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經濟危機中的思考(2 / 3)

事實上,錢是滿足社會需要的回報,滿足多少需要,就能得多少錢。比爾·蓋茨滿足了全球對電腦操作係統的需要,這個需要範圍最廣、人最多,所以比爾·蓋茨就成了世界首富。大大地滿足需要就大大地發財,小小地滿足需要就小小地發財。因此,所謂出路和賺錢發財就是滿足他人的需要,越大程度地滿足他人的需要,出路就越廣、賺的錢也就越多;不能滿足他人的需要,自然就是零回報,就是窮光蛋一個。

“麥當勞帝國”席卷全球的真正原動力是什麼?

麥當勞總裁雷·克洛克滿足了全世界各種膚色、各種語言、各種文化的人們的共同需求——“方便、快捷、衛生”的吃飯需求,因此他便擁有了一個快餐帝國。

1955年,第一家麥當勞餐廳在美國伊利諾斯普蘭開張,接著便以驚人的速度發展,到1961年,麥當勞已經發展成為了擁有323家連鎖店的集團,到1964年,又翻了一番;1965年,達到710家;1967年,更增至900餘家。至今,它已經是擁有連鎖餐廳超過2.8萬的快餐帝國。麥當勞的黃金雙拱門已經深入人心,成為人們最熟悉的世界品牌之一。它每天要招待超過4000萬的顧客,至少要賣出820萬個漢堡包。

試問,麥當勞每天都會滿足這樣多的需求,又有什麼理由沒有出路、賺不到錢呢?

也許你會說,經濟形勢好自然需求多,現在是非常時期,所以還是很難。可是,阿裏巴巴的3000人大招聘又是怎麼回事呢?許多公司都開始節衣縮食來過“災荒”,可是阿裏巴巴卻如此大手筆,難道阿裏巴巴是太有錢了,怕它長黴生蟲,所以拿出來用一用?

其實,阿裏巴巴的這一動向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經濟不景氣,商業平台和商業渠道就成了稀有資源,於是他們就廣泛提供平台和渠道。他們看準了目前是自己大力發展的好時機,於是為自己準備了3000的生力軍,準備大幹一場。

同樣,現今的就業形勢如此嚴峻,不也是51job、智聯招聘等千載難逢的機會嗎?可惜的是,慧聰在持續虧損,並沒有在危機中抓住這個良機。

山雨欲來風滿樓。天氣涼了,西瓜賣不動,可以賣羽絨服;下雨了,涼鞋賣不掉,就賣雨靴;人渴了,你不能把燒餅賣給他,但是你能把茶水賣給他……也就是說,無論何時,人都是有需求的,一方麵的需求減小了,另一方麵的需求自然會增加。如果你隻是盯著越來越小的需求唉聲歎氣、驚魂不定,自然看不見另一麵膨脹起來的需求。

處處有需求,處處有出路。社會需要是五花八門的,因此出路也就絢麗多姿;社會需要是無窮無盡的,所以,尋找出路便永無止境。滿足社會小的需要,就有小出路,滿足社會大的需求,就有大出路。順著需要找出路,很快就會發現,社會的巨大需要為我們提供了無數條出路。隻要我們用心去感受、去傾聽、去體味、去捕捉,就一定不會走投無路。前方或許是絕路,轉個方向看看,出路就在身邊。

與天鬥、與人鬥,其樂無窮

台灣著名的超級推銷員王儀是一位50多歲的老人,沒讀過書,卻拿著上千萬的年薪。她出生在澎湖列島,從小便被父母抱給別人養。15歲時,好賭成性的養父決定把她賣掉換錢。為了逃脫被人賣掉的命運,她毅然地離開養父母隻身到了台灣,她要做命運的主人。

到台灣後的王儀由於既沒有文化也沒有技能,隻好以打零工和做小販為生,織毛衣、幫人洗衣服、擺水果攤、賣魚、開小吃店等她都做過。如此辛苦積累下來,多少有些血汗錢,她也期望能夠憑著這些積累使自己的生活有所改善。然而,由於沒有什麼文化,她一而再、再而三地上當受騙,這些辛苦錢也多次被騙光。一次次的一無所有,她一次次的從頭再來,從哪裏跌倒就從哪裏爬起來。終於,王儀成了超級推銷員,享受著富足的生活。

當別人問她是怎樣一次又一次地戰勝挫折的時候,她總說:“我的挫折感在很年輕時就都用光了!後來再遇到問題也沒有什麼感覺了,第一反應就是行動,做些什麼來彌補。”

