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 關乎國運(1 / 2)

“皇上,此物甘平無毒,能調理脾胃,滋養補益,有助於延年益壽,所以在印加當地又被人稱之為‘長生果’,有著‘素中之葷’的美譽,其營養功效可與雞蛋、肉類相媲美!”

李雲天知道宣德帝和張輔等人對花生感到很驚奇,因此有條不紊地解釋著,“此物食法多樣,生吃祛痰,煮熟潤肺止咳,炒熟則上火生痰。”

“另外,此物可以榨油,食之能夠健腦強身,大有裨益,實乃上等佳品。”說著,李雲天剝開了一個花生殼,取出裏麵的兩粒飽滿的花生仁放在手掌上,向宣德帝說道,“皇上請看,這就是殼裏的果子,臣嚐過,清醇爽口,別具一格。”

之所以說花生是長生果,是因為中醫認為脾胃功能非常重要,花生可以調理脾胃,使人的脾胃功能增強,那麼人自然就會生長的比較強壯,同時也可以減緩衰老。

在場的眾人紛紛狐疑地望著李雲天手裏的花生仁,顯得有些難以置信,誰也不會想到這個花生竟然會有如此的功效。

“鎮武伯,另兩個袋中是何物?”宣德帝覺得這個花生很有意思,倘若真有李雲天所說的效用,那麼大明百姓的體質無疑將會得到加強,他瞅了瞅李雲天手中的那兩粒花生仁,隨後饒有興致地問道,想知道除了花生外李雲天還會給他帶來什麼驚喜。

李雲天清楚現在無論是宣德帝還是楊士奇、張輔等人都沒有嚐嚐花生仁味道的意思,於是將手裏的花生仁往嘴裏一拋,一邊嚼著一邊打開了下一個小袋子,從裏麵取出了一個一個通體遍布金黃色硬顆粒的圓錐形物體,物體的頂端還有一些紅須。

“皇上,此物名叫玉米,既適合暖濕氣候,又是旱作作物,不僅畝產糧食高,而且葉、莖還可以作飼料來用,無論是北方平原還是西南山地都能種植,使得百姓的耕地麵積大幅度提高。”

李雲天舉起手裏的玉米,沉聲向宣德帝介紹著,“皇上,它可在黃河流域和無霜期較長的北方地區與冬小麥輪作,一年兩熟,提高收成。”

楊士奇和夏元吉等人聞言不由得麵露驚喜的神色,如果李雲天所說屬實,玉米高產、早熟而且對種植環境要求不高,那麼它的出現無疑使得大明境內廣大的山地、丘陵和沙地都得到利用,大大增加了耕地的麵積,進而提高了糧食總產量,解決百姓的口糧。

“皇上,此物不僅可以煮熟食用,而且也可磨成麵粉。”最後,李雲天總結了一句,將玉米和花生都放在了宣德帝的擺著禦膳的桌上。

宣德帝伸手衝著花生和玉米一指,金英就連忙過去將它們拿過來交給了宣德帝,宣德帝放在手裏仔細查看了一下,視線落在了李雲天手中最後一個袋子上。

在眾人饒有興致地注視下,李雲天掏出了第三個袋子裏的物體,是一個香瓜大小的紅皮之物,看上去沉甸甸的樣子。

“皇上,此物名為山芋,又叫番薯,耐瘠土、耐旱,畝產糧食可過千斤,其莖葉可當飼料。”

舉起手裏的那個紅皮之物,李雲天沉聲向宣德帝說道:

“據臣所知,此物宜於生長在高溫潮濕之處,我朝南方皆可種植,而北方氣候幹燥,冬季寒冷,隻要完善薯種收藏,使其能度過寒冬,那麼即可在北方種植。”

“畝產過千斤?”聽到這裏,夏元吉不由得驚訝地說了一句,大明湖廣地區一畝上等良田也不過畝產優等稻種原糧五百斤而已,而李雲天手中的番薯竟可超過千斤,實在是匪夷所思。

原糧亦稱“自然糧”,指未經加工的糧食的統稱,例如稻穀、小麥、玉米、大豆、高粱、穀子、蠶豆、豌豆等,通常具有完整的外殼或保護組織,在防蟲、防黴以及耐儲性能方麵都比成品糧高。

與原糧相對應的就是“成糧”,亦稱“加工糧”,指的是原糧經過加工脫去皮殼或磨成粉狀的糧食,例如如大米、小米、麵粉等,由於原糧品種品質不同,原糧轉化為成糧的轉換率是七成到八成之間。

李雲天並沒有誇大其詞,據乾隆十三年江西大庚知縣餘光璧的記錄,其轄地內番薯每畝可收三四千斤。

山東布政使陸耀在乾隆五十年之前所著的《甘薯錄》中也有記載,種植紅薯畝可得數千斤,勝種五穀幾倍。

“鎮武伯,今年此物收成如何?”楊士奇想到了另外一個問題,隨後沉聲問道。

他這麼一開口,立刻使得在場眾人齊刷刷地看向了李雲天,李雲天今年可是讓人在湖口縣種過番薯,應該有產量。

“據下官得到的通報,下等田地畝產量是一千斤,中等田地畝產量一千二百斤,上等田地畝產量一千五百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