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二奶
能將一個女人包起來而不春光乍瀉,即使“瀉”也是供自己欣賞,不用愁打黃掃非不用怕鏡頭會掃著你也不會有推推搡搡--這樣的男人要麼有錢要麼有權,當然還得有身體有偉哥。我們首先承認有的男人在家庭生活中是苦大仇深的,有的男人在工作事業上也是雄風八麵的,有的男人也許也會背普希金的詩也懂恩格斯的感情說,但是他們最後隻能采取“包”的態度,而不是明媒正娶,這中間人的心態這社會的心態恐怕都是一部電視連續劇。而相當一部分“包”之人還是有官有銜有黨票的,這就跟主義相悖了,但是據說無毒不丈夫無情不男人,他們最終“挺”而走險,究竟為的什麼?官至人大副委員長的某某某,他的貪汙受賄據說是為了離婚後與一傾心女子結婚之用,你想想看,這裏麵還有一點點“戲”呢!
包二奶之說最早出自廣東沿海一帶,鳥語花香春光無限是也。
金絲雀
即所謂被“包”之女,以雀設喻反映我們文字的貧乏。我們的想象和哲理總是這樣的--籠裏的鳥想飛出來,籠外的鳥想飛進去,她們的交叉換位,即是體製內和體製外的那一段地帶。但是生活不是寓言和哲理,人怎麼知道鳥的想法呢?雖然男人被女人所瞧不起的最後也是因為那一點“鳥”事,她們的銀兩也來自那一隻“鳥”,不管她們最後做杜十娘還是做李香君。金絲雀最早的說法來自港台大亨,他們利用我們國家(都是一個國家)開放之機很快就用兌換來的人民幣打開了人民的“幣”。通俗文學的很大一個源頭就來自這些鳥籠,一般人的心態是這樣的,我們沒有能力養金絲雀,但是看一看總行吧?至於金絲雀後來的下落,這跟娜拉出走以後的情形一樣,要且聽下回分解的,這也像一首歌中所唱的那樣--這些年你過得好不好?常見的有三種選擇:A.好B.不好C.無所謂--CCTV-5的觀眾調查一般就是這個套路。
青春費
常見於各種糾紛爭端,男女之間最後的分手,女的提出要青春費,具體說來叫青春賠償費,或什麼喪失費。那麼女的在情愛中失去了什麼:肉體,工作,抑或其他?而男的呢,他也有辯護的理由,我不也失去了童貞?我不也投入了精力財力?於是故事就不斷了。由“青春費”我們可以正視這樣一個事實,即女同胞還是社會的弱勢群體,且不管西方多麼女權,我們緊跟著多麼解放,但最後還是要靠錢來解決問題。再放眼去想一想,給了錢青春就可以換回來了嗎?以前我們提的“把XXX奪去的青春奪回來”,真的能奪回來嗎?不過也好,青春費的提出,總算讓青春也有價了,無價商品成為有價商品,不知這是進步還是退步。
外麵的世界很精彩
立足點還是在裏麵,是子在川上曰,是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凡流行的都要過時的,凡精彩的都可能是無奈的。如果投身於外麵的滾滾紅塵中,就不會有精彩和無奈之舉。從“圍城”說可引伸出如下意思:從裏麵看外麵,外麵肯定是好的;從外麵看裏麵,就又有了一種“回歸”之感。你常可以從一些成功人士的口氣中聽出居家男人的味道,很腐朽;自己什麼都有當然就想回歸田園,殊不知人們還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有脫貧奔小康的,有更上一層樓的,這種時候再去體會齊秦先生的心態,想想他跟某小姐的恩恩愛愛以及私生子等緋聞,我們就會更平和一些的。
女人是一所好學校
確切地說好女人是一所好學校。好像是梁曉聲作品中的話,前幾年在一次晚會中由倪萍聲淚俱下地朗誦,感動了現場的不少人。此話的大意是男人要經過這所學校的鍛煉和洗禮才能畢業,想想也對。你像個孩子似的——是李宗盛的一句歌詞;一個男人如果沒結婚就故世了,民間說成是“還沒做過人呢!”隻有結過婚才算做人,那可見女人這所學校的確是非進不可。從這個比喻出發,還真有人沒畢業的,也有人不斷進修深造,有好幾張文憑的。當然學校也有好壞,收費也有高低,如果不是倪萍來念,又不是由梁曉聲來寫,那這句話就不是真理了。反之,好像還從來沒有過“好男人是一所好學校”的說法,看樣子,男人要麼做校長(先生)要麼做學生。
第一次的親密接觸
原出蔡痞子的同名網絡小說,出版後更是風靡一片。原來那個題目很輕靈--輕舞飛揚,是小說中的主人公。但第一次的親密接觸,明白無誤地傳遞給了我們一種信息。於是媒體發起了關於第一次親密接觸的討論,好男好女和癡男怨女都開始回憶,而回憶的關鍵是細節,拉拉手,擁抱、接吻,大家都感到不滿足,那麼接下來就是第一次性關係,性之後,就是跟第二個、第三個性伴侶的“第一次”了。人的閱讀習慣莫過如此,而所謂的親密接觸也莫過如此。
