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3 / 3)

(1)情景性

祝賀總是在特定的情景下進行的,因此一定要考慮到特定的環境、特定的對象、特定的目的,使之具有明確的針對性。

(2)情感性

祝賀語要達到抒發感情、增進友誼的目的,必須有較強的鼓動性與感染力,因此要求語言富有感情色彩,語氣、語調、表情、姿態等都要有濃烈的感情色彩。大多數成功的祝詞本身就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抒情獨白。

(3)簡括性

祝賀詞可以事先做些準備,但多數是針對現場實際,有感而發,講完即止,切忌旁征博引,東拉西扯。語言要明快熱情、簡潔有力,才能產生強烈的感染力。有些祝詞、賀詞要進行由此及彼的聯想,由景生情的發揮,但必須緊扣中心,點到為止,給聽眾留下咀嚼回味的餘地。

(4)禮節性

祝賀詞在喜慶場合發表,要格外注意禮節。一般需站立發言,稱呼要恰當。不要看稿子,雙目要根據講話內容時而致禮於祝賀對象,時而含笑環視其他聽眾。要同聽眾作感情的交流。 還可以用鼓掌、致敬等動作加強同聽眾心靈的溝通,以增強表達效果。

其實,喜慶活動本身就很講究禮儀,祝賀是其中一個環節,要適時地穿插進去。 例如:祝酒。 在飲第一杯酒之前,主人要致祝酒詞。 祝酒詞內容要圍繞此次邀請的主旨。 一般包括:感謝來賓光臨酒宴;闡明宴請的目的;對未來的美好祝願。話語要簡短,最好要有點幽默感,要使人歡愉、使人快慰、使人感奮。為此,詞藻可稍加修飾,但不要矯揉造作。 致祝酒詞時要起立,致詞後與客人們輕輕碰杯,然後幹杯。

賀婚。賀婚詞的內容一般包括三部分:對新郎新娘的幸福結合表示祝賀;對新郎新娘的愛情加以讚頌或介紹有關趣事;對他們的美好未來真誠祝願。語言宜簡潔優美而富有激情。 來賓祝賀後,可由新婚夫婦作答謝講話。

交際答謝的語言特點

答謝講話主要是指在公眾場合對別人的幫助或招待表示感謝。古人常言來而不往非禮也。單位之間、朋友之間有喜事前來祝賀,有困難解囊幫忙,有不幸深切安慰,這些都應及時致謝,才是人之常情。答謝講話廣泛應用於各類場合,對於溝通情感、鞏固友誼等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答謝講話的基本要求如下:

(1)態度要熱情禮貌,感謝要真誠自然、真情實感做到熱情、謙遜有禮。

(2)要善於從現場找話題或引用對方熟悉的事例,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增強雙方的認同感。

(3)即使預先準備了答謝詞,也要做好在現場緊急修改補充的準備,或因情因境臨場應變發揮。

(4)在評獎、慶功、表彰會上的答謝講話,要表現出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美德,要表達對自己所從事工作的執著追求與由衷地熱愛。

(5)語言要莊重得體,簡潔明了,篇幅要力求簡短。

交際宴會的語言特點

領導在應邀參加宴會之前,要適當地打扮自己,表示對主人以及參加宴會者的尊重。要遵守時間,最好提前到達一會兒,可以和主人以及其他客人應酬。如果有其他事情耽擱,不能參加宴會,應事先向主人說明。如果參加宴會時不小心遲到了,應向主人致歉。

(1)開宴

按照主人安排的座次入席,不能亂坐座位。入座時,要和其他客人禮讓,並從椅子左邊入座。開宴之前,可與鄰座交談,不要擺弄碗筷、左顧右盼。等主人、同席年長者招呼以後,才能動筷。

(2)飲酒

主人向客人敬酒時,客人應起立回敬。

當主人給客人斟酒時,有酒量的也要謙謝一下,不要飲酒過量,導致酒後失態;不善飲酒的可向主人說明,或喝一小口,表示對主人的敬意。無論主人還是客人,都不應強勸別人喝酒。飲酒以及喝其他飲料時,要把嘴抹幹淨,以免食物殘渣留在杯沿,十分不雅。飲酒時,倒八分滿,要慢斟細酌,不要咕嘟咕嘟直往下灌。

(3)進餐

總的來說,進餐時吃相要文雅、舉止要得體。一般禮儀如下:

用餐時須溫文爾雅,從容安靜,不能急躁。不要兩眼盯著菜隻顧吃,要照顧到別的客人,謙讓一下,尤其要招呼兩側的女賓。

與鄰座交談時,切忌一邊嚼食物,一邊與人含含糊糊地說話。必須小口進食,不要大口地塞,食物未咽下,不能再塞入口。閉嘴咀嚼,不要發出叭嗒叭嗒的咀嚼聲。湯、菜太熱時,不要用嘴去吹,等稍涼後再吃;喝湯時,不要發出呼嚕呼嚕的聲音。

吃進口的東西,不能吐出來,如滾燙的食物,可喝水或果汁衝涼。取菜舀湯,應使用公筷公匙。在餐桌上,手勢、動作幅度不宜過大,更不能用餐具指點別人。自己手上持刀叉,或他人在咀嚼食物時,均應避免跟人說話或敬酒。好的吃相是食物就口,不可將口就食物。食物帶汁,不能匆忙送入口,否則湯汁滴在桌布上,極為不雅。

