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3 / 3)

像這樣,花費幾小時,幾天,幾個月,用堅韌不拔的精神,反複地演練下去。

這位老師的苦心與耐性,難道…… 不怕麻煩,不露厭煩的神色,和孩子們高高興興地一起遊戲 像月岡老師這樣年輕貌美的姑娘,為什麼能做到這一點?

對於惟一的女兒花子,甚至都不知道如何教育才好…… 所有這些,無不使花子母親認真思索。

投環遊戲輪了一遍之後,大概是意在改變寓教於遊戲之中的教育方法,調整一下孩子們的情緒,這回是老師分發給孩子們圖畫紙和毛筆。

發之前她站在學生們麵前念: “紙,紙!”

“紙!”

孩子們學她的口形。

“毛筆!毛筆!”

“毛筆!”

“給你!”

然後是一一發給學生。但是每個學生必須先說“謝謝”才把紙筆交給他們。

最後是分發墨汁。

“好啦!畫什麼都行,喜歡什麼就畫什麼!”

月岡老師巡視了一遍學生們愉快的麵孔,然後走近花子母親。她說: “毛筆畫今天是頭一次畫,都很高興哪。”

花子母親默默地點點頭。

她想,不論出現什麼好的意外,花子的一生也不會畫一幅什麼畫了吧?

但她還是以愉快的聲調說: “看到您這麼好的施教方法,就覺得他們耳朵已經能聽到什麼了。”

“不錯。想出各種各樣的施教方法,並且試行下去。不過深感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有限。所以,隻好請母親們幫忙。”

月岡老師望了望教室後邊窗下規規矩矩地坐著的母親們接著說: “反正她們天天陪孩子到學校,所以就讓她們留在教室裏好好看看上課的情況。”

那些母親們每個人的膝蓋上都放著打開的筆記本,記了一些什麼。

月岡接著說: “我要求母親們把孩子在學校學的東西記下來,其次還要求母親們作好在家裏孩子的生活記錄。因為,不管在學校裏老師教了多少話,那些話在家裏一句也不說,那又頂什麼用?孩子在學校的時間隻是在家庭的時間的幾分之一,所以,家庭的配合更加重要。

說學校的老師是幫助家庭施教的忙,倒是更實際一些。聾啞女孩子上了普通女子中學,以優良成績畢業的例子,日本也有。”

“啊!”

“這個學生是滋賀縣八幡町的一位姑娘,生下來就是聾啞人,可是考女子中學時,口試成績特別好。她家裏的人都說,這完全是諸位教育的結果。為了這項教育諸位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說的很對呀!”

“姑娘的父親兩眼淚水汪汪地去看姑娘受教育的地方,姑娘的姐姐也去看了幾次,她自己禁不住要哭呢。”

花子母親連連點頭。

“這個學校也有一位從入學開始,讀話的成績就極好的孩子,班主任覺得很奇怪,一問才知道,也是孩子母親花了許許多多心血。她說母親對於聾啞孩子,最好從小的時候就教他讀唇術。從口形上就懂得對方說的話這類新聞,大概您從報紙上已經讀過。這事如果能辦得到,請您務必照辦,據說,她是從她的孩子三歲的時候開始的。她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