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機遇隻青睞有準備的人(1 / 3)

機會就在我們身邊

傳說,點金石是一塊小小的石頭,它能把任何一種普通金屬變成純金。一個人從書上看到關於點金石的記載:點金石就在黑海的海灘上,同成千上萬的與它看起來一模一樣的小石頭混在一起,但是真正的點金石摸上去很溫暖,而普通的石子摸上去卻是冰涼的。於是他就買了一些簡單的裝備,在海邊紮起帳篷,開始檢驗那些小石頭。

他想,假如他撿起一塊普通的小石頭並且因為它摸上去冰涼就將它扔在地上,那麼,他就有可能幾百次地撿拾起同一塊小石頭。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當他摸著冰涼的小石頭的時候,就把它扔進大海。

就這樣,他幹了一整天,都沒有撿到一塊是點金石的小石頭。然後他就又這樣幹了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三年,五年……但是他依然沒有找到點金石。

然而,他卻還在繼續這樣幹著:撿起一塊小石頭,是涼的,就把它扔進海裏,又去撿起另一顆小石頭,還是涼的,就再把它扔進海裏……

但是,有一天上午,他撿起了一塊小石頭,而且這塊小石頭是溫暖的……他想都沒有想,隨手就把它扔進了海裏。因為這個時候,他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即把他撿到的所有小石頭都扔進海裏。他已經如此習慣於做扔小石頭的動作了,以至於當他真正想要的那一塊點金石到來時,他也還是將其扔進了海裏!

是否會為這個人感到惋惜呢?其實,生活中的我們也會常犯這樣的錯誤。我們天天希望自己能夠遇到一個絕佳的機遇,好讓我們從此活出不一樣的自己。因此,不停地去找尋,但是卻在一次次地挑選中將到手的機遇白白丟掉。

小小的機遇往往是成功的第一步。那些我們看似極其微小的事物,不去理睬他,說不定我們就失去了一條通往成功的捷徑。在人生的每分每秒,我們都應該好好地把握和利用機遇。不要把什麼都丟了,否則你的一生就會像那位想撿點金石的人,充滿自責和後悔。

李明在一家餐館裏做雜工,每個月的工資隻有600元。他去工作的第一天,老板就問他:“你到這裏工作,就要對餐飲行業有很深地了解。這樣,你才能更好地做好我們這個行業。”

李明每天都拚命幹活。有不少人都嘲笑他:“才600元一月,何必那麼累死累活的。”

李明卻對這個工作表現得很熱心。幾個星期之後,他漸漸發現,老板每天都要認真核算當天的收入和支出,算出每天的利潤。由於老板沒學過會計,幹起來既費時又費力。於是李明就開始學習會計。有一天,老板有急事,沒時間對賬單了。這時李明就主動提出來幫老板對賬單,由於他一直都在學習會計,結果他對賬對得又準有快。慢慢地,對賬單這個事情就全權交給李明負責了。

幾個月過去了,李明被老板叫到辦公室,老板說:“李明,餐廳準備讓你當財務部經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職位,我想了好久,是你抓住了這個機會,還是讓你來當吧。”

李明的工資漲到了3000元。由於他踏踏實實地幹。一年後,他的工資漲到了7000元,此時,他已經是餐廳的一個副經理了。老板對他很是看好,語重心長地說:“李明,你是我見過最能抓住機會的年輕人了,對自己看重的機遇抓住不放,並且努力去實現,以後你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在平常的工作中發現機遇對一個人來說是很重要的。雖然這個機遇在短期內不能給你帶來很多的財富,但是機遇就像是滾雪球,越滾越大,財富會越來越多地流向你。另外,有些人抱怨,我連機會都沒有我怎麼去為我的夢想奮鬥啊。這些往往是不願意努力就想成功的人的想法。我們的周圍充滿著機遇,隻要我們擁有一顆上進的心,努力地去發現機遇、創造機遇,我們就會擁有別樣的人生。

培養抓住機遇的技巧

人們常說:“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這裏的機,就是指的機遇。那是對我們有利有好處的機會,每個人都需要把握。因為隻有把握住了機遇,才能找到一條屬於自己正確的路。

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機遇,隻是需要我們去尋找。書店裏的每一本書,大學裏的每一個社團,生活中的每一次聚會,認識的每一個朋友,遇到的每一次挫折,取得的每一次成功等,都可能是我們的機遇。能否把握,那就全在於我們自己了。

有人常這樣感慨:“若上天能給我一次機會,我將……”這些人是不會成功的。因為他們在守株待兔,機遇不是天上的餡餅,不會無緣無故地掉下來。要成大事,需要牢記兩句話:有機會,抓機會;沒有機會,創造機會。

機遇通常靠的是資源、利益、條件這三方麵的配合才能產生的。

1.資源

它包括自身的技能、知識、智商、勇氣、對外的交往能力等,同時也包括周邊的人才、科學水平,現有的設備、產品等。

2.利益

它是機遇的核心。因為,機遇給我們帶來的最終結果是我們獲益。所以,它是創造機會的根本。利益分為很多種,包括金錢、名譽、社會地位、自身的形象等。利益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行業裏有著不同的體現。例如,通信業希望能有不同方式的溝通,如座機、手機、視頻電話等;商業則希望貨物賣得好、賣得快。最終各行各業的追求都是降低成本,擴大利潤。這就是所謂的利益。

