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張輔等軍閣閣員的提議,大明首先要蕩除盤踞在小琉球島和瓊州島的倭寇,這兩個島是大明最大的近海島嶼,也是倭寇最大同時也是最活躍的據點。
由於李雲天已經組建了大明水師的三大艦隊,因此這次對倭寇的作戰正好可以給水師進行練兵。
按照地理位置,駐紮在浙江寧波港的海鷹艦隊將負責清剿小琉球島,駐紮在交趾多海港的海狼艦隊將負責清剿瓊州島。
“鎮國公,水師能否清剿小琉球和瓊州的倭寇?”宣德帝見李雲天默不作聲地坐在那裏,於是不動聲色地開口問道,其實他在這次廷議中最想聽的是李雲天的建議。
“皇上,倭寇乃一群烏合之眾,絕對我大明水師的對手。”李雲天聞言向宣德帝一躬身,沉聲說道,“不過水師創建伊始,現在正在操練戰法,而小琉球和瓊州又遠離陸地需要籌備諸多事宜,因此臣覺得明年夏季倭寇猖獗之時出海清剿為宜,可將其一網打盡。”
“明年夏天?”宣德帝清楚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徹底清除倭患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覺得李雲天言之有理,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就依卿之所言,明年夏季出兵圍剿小琉球和瓊州倭寇!”
張輔、楊士奇和蹇義等人也暗自點著頭,同時心中感到一陣感慨,盛怒之下的宣德帝竟然會讚同李雲天明年清剿倭寇的提議,足見對李雲天的信賴,在大明的文武百官中恐怕無出李雲天其右者。
“皇上,臣覺得倭患一事緣由複雜,從長遠來看應以撫為主,以剿為輔,從根源上清除倭寇。”見宣德帝同意明年夏季出兵,李雲天沉吟了一下後開口說道。
“哦?”宣德帝聞言不由得饒有興致地望著李雲天問道,“如何撫之?”
張輔和楊士奇等人也狐疑地看向了李雲天,對李雲天的“以撫為主”感到有些好奇,想看看他有何解決的對策。
“皇上,據臣所知,為禍沿海的倭寇中有七成是我大明百姓,他們本是沿海的海民,而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沿海百姓賴以生存的手段有限,故而海禁令後無以謀生,在有人之心的蠱惑下幹起了劫掠和走私的勾當。”
在現場眾人的注視下,李雲天神情逐漸變得嚴肅,有條不紊地向宣德帝說道:
“太祖皇帝之所以禁海,一是我大明繁華富庶,勿需從海外獲得所需品,但要防備市麵上的緊缺品流出,再加之大明商稅低微國庫從中無利可圖。二是張逆、方逆的殘部為禍海上並與國內逆賊勾結,再加上倭寇襲擾,危害大明海疆,最終使得太祖皇帝決意禁海。”
“皇上,如今時過境遷,我大明通過與南洋諸國的海上貿易可獲得超千萬兩白銀的利潤,再加之張逆和方逆殘部經過太祖皇帝禁海後已然遷至南洋諸國定居,無法再襲擾大明,故而如今對我大明海疆造成危害的就剩下倭寇。”
說著,李雲天向宣德帝一拱手,沉聲奏稟道,“臣覺得可放開海禁,以安海民,平倭患!”
李雲天話音剛落,東暖閣的眾臣們就一陣騷動,相互間交頭接耳地低聲議論起來,紛紛覺得李雲天所言甚是。
明初實行海禁的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大明物資富饒,立國後社會經濟迅速發展,能滿足大明自身的需求,故而沒有對外貿易的必要,因為明太祖不僅定下了三十稅一的超低商稅,而且對海外貿易通常不征關稅或者征收具有象征意義的微薄關稅。
據史料記載,“永樂初,西洋剌泥國回回哈隻馬哈沒奇等來朝,附載胡椒與民互市。有司請徵其稅。帝曰:“商稅者,國家抑逐末之民,豈以為利。今夷人慕義遠來,乃侵其利,所得幾何,而虧辱大體多矣。”
因此,大明與海外諸國互市的時候無法從中獲取應有的稅收利益,自然朝廷也就對與海外諸國了無興趣。
另外,由於海外諸國缺少硝黃、銅和鐵等重要的軍事物資,因此明間的海商們通常走私這些被大明嚴令流出的物資以獲取最大的利益,大明禁止不絕,甚至官商勾結,使得朝廷大傷腦筋。
二,明初,被明太祖擊敗的張立誠和方國珍等元末起義軍的殘部被迫逃亡海上,在南洋一帶建立了眾多據點,與大明內部的反明勢力遙相呼應,使得明太祖十分警惕,再加上倭寇自從元朝就不斷到沿海侵擾,大明後為禍更重,這可謂是明太祖海禁令的最重要原因。
不過,雖然永樂年間朝廷仍數次“嚴私通番國之禁”,但其聲勢已經不如洪武年間嚴厲,而且禁令的範圍也逐漸縮小,對朝貢貿易中的違禁事件采取了寬容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