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的水溏裏還有一些東西很好玩,那就是可以在裏麵挖到膠泥。由於這片地方之前被水泡過,有些地方會出現膠泥。什麼是膠泥呢?所謂的膠泥,也就是一些比較粘的土壤,由於這種泥土有粘性,遇到水後就變成了膠泥,這種泥可以被捏成各種造型。
我常常挖了膠泥回家,捏成各種小動物。我們同學裏,最數我捏的東西精致,每次我們都拿到學校進行顯擺,老師還誇獎我很有藝術天賦。那時候我性格基本已經成型,相比其他的孩子,我做事情能夠靜得下來。直到現在也是這樣,我能夠耐得住各種寂寞,隻要開始創作的時候,就兩耳不聞窗外事了,沉浸在創作的樂趣中。
那片水溏便是我們的樂土,我們把捏出來的東西,還打算燒成瓷器。當初聽說瓷器都是用泥燒成的,我們一幫孩子把捏好的小東西,全部放在一堆,點燃了柴火,結果那些小東西都被燒得幹裂,最後全部碎掉了,沒有一件變成瓷器。
爸爸看我很愛玩膠泥,由於他是一名司機,經常到跑石家莊市區,從商場裏給我買了一盒橡皮泥。見到橡皮泥後,我立刻愛不釋手,當初5毛錢一盒。每天放學後,我就開始玩兒橡皮泥。每逢周末,我幾乎不怎麼出門,一定要花大半天的時間,來完成一幅作品。
直到很多年以後,我還是這樣的做事風格。下班後就開始寫作,每逢休息日,會在家裏靜思作品。人的性格都是小時候形成的,這一點真的不假。
當初玩橡皮泥的時候,我常常按照圖片中的唐老鴨,捏出幾乎一摸一樣的造型。最難做的是眼睛,需要有黑白分明的眼珠子。我用黑色和白色橡皮泥進行非常細致的點綴,才作出唐老鴨的眼睛。
捏完唐老鴨後,我又開始捏米老鼠,這時候發現容易多了。唐老鴨的形狀屁股翹著很遠,捏不好不容易站立起來。米老鼠就簡單多了,身材比較挺直,站起來很容易。
弟弟漸漸長大後,也喜歡捏橡皮泥。我弟弟就捏不出唐老鴨,可以捏出黑貓警長。那種東西,比起米老師難度還要低,而且他捏的也粗糙多了。
玩橡皮泥的興趣由我帶到了我們班,那些孩子們父母很少出門,買不到橡皮泥,就找我來借。我這個人別的東西都肯借,唯獨橡皮泥不肯借。
不久之後,村子裏的小賣部也開始賣橡皮泥了。大概是孩子們整天去問,老板覺得有市場,趕緊去城裏進了貨。
有些同學玩橡皮泥方法很低B,他們把一盒子五顏六色的橡皮泥全部揉成一團。頓時成了一大塊灰色的橡皮泥,然後把這塊灰色橡皮泥捏成一口酒碗的形狀,那東西說是一口酒碗,其實也不太像,就是把中間摁出了一個凹槽。
他們把這口酒碗上麵,倒上涼水,說:“可以用來喝水了。”
我看後覺得他們真是在糟蹋橡皮泥,也失去了玩橡皮泥的價值,五顏六色的東西是不能混起來揉成一團低,這樣的話和水塘裏的膠泥有啥兩樣呢?
班主任看到我的業餘生活很精彩,於是舉辦了一次班裏的橡皮泥比賽。我拿出了“唐老鴨”的形象,他們拿出的是粗糙的酒碗和不像樣子的水壺。
他們把一大團混合後的橡皮泥捏成水壺的形狀,然後把水壺肚子掏空,又拿一根鐵絲往壺嘴兒裏麵捅了一下,壺嘴和壺肚的通路就形成了,往壺裏倒水,水就從壺嘴裏流了出來。當班主任拿出來展示這幾樣東西的時候,一幫孩子們喊:“這個壺做得最好!”
班主任說:“都不錯!都是很棒的。”
當初我就很不服氣,回想當初,又結合我現在寫出文學作品投稿的經曆,真正懂藝術的人不多,大多數人都是看個熱鬧就開始評價。
小時候捏橡皮泥比賽就是例子,孩子們看到壺嘴裏流出水來,覺得好玩而已,就會給予好評。他們看不到那個作品是花費了精力,也不知道什麼是精致。很多情況下,做藝術的人最大反感就是,一幫不懂藝術的人在評價作品的好壞。
我自從開始寫作後,非常認真創作每一部作品,投稿後遇到的編輯們,很多人浮躁到了根本不看稿子,隻看了名字就開始評價作品價值。市場上也有很多打著作家名頭的人,用很多手段炒作自己作品,又是網絡水軍頂帖子,又是媒體的各種軟文宣傳,而作品根本沒有質量。
小孩子的世界,有時候和大人的世界那是一樣一樣的。人,從小到大其實變化根本不大,尤其是性格和思維方式,幾乎沒有多大的變化,也僅僅是知識、技能、社會經驗在積累而已。
當初我們的橡皮泥比賽,我多麼希望班主任給予一個公正的評價,結果我沒有得到。他誇獎了每一個人,讚美了每一件劣質而粗糙的作品。
班上還舉辦過一次美術比賽,據說不錯的作品可以被推薦到鄉鎮裏進行比賽,如果再勝出可以送到縣城比賽,再勝出會被送到石家莊地區參加比賽,再勝出會有機會參加省區比賽……
從小我就喜歡畫畫,爺爺還給我專門買了顏料色彩,我先用鉛筆畫出雛形,然後再用毛筆蘸著水墨色彩進行填充。
這次的美術比賽,我當初在四年級,畫了一隻打鳴的公雞。那時候的小孩子畫畫,往往都是有模板的,很少自己獨創出來一幅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