切忌用手指掏牙,應用牙簽,並以手或手帕遮掩。若要咳嗽、打噴嚏,將頭轉向一邊,用手帕捂住口鼻。不要伸懶腰、打哈欠,毫無控製地打飽嗝。喝酒宜各隨意,敬酒以禮到為止,切忌勸酒、猜拳、吆喝。如欲取用擺在同桌其他客人麵前的調味品,應請鄰座客人幫忙傳遞,不可伸手橫越,長驅取物。

87.管理者即席講話藝術

作為一個現代社會的管理者,經常需要作即席講話。所謂即席講話,是指在一定場合,沒有充分準備、沒有現成稿子的情況下,由他人提議或自認為有必要而當眾臨場發表的講話。

在日益開放的現代經濟社會,即席講話是管理者綜合素質的一麵鏡子,是群眾評價管理者能力、水平的一把尺子。即席講話若能講得生動精彩、引人入勝、打動人心,無疑會給聽眾留下難以忘卻的印象。而成功的即席講話,不僅可以塑造良好的領導形象,提高管理者在群眾中的威信,更能有效地促進各項工作的開展。如果一個領導人員,經常能根據現場主題,針對氣氛,圍繞某個問題,迅速組織一篇精彩的即席講話,運用大量的事實和例證,旁征博引,侃侃而談,且能做到觀點鮮明,聲情並茂,邏輯嚴密,聽眾就會從內心佩服這樣的領導。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善於即席講話,是作為管理者應具備的一項基本功。

正因為如此,作為一個緊張而又複雜的語言表達過程,即席講話要想很好地掌握,是非常困難的。它與一個人的思想、思維、生活、閱曆、知識、口才等諸多因素有著直接的關係。但是,即席講話作為領導工作中經常使用的一種講話形式,也並不是高深莫測無法掌握的,自身也有一定的技巧和規律。

(1)必須學會充分把握主題的能力。當管理者應邀進行即席演說時,應能立刻對會議主題加以論說,並由此而將聽眾的注意力吸引過來。

(2)必須具備別人無可比擬的組織能力。當管理者一開口講話時,便能將聽眾的興趣和情緒調動起來。

(3)必須具備一邊講,一邊就能思考下一步話題的能力。如此一來,管理者在即席演說的同時就在為後麵的下一步內容做準備。

(4)必須具備特別強的記憶力,同時還要精通多方麵的知識。也就是說,管理者自己不但要做到詞彙豐富,語言流暢,更重要的是,還必須不斷地學習文化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並對生活充滿信心。

管理者要想使即興講話達到良好效果,還應該嚐試使用即興生發點技巧,即因人生發、因景生發、因物生發和因事生發。

因人生發,就是說管理者在演說時看到眼前某個具體的人,而產生即興類比,用以說明某種觀點。具體講,可以因眼前人的性別、年齡、外貌、性格、職業、愛好,以至在場人數的多少等各種信息,作為類比的起點。

因景生發,也就是觸景生情,產生類比聯想。比如有一年,某校歡送幹部班的學生畢業,外麵忽然響起了雷聲,接著是暴雨頓至。正在演說的教師代表靈機一動,臨時加進了幾句話:你們聽,外麵雷聲隆隆,這是歡送你們畢業的禮炮!可謂機智適當。

因物生發,就是說管理者看到眼前某種物體,想到這種物體的某方麵特點、特性與要闡述的道理有相似性時,很容易以這種物體作為喻體;或者反過來,看到眼前某種物體的某方麵特點特性,而引申出一個論點來。

因事生發,即指在演說的過程中,可能出現出乎意料的事,如果對闡發某種觀點有利,說話的管理者也可即興把它作為類比的生發點。

當然,即席講話的技巧還有其他形式,需要管理者在實踐中努力培養自己對語言的敏感力,並靈活掌握。

88.社交場景中結交朋友的語言技巧

人在社會中,與其說是與親人在共處這個社會,不如說是與朋友在共處這個社會。俗話說,朋友多了好辦事。特別是在講究關係的中國社會,一個管理者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朋友這一因素。因此,怎麼結交朋友,是一門真正的藝術。

李嘉誠深諳交友之道,他在生意場上有很多朋友。他對如何結交朋友,如何讓朋友給你帶來生意,如何與朋友合作做生意等問題,有一套經驗。他說:人要去求生意就比較難,生意跑來找你,你就容易做。那如何才能讓生意來找你?那就要靠朋友。如何結交朋友?那就要善待他人,充分考慮到對方的利益。我覺得,顧及對方的利益是最重要的,不能把目光僅僅局限在自己的利益上,兩者是相輔相成的,自己舍得讓利,讓對方得利,最終還是會給自己帶來較大的利益。占小便宜的人不會有朋友,這是小的時候我母親就告訴我的道理,經商也一樣。

善待他人,這在爾虞我詐、弱肉強食的商界,很多人都認為是不可能的事。但這卻是李嘉誠一貫的處世態度。

在香港這個功利性很強的商業社會,李嘉誠能做到予人以善,很大程度上是他所受的傳統文化的熏陶以及父母對他的諄諄教誨。這種思想,已融入了他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