一個沒有什麼學曆、曾經一無所有、還差點“被賣”的人卻有著能夠對挫折和痛苦視而不見的大心胸,也難怪她會成為超級推銷員了。

人生是一條無間道,無論你已經戰勝了多少困難,前麵都還有更多的困難等著你。事實上,人生的樂趣也在於此,試想如果“點石即能成金”、“心想即能事成”,人生又還有什麼樂趣可言?那不是相當於給打籃球的每個隊員都發一個籃球,讓踢足球的人每個人都有射必進的本領嗎?這樣人們還會對NBA興致高漲,還會對世界杯如癡如狂嗎?人生之所以讓人回味無窮,正是因為它有起有落、有酸有甜、有苦有辣。

正是“與天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

馬拉多納是貝利以後的“足球皇帝”。由於他天生身材矮小,隻有1.68米,在足球場上與身形高大的隊員進行對抗時常常吃虧,而且時常會受到對手的“特殊照顧”。對此,馬拉多納沒有過多地計較,他知道作為一個球員,給對手最大的打擊就是把球送進對方的網窩裏,他要用進球得分來戰勝自己的先天劣勢,來戰勝對手。“足球皇帝”就是最好的證明。

還有奧納西斯,本來是一個逃難的流民,幾經艱辛努力才成為希臘擁有製海權的海運巨頭之一。奧納西斯的強大卻引起了許多人包括美國政府的恐慌,他們用各種辦法為難奧納西斯,想要他屈服。這讓奧納西斯承受了空前的壓力,最後不得不忍痛做出讓步:交了250萬美元的罰款,還答應購買美國的油船,並在這些船上掛上美國的國旗。

對手並沒有按照商業法則與奧納西斯公平競爭,而是用黑暗政治讓他暫時屈服,他對美國人失去好感,但他並沒有害怕,沒有見到美國人就退避三舍,而是決定更加堅強地麵對美國人給他的“人禍”,他要從美國人那裏賺更多的錢。果然,憑著敏銳的商業頭腦,他從美國人那裏賺到了很多錢,讓自己身價倍增。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當許多人還在對經濟危機憂心忡忡的時候,奧納西斯判定經濟的複蘇已經開始,而石油必將成為炙手可熱的“黑色金子”。於是,奧納西斯又一次搶先別人一步,抽調出一大筆資金,投入到新油船的建造上,為日後通過石油來聚積財富做準備。

1953年的夏天,奧納西斯攜妻子蒂娜·利瓦諾斯乘“克裏斯蒂娜”號私人豪華遊艇抵達了沙特吉達港口。他們這次來的目的是遊說沙特國王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有奧納西斯加盟的油船隊伍。這樣,奧納西斯和沙特都將獲得更加可觀的經濟收益。這一建議雖然與沙特國王不謀而合,但老國王卻沒有立即表態。奧納西期為使沙特國王盡快做出同意的答複,先後請了沙特阿拉伯的反美運動領袖、民族主義分子、與國王及王儲關係比較密切的查馬爾·侯賽因及原希特勒德國的國家銀行總裁雅馬爾·沙赫去阿拉伯遊說沙特國王。

不久老國王謝世,新國王繼位,經過奧納西斯的不懈努力,1954年1月20日與沙特阿拉伯王國簽署了《吉達協定》。“沙特阿拉伯油船海運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而奧納西斯就是最大的股東。

然而,奧納西斯還沒有來得及品嚐勝利的美酒,就遭到了阿美石油公司、“飛馬”、“殼牌”、英國石油公司、伊朗石油公司等多個石油公司的圍攻阻截,他們通過媒體詆毀奧納西斯,給奧納西斯油船公司的運營製造了各種各樣的麻煩,甚至一些見不得光的手段也用上了。奧納西斯雖然是孤軍奮戰,但卻並未被擊倒,反而越戰越勇。在最後決定勝負的關鍵時刻,對手們動用了政治手段迫使沙特王國單方麵地撕毀了《吉達協定》,而奧納西斯在這一回合中也算是失敗了,他前前後後一共損失了十幾億美元。

奧納西斯沒有和背叛他的沙特國王打官司,他知道誰才是自己真正的對手。事後,他曾風趣地說:“我損失了十幾億美元,當時我好心疼,可是沒想到我因此而名聲大振,做起生意更加順手,這十幾億美元的宣傳費用得不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