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的秸稈被聯合收割機甩在了農田裏,直接實現了“秸稈還田”。提到秸稈還田,也特別有趣兒。當初村子裏收割了小麥,小麥的秸稈都被堆成了垛,放在地頭兒。鄉鎮的領導下達通知,要求把秸稈撲在農田裏,這樣秸稈腐爛後營養不會流失。
本來是好的提議,農民們大都不太配合。每家每戶都是好幾畝地,麥收季節都是把幾畝地的小麥,集中在一起進行脫粒。
有些農村的地不止一處,村東和村西都有一塊地,脫粒的時候是在一起進行的。如果秸稈還田,這邊的秸稈還得重新拉回其他的幾塊田地裏,這麼做工程量很大。
當初沒有多少機動車,幾乎每家每戶都是使用小拉車幹活兒。甚至去鄉鎮上交公糧,也是兩口子拉著小拉車去,孩子們在車上坐著。
我們家村東、村南、村西各有一塊地,每次都在村東地裏軋出曬糧食的場地,秸稈還田還得把麥稈拉到村西和村南。這種繁重的工作誰也不想做,還不如買兩袋化肥撒在地裏簡單,而且那個季節是最熱的季節,需要頂著大太陽幹活。
村子裏的幹部為了響應鄉裏的號召,必須把任務完成。他們看農民們不好指使,開始對孩子們下手。村支書把命令下給了學校,校長把學生召集在一起開會說:“誰家還沒有實現秸稈還田的話,誰就不能到學校上課。”
我們家村東的地很好撲,秸稈直接散到地裏就行。後來又花了兩天功夫,把秸稈一車車拉到村南的地裏。由於村西的地太遠了,我們家住在村東頭,要從村子的一頭跑到另一頭。跑那麼遠,拉一車秸稈,也撲不了多大一塊地。
母親跟我說,如果學校問你,你就說家裏的秸稈全部撲在地裏了。到學校後,班主任問我的時候,我說:“我們家已經撲完了。”
這時候,有個小子站起來說:“他們家村西有一塊地,還沒有撲呢,我親眼所見,你們可以去檢查。”
班主任也故意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她知道我學習不錯,不想停我的課,結果就這麼被人舉報了。又讓我父母忙活了一陣子,把村西的地撲上了秸稈,那時候真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如果沒有體驗過這種生活,大家不知道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鄉裏的這個命令,他們也不見得知道到了村子裏拿學生說事兒了。到了村子裏,各村子采取的措施都差不多,隻要農民們不響應號召,就對孩子的上學進行要挾。當初那些幹部大多沒啥文化,他們的管理很多都是漏洞百出的。
鄰村也是這麼幹的,有兩個孩子不讓上學,隻好在家裏玩。誰知家裏有個親戚是教育局的幹部,正到他家串親戚,看到孩子沒去上學,才知道是因為沒有秸稈還田,學校給孩子停了課。
教育局知道這件事後,把鄰村校長給撤了。當一些人沒有文化的時候,很多事情他們不懂得在關鍵時候維護自己的權利。校長也是一樣的,本是教育係統的人,卻一直被那些流氓村委會左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