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小琉球倭患的由來(二更)(2 / 2)

戰報傳到南京後,洪武帝大發雷霆,破口大罵閩浙巡撫湯和:“開國功臣,竟奈何不得區區倭奴!

鑒於海防防線無法抵禦倭寇的侵襲,洪武帝於是想到了一個極端的辦法,那就是在小琉球堅壁清野,撤回小琉球的局麵,而當時的文武大臣皆讚同此舉,即使有人心有異議也不敢忤逆洪武帝。

於是,洪武二十年洪武帝下旨撤銷了澎湖巡檢司,遷小琉球居民去漳州和泉州。

小琉球百姓於是紛紛燒掉房屋,毀掉糧食,在官府的安排下遷入了內地。

不過很可惜,這種堅壁清野的策略看似斷了倭寇的後路,但是卻把小琉球變成了倭寇的樂園,而且東南沿海的海盜、逃犯也紛紛來到了小琉球,使得大明的倭患更加猖獗。

雞籠山是倭寇在小琉球的一個重要據點,人口有數萬人之巨,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了一個炫耀的城鎮,是小琉球上幾股倭寇勢力中最大的一股。

山下元道經營著從南陽到寧波的海上貿易路線,自然跟小琉球的倭寇打過交道,為了能平安通過夷洲海峽每次都要向雞籠山的倭寇進貢,受雞籠山倭寇的保護。

其實,山下元道也不想過這種提心吊膽的日子,海上航行危機四伏,除了心黑手辣的海盜外,還有變幻莫測的天氣,稍有不慎就會船毀人亡,葬身魚腹。

不過他這也是被逼無奈,因為明朝的海禁政策異常嚴格,他不得不偽裝成倭人鋌而走險。

洪武三年,洪武帝罷太倉黃渡市舶司。

洪武七年,洪武帝下令撤銷自唐朝以來就存在的負責海外貿易的福建泉州、浙江寧波和廣東廣州的市舶司,明朝對外貿易遂告斷絕。

洪武十四年,洪武帝以倭寇仍不稍斂足跡,又下令禁瀕海民私通海外諸國,使得與明朝素好的南洋諸國也不能來大明進行貿易和文化交流。

洪武二十三年,洪武帝再次發布“禁外藩交通令”。

洪武二十七年,為徹底取締海外貿易,洪武帝又一律禁止民間使用及買賣舶來的番香、番貨等。

洪武三十年,洪武帝再次發布詔令,禁止大明百姓下海通番。

雖然永樂帝為了使得海外諸國前來大明朝貢,複開了浙江寧波、福建福州、廣東廣州和交趾雲屯等四個市舶司,但那是官方之間的商貿交易,民間的交易還被嚴格禁止。

為了防止沿海百姓入海通商,《大明律》上規定了嚴酷的處罰辦法:

若奸豪勢要及軍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違式大船、將帶違禁貨物下海、前往番國買賣、潛通海賊、同謀結聚、及為向導劫掠良民者,正犯比照己行律處斬,仍梟首示眾,全家發邊衛充軍。

其打造前項海船、賣與夷人圖利者、比照將應禁軍器下海者、因而走泄軍情律,為首者處斬,為從者發邊充軍。

敢有私下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凡番香、番貨皆不許販賣,其現有者限以三月銷盡。

不過,山下元道終於可以告別這種提心吊膽的日子了,在攀上了李雲天這個高枝兒後,他的人生很顯然會發生改變。

說實話,如果不是萬不得已,山下元道絕對不願意拎著腦袋幹進行海上走私,他也想與家人團聚。

“本官決定那兩船貨物在福州市舶司登岸,你拿到錢款後回一趟家,把家裏的事情安置好,然後去交趾找本官。”

臨近酒宴結束的時候,李雲天意味深長地向山下元道說道,“本官希望再見到你時,不會是今天這般模樣。”

也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李雲天在“這般模樣”四個字上加重了讀音。

“大人放心,小人一定不負大人厚望!”山下元道閱曆豐富,自然明白李雲天的言外之意,見李雲天讓他去交趾心中頓時大喜過望,連忙衝著李雲天一拱手,高聲回答。

很顯然,李雲天要是想收留山下元道的話,山下元道就不能再以倭人的身份出現在李雲天的麵前,李雲天是在暗示他改回原來的身份。

望著神情興奮的山下元道,李雲天的嘴角流露出一絲笑意,看來山下元道確實是一個聰明人,這麼快就明白了自己的言外之意。

通過與山下元道的交談,他發現山下元道不僅精通南洋數國的語言,而且對航道和南洋諸國的形勢也了如指掌,他需要山下元道這樣的人來幫他開拓南洋的貿易市場,故而決定收其為已用,開始籌劃將來與南洋諸國海外貿易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