另,接觸一詞即使不跟親密相配,也可造出諸如“第三類接觸”這樣的短語,讓人更具想像力。
弱水三千,隻取一瓢飲
還是水的設喻,從最早的在水一方到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地說: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去)巫山不是雲。有了水就有了雲雨,雲雨就想到了性事。現代的女性常在征婚廣告中說弱水三千隻取一瓢飲,很謙遜的樣子,但就是這一瓢讓當事人傷透腦筋,因為先哲說了,人不可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因為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因為人總不能常在水邊走卻被活活地渴死。所以到頭來這弱水的形象就真的很弱了,隻是這一瓢飲的取法就大有講究了。男人呢,不管做不做皇帝,也老是惦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一不小心總要失足入水,即使你會遊泳,即使你懂得在遊泳中學會遊泳,有時也渡不過比喻的汪洋大海。現實情況是:隻想找個肩膀靠靠,如果詩意一點,就像舒婷所寫的那樣“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壞女孩
光是以此為片名的電影就能在網上搜出一大串。早年那個叫張薔的歌手曾用沙啞的嗓子唱我不是那個壞女孩,現在則有不少的女孩希望成為壞女孩。名稱是同一個含義卻不同了,此種“壞”說到底還是對傳統的一種反叛--無論是外表裝束還是價值取向,但是跟女權還是不搭界。都是很簡單的那種表現,比如留男孩子的頭發,比如不穿高跟鞋(或許又穿鬆糕鞋),比如不追名牌隻要舒服就行。而所謂的“壞”主要還是體現在對男人對婚姻的態度上,既不想結婚又不想獨身,可想而知是一種什麼方式--馬上聯想到衛慧棉棉小說中的人物。但是壞女孩之“壞”也必須是以青春作為代價的,等過了三十,她們或許會母性十足地說--我不是個壞女孩。
擦邊球
稍有常識者都知道,這是一種可遇而不可求的境界。因為還沒有統計數據表明,瓦爾德內爾比劉國梁的擦邊球要多還是少,即使再爐火純青者也不敢保證在一盤比賽中能搞定幾個--這就使得人們常說的“擦邊球”的引伸義變得頗為滑稽可笑。比如辦報紙的人跟開桑拿的人都說偶爾打打擦邊球。前者可能搞點花邊,後者讓小姐做點小動作,他們說不是這樣“生意”怎麼能上去?所以那些經打擦邊球為職業者你還真要對他們刮目相看,因為他們的分寸感掌握得很是嫻熟老練。過了就出台出局了,不及則談不上是擦邊,變成千人一麵或萬人一腔,變成了第n套廣播體操。而且還要是先打者才有利可圖,那些亦步亦趨者很可能落水。
但是請注意,禍國殃民者也往往就是那些打擦邊球者。
起步價
原出於出租車的計價規則。這就像一個遊戲規則,而它最基本的一條就是起步價規則。各種車型、各個城市、過去和現在的起步價可能會有所不同,它反映了供需關係和經濟狀況以及汽車工業的水平等。由的士始,漸漸引伸至三輪車甚至有的保齡球館也這麼叫。再到各類溫泉洗洗蒸蒸的地方,也都有了計時的起步價之說。可見出租車已改變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起碼也是出現了新的詞語說法。
旅途邂逅
所謂的美文小女人散文就有不少這樣的題材,但細看之下沒有故事,隻有一種自戀自怨自艾,因為有心無膽,因為早就有個框子在了,我跟他說話或跟她親近,男的想我是不是很流氓,女的想我是不是很淫蕩,完了,隻有無盡的相思如滔滔江水綿綿不斷(差不多可以引用周星馳的著名台詞了),甚至有可能連這種相思都是假的,其實什麼故事都沒有發生,隻有癡人說夢。嚴肅地說,我們當然也反對那種一夜情,那種在旅行中一見鍾情者,但是請注意,隻想不做,並不是道德完善者,最多隻是一個遵紀守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