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洪熙帝自然要肯定建文舊臣忠於建文帝的行為,也是希望滿朝文武能以此為表率,效忠皇權,忠於洪熙帝。
與此同時,此舉也消除了大明士子的一塊心病,進而贏得讀書人的擁護,鞏固了大明的文臣基礎。
“齊泰和黃子澄還有無後人?”趁著滿朝文武驚愕的時候,洪熙帝不動聲色地問道。
眾臣麵麵相覷,齊泰和黃子澄已經死了二十多年了,當年家人皆受重刑,誰還清楚兩人後代的事情。
“啟稟皇上,齊泰有一子,當年年僅六歲,故而先帝開恩,免除一死,被罰戍邊,黃子澄有一子改姓逃脫,不知所蹤。”就在朝臣們有些不知所措的時候,楊士奇衝著洪熙帝一拱手,宏聲稟道。
現場眾人聞言不由得紛紛望向了楊士奇,誰也沒有楊士奇竟然知道齊泰和黃子澄後裔的事情。
李雲天的嘴角流露出一死笑意,很顯然日理萬機的楊士奇不可能記得這些瑣事,無疑事前已經做好了功課。
“赦免齊泰、黃子澄之子,發還宅院、田地。”洪熙帝聞言微微頷首,隨後再度環視了一眼殿內眾臣,宏聲問道,“方孝孺可有後代?”
這一下,大殿之內的文武百官頓時目瞪口呆,方孝孺被永樂帝滅了十族,十族都滅了,哪裏還可能有後代?
“啟稟皇上,方孝孺已無後代,但是有一親戚尚在。”就在朝臣們神色茫然的時候,吏部尚書騫義打破了現場的平靜,高聲說道,“方孝孺之父方克勤有一弟名為方克家,方克家有子方孝複,乃方孝孺之堂兄,當年被罰充軍戍邊。”
聽聞此言,太和殿內頓時一陣騷動,幾乎沒人知道方孝孺竟然還有一個堂哥健在。
“讓其歸家,發還房屋田產。”洪熙帝沉吟了一下,朗聲說道。
“皇上聖明,萬歲萬歲萬萬歲!”騫義聞言一撩袍角,衝著洪熙帝跪了下去。
“皇上聖明,萬歲萬歲萬萬歲!”大殿內的文武百官頓時回過神來,紛紛跪了下去,文臣個個情緒激動,而勳貴們的臉色顯得有些沉重。
不過,聖旨已下,洪熙帝金口玉言,一些勳貴即使心有不甘也隻能忍著,否則的話用不著洪熙帝開口,那些文臣就會群起而攻之。
李雲天心中暗歎洪熙帝此舉之高,不僅一舉收複了天下讀書人之心,使得文臣們心生感激,同時也在勳貴麵前樹立了威信。
由於洪熙帝的這一道出人意料的聖旨,朝會波瀾不驚地結束了,無論是內閣還是六部都不適合在這個時候向對方發難。
不過,李雲天知道,這隻是一時的權宜而已,內閣和六部的爭鬥已經是箭在弦上,該來的遲早要來。
於是,在接下來的第二個大朝上,都察院左都禦史劉觀突然彈劾大理寺寺卿虞謙奏事不密,市恩於外者,意思是虞謙把大理寺審查的案子的信息透露給外人,進而幹擾了案子的審辦。
隨著劉觀的發難,不僅都察院的禦史群起而攻之,禮部尚書呂震、戶部左侍郎白遠仁、刑部左侍郎秦永祥等各大部院堂也官蜂擁而上,紛紛彈劾虞謙。
這使得洪熙帝不由得勃然大怒,將虞謙從大理寺寺卿降為了少卿,寺卿一職空缺,擇良員委任之。
按理說,大理寺與六部、都察院和通政司合在一起號稱京城九大衙門,如今通政司由內閣大學士黃淮執掌,故而虞謙應該是六部聯合起來對付內閣的對象。
不過,虞謙私下裏與楊士奇關係甚密,虞謙本來巡撫浙江,後來是楊士奇的推薦,他才回到京城擔任了大理寺卿,故而與內閣走得非常近,自然成為了京城各大部院堂官的眼中釘,務必要將其除之而後快。
其實,京城各大部院的官員在對抗內閣的態度上也並非是鐵板一塊,原因很簡單,有些官員與內閣五位大學士交往密切,不是好友就是學生,自然要跟著內閣走。
另外,還有一些官員夾雜在內閣和六部之間,采取了中立的態度。
例如吏部尚書騫義和戶部尚書夏原吉,堪稱京城各大部院堂官的領袖,不過兩人是洪熙帝的近臣,清楚洪熙帝的用意,自然也就不會率領京城各大部院對抗內閣。
騫義和夏原吉都是大明四朝元老,門生故舊遍布朝廷,在朝中威望甚高,兩人組成了內閣和六部爭鬥的緩衝地帶,每當雙方鬥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就會出來調和,作用至關重要。
故而,京城各大部院在禮部尚書呂震、工部尚書李慶和都察院左都禦史劉觀的率領下對抗內閣。
楊士奇和金幼孜雖然兼任了禮部和戶部的侍郎,不過兩人在部院裏受到了排擠和打壓,無法在禮部和戶部施展影響力。
目前,在京城的各大部院衙門中,大體上來說,內閣與通政司、大理寺在同一個陣營,六部和都察院是另外一個陣營,每個陣營中又都有對方的人,派係如果細分的話非常複雜。
至於京城其他的衙門則明哲保身,成為了牆頭草,哪邊占上風就支持哪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