著生命之蕊,換取人們的欣賞和信任。
傾聽,拋開世俗的喧囂,用心去聽,成了我每日必能體驗的。我從中感到了滿足與快樂,因為我比其他人多了一點傾聽的機會,並且是傾聽自己的心靈。
傾聽,是一種交流,是一種親和的態度,是我們了解彼此心靈,領略大自然的悠悠路程。為了讓自己的智慧之河永不幹涸,我們應該在思考中聆聽來自別處的聲音。
傾聽長者的教誨,就如同讀一本好書,實乃受益匪淺。傾聽朋友的訴說,與朋友共同分享快樂,分擔痛苦,讓朋友感覺自己不是孤單的。傾聽他人的牢騷,讓他人感到舒暢、滿足和輕鬆。閑暇之際,獨步山間樹林,傾聽大自然的聲音:鳥兒的歌唱,昆蟲的啼叫,小泉的嗚咽,山風的呼嘯……讓人尋找到屬於自己的那片熱土,讓人尋回內心深處最美麗的真實。
人的一生會經曆很多,但隻要流過就會留下痕跡,往日的刻骨銘心,有的成了日後的雲淡風輕,有的則成了回憶中不可更改的風景。這時,我們需要傾聽自己,借“傾聽”的手法掀開塵封往事的麵紗,將回憶沏成一杯濃茶,重新體驗曾經的激情與渴望。於是,傾聽便成了一盞燈,照亮了我們尋找成長足跡的路。
在跋涉的道路上,跌倒時希望有人扶持;憂慮時希望有人分憂;寂寞時希望有人陪伴;失敗時希望有人鼓勵。這都需要傾聽陪伴。渴望傾聽之人對傾聽的向往如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般迫切。傾聽是春天剛發芽的嫩草,充滿活力與希望,也給人帶來新生力量和希望之火。傾聽猶如炙熱的夏日裏一陣涼風,把枯燥與煩悶一拂而盡,送來愉悅輕鬆的感覺。
遺憾的是,有的人一生都不懂得傾聽,相反他們將自己裹成一個繭,隻不過,這繭中飛不出充滿靈性之光的蝴蝶,而成為一個令心靈窒息的牢籠。於是,當白發霜染,驀然回首,竟留有一生的憑欄長歎,淚濕襟衫。
人生的驛站中,堆滿了零亂的腳步,沉澱了所有的歡笑和淚水,卻填不滿兩汪秋水中靈動的渴望,唯有傾聽,才能充實靈魂,拍打著心岸,引起靈魂的顫栗。
當你失落時,一聲清脆的鳥啼能給你安慰;悲傷時,一陣清風能給你開解;彷徨時,一泓清泉能給你幫助……傾聽在呼喚,我們需要傾聽。
群山威武卻依然聆聽小溪的丁冬之響;垂柳輕柔卻依然傾聽風的細語,起舞風中,更增風致;人是自然的主宰,學會傾聽將會帶給我們無窮的力量。齊王聽取了鄒忌的意見,才會出現“門庭若市”的進諫之風;趙太後采納了觸龍的提議,才使趙國免去了一場戰爭的威脅。傾聽是人類無聲的語言,學會傾聽,幹戈化為玉帛,勁敵化為至友,我們傾聽的是良言善語,我們吸取的是真誠給予。
是傾聽,讓我們告別幼稚與淺薄;是傾聽,讓我們得到許多難得的經驗,少走很多彎路;是傾聽,讓我們懂得生命的意義;是傾聽,把人世間所有的風霜雨雪、世事滄桑變成回首時那道韻味無窮的風景線……
上帝給了我們耳朵,是讓我們聽到世間所有的聲音;而人類賦予自己愛心,是讓我們將所有紛雜的聲音轉換成美妙動聽的音樂。
去吧,放飛傾聽的翅膀,用敏感、細膩的心去傾聽微風對綠葉的低語,小橋對流水的低語,藍天對大地的低語。唯有透過傾聽,才能享受一個個如詩如畫的春天,如麗如陽的夏天,如泣如訴的秋天,如飄如絮的冬天。
傾聽自己,可以學會發現:傾空所有的先入之見,傾聽自己內麵的聲音,發現新的自我。傾聽你我,可以發掘共鳴:發現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就能聽到真實的聲音。傾聽眾人,可以獲得共存之道:傾聽對方的意見是共存共榮的途徑。
想要和對方一次成功的交談?想要在人際關係場中遊刃自由?那麼,你一定要懂得交談的真諦——傾聽!
技巧56.做一個“聽話”高手
麵對一個人的時候,要把他當成世界上最重要的人物,成功者都知道,成為一個良好的傾聽者,其效用難以估量,有技巧地傾聽別人講話的能力是建立積極人際關係的基礎。
語言的交流總是導致思想的碰撞與融合,這碰撞融合又會產生新的更耀眼的火花。不管是在當下,還是在日後,曾經震撼過心靈的思想或情感的聲音,會像無意間遺落的種子,一旦時機成熟,便會使勁抽出嫩綠的葉芽。
傾聽別人談話時,感覺自己像春天裏一塊鬆軟有隙的麥田,他人的談話則像長長的溪水,攜帶著青草的甜香汩汩滲入其間。
傾聽別人談話,是獲得某種知識、經驗和思想啟迪的機會。所以,要做一個好的表達者,也必須要先學會做一個好的傾聽者。
現代社會中如果人人都勇於開口,大膽說話。然而沒有把握好分寸,那就隻能適得其反,弄巧成拙。為了保證說的每句話為人所重視,不惹人討厭,唯一的方法就是少說話,多靜下心來思考,耐心地傾聽別人說話,做一個好的傾聽者
一個好的傾聽者,必須坐到下麵幾點
1、看著對方的眼睛,認真的、欣賞的、有興趣的傾聽。
2、對方說話,及時表示稱讚。當對方聽到你的稱讚時,會增添一份自信,因此就能更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反之,如果你態度消極,對方就會不信任你。
3、盡量不要插嘴,如果插嘴,也是為了讓對方更有興致的描繪。且插嘴時,懂得尊重與禮貌。
4、莫逃避交談的責任。作為一名有素養的傾聽者,就算不明白別人說的話,也會用最好的方式讓對方明白這一點兒,例如:適當追問,或者讓對方幫你糾正聽錯之處,如果你在對方說話時,全是啞口無言,我想:他(她)是不會明白你的不懂之處的。
5、傾聽對方後表述自己的感想時,即使意見相左,也應該懂得尊重對方,結論有理有據,有說服力,讓對方認為與你溝通非常愉悅且有學習的機會。
6、積極主動,密切配合對方。倘若你對對方的話很感興趣,遇到不明白處可以問一問,不要輕易答非所問,令對方不高興。
7、仔細觀察對方說話的表情。有時交談是通過非語言形式進行的,因此,我們除了細聽語言,還得細察對方的表情,通過一些簡單的姿勢好好體會對方的言外之意。
8、注意及時反饋信息。反饋信息,能夠增進友誼,順便也驗證了你對對方的了解程度。
9、全身心投入,認真傾聽,無走神現象。對方與你交談時,麵向說話者,可以用適當的姿勢或者手勢配合,並且注意時常微笑,營造良好的交流氣氛。
10、以最好的行為回答對方提出的問題。對方之所以要與你交談,主要是想你認同他(她)的觀點或者改變你的觀點,達成共識。你采取了最好的行動就是對對方最好的回答方式。
11、充分理解對方。我們既要理解對方的語言,又要理解對方的情感。
傾聽別人說話,在給以對方尊重和安慰的同時,對自己也有許多的幫助,隻要注意傾聽,我們總會聽到我們想聽到的聲音。對渴望了解與溝通的心靈,沒有一種聲音是無用的。就像構成旋律的音符,你不能說哪個音符有用,哪個音符沒用,關鍵在於怎樣排列;也如色彩,你也不能說哪種色彩是美的,哪種色彩是不美的,關鍵在於如何搭配。音樂家就是巧妙而敏銳地排列那些音符的人,畫家則是獨特而智慧地搭配那些色彩的人。通過他們,我們能夠感到音符和色彩構成的和諧與美好。因為每一次排列和搭配,無不經過心靈的反複過濾和思想加工。
正如羅斯特羅波維奇在《音樂欣賞之道》中說的那樣,“為了感受音樂的溫暖,首先你必須敞開心胸去接納它”,“就好比為了感受爐火的溫度,首先你必須去靠近它。”當別人試圖靠近我們訴說時,無論他是怎樣的一種境遇,心靈是怎樣的陰晦和寒冷,隻要用心去聽,總能使我們感到信任所帶來的心靈上的溫暖。而我們,作為傾聽者,並沒有更多地提供什麼,卻會使他們得到同樣的感受。最終,向我們靠近的傾訴者,會真正點燃我們心中聖潔的精神火焰。
技巧57.學會傾聽
耳聽八方,能使我們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廣納群言,能使我們保持清醒的頭腦;謙虛謹慎,能使我們增長知識與才幹。而學會傾聽,則是我們實現上述目標應練好的基本功之一。
傾聽是人的本能,通過傾聽來接受外界的信息;傾聽是你了解認識這個世界的重要途徑;嬰幼兒就是在傾聽中漸漸地成長起來。
傾聽是一個人知識與智慧的來源,知識的養料會通過聲音傳送到你記憶的庫存裏,那是你將來取之可用的知識與智慧的儲蓄室。
傾聽是一種姿態,是一種與人為善、心平氣和、謙虛謹慎的姿態。有了這種姿態,就能做到海納百川、光明磊落、心底無私。
傾聽,是一種理解。有人說,教育就是不斷消除誤解的過程。傾聽,可以增進溝通,促進理解。
傾聽,還是一種等待,給孩子機會,不隨便打斷孩子,也不輕易做出評價,讓他們把話說完,把自己的意思表達清楚。在傾聽中交流,在傾聽中溝通,最終實現教學相長,共創幸福。
傾聽多了,你自然而然地可以從中鑒別真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漸漸地,你腦海中的真多了,假少了,那麼你將成為知識與智慧的大亨。
傾聽嘮叨絮語。父母親在兒女麵前常常嘮叨個不停:要麼是天氣涼了,當心身體;要麼是工作要好好幹;要麼是問媳婦怎麼樣,孫子怎麼樣;要麼是提起陳穀子爛芝麻的往事,等等。是的,人老話多,但很多話語是經驗之談,是愛的流露,是情感的釋放。長輩們希望有人傾聽,如果拒絕,會傷了老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