3.條件的配合

它主要是指主觀條件和客觀環境之間的配合。首先我們需要的是根據客觀因素的變化來創造有利的環境。比如,現在電腦軟件競爭激烈。新軟件價格高漲,這就是把資金投入開發新軟件的有利環境,其次我們要的是創造,用足夠的條件來利用有利的環境,如發展新能源、打造旅遊城市等。這需要的是創造者的信心、勇氣以及不懈的努力。最後,我們要的是主觀和客觀的無縫接洽,選擇合適的時機投資合適的項目 。

了解了產生機遇的條件,我們就應該為自己創造抓住機遇的有利條件了,以下四個方麵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接近機遇,創造機遇。

(1)認準局勢,快刀斬亂麻。有些人,因為平時沒有具備隨時接受機遇的能力,當機遇突然從身邊劃過時,反而搖擺不定,猶豫不決。以至於機會從身邊溜走,後悔莫及。所以,我們平時就應該做好隨時接受挑戰的準備。

(2)隻有把自己的才能展現出來,才能讓更多的人為你創造機遇。這句話說明的是,不僅僅要自己把握機遇,更多的是把自己的才華展現出來。讓別人為你創造機遇。

(3)勇於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想要更好地抓住機會,就需要一些冒險精神。如果要得到機會而又不敢冒險,則人生便不會有重大的轉折點。敢於冒險,而且成功了,那你的人生一定會附有傳奇色彩。

(4)要養成交流的好習慣。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積極主動地結交朋友,你的結交範圍越廣,碰上機遇的可能性就越大,成功就近在咫尺了。

成功不是靠運氣,而是靠努力

現實的生活中,我們可以經常聽到一些怨天尤人的話,怪家庭,怪父母,怪學校。總之都是他們的錯。這些人,除了抱怨、憂愁以外,並沒有想過怎麼樣去改變現狀,不會為自己創造機遇,隻會守株待兔,等來的不是成功,而是失敗、平庸。有位哲人曾說過一句話:“ 人們總是把自己的現狀歸咎於運氣。我不相信運氣。出人頭地的人,都是主動尋找自己所追求的運氣。如果找不到,他們就去創造運氣。”

以下兩個少年的不同人生經曆印證了這一點。

有一個叫做皮特的男孩,他的家庭背景很好。他的家庭給他了很大的幫助,他有很多的機遇去實現自己的夢想。皮特很是與他父母不同,他從小吃飯時都要問,這個菜裏放的什麼調料,那個菜要做多長時間。他的理想是做一名廚師,他也相信他能在廚師這個領域闖出一片天地,因為大家都覺得他做菜很有天賦,經常誇獎他。所以,他經常感慨道:“如果哪個酒店能請我去做一次飯,哪怕一個菜,我相信,那家酒店肯定會留用我。”他就一直等啊,始終沒有人給他機會,而後他變得越來越煩躁、焦急。他不斷的希望機會能到他身邊,但始終沒有如願以償。

另一個人叫邁克,他和皮特是好朋友,他們也有著同樣的夢想,就是當一名廚師。但是邁克的家庭條件很差,他的父母都是打工者,父母為了家庭早出晚歸,根本顧不上邁克。他家裏連邁克讀書的錢都湊不出來,於是他就隻有一邊賺錢一邊讀書。畢業後,他不是像皮特那樣等待有人請他去做廚師。而是跑遍了整個加尼弗裏亞的各家餐廳、酒店。但每次都被拒之門外。“我們隻要有經驗的廚師。”每次的碰壁令他十分失望。

但是,他並沒有自暴自棄,他開始想著自己去創造機遇。他翻閱了許多雜誌報紙,在網上查閱了許多招聘廚師的廣告。終於發現了一個,一家寫字樓旁的餐廳招聘送外賣的小工。他欣然地去了。

到了那家餐廳,邁克什麼都爭著幹,積累了很多的經驗。又過了一年,那家餐館的廚師退休了,老板見他不錯,很有潛力,就讓他當上了餐廳的廚師。之後,有了邁克的忠實勞動,餐廳越來越紅,分店分布到了加裏弗尼亞的每一個角落。而邁克則成了名廚。

從這兩個男孩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成功者和失敗者的經曆靠的不是運氣,是努力。邁克不斷地為自己創造機遇,積累經驗,努力拚搏。而皮特,隻是天天待在家無止境地等待。

機遇不會白白地被你抓住,而是需要你自己通過拚搏追求才能捕捉到。要想機遇到你身邊,你要主動地去尋找,準備好迎接機遇的到來。更多的是,你應該通過自身的努力去創造機遇。一個人如果能很好地利用外界的機遇,又能創造機遇。那麼這個人就一定會獲得不菲的成就。

成功的機遇有時需要等待

成功的機遇也是需要等待的,用恒心等待成功,也是實現人生價值的一種方式。

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要在一座大型體育館裏作演說。

演說那天,體育館裏座無虛席,人們在熱切而焦急地等待著奧本·海默做精彩的演講。終於,大幕徐徐拉開,人們看到舞台的正中央吊著一個巨大的鐵球。為了能夠吊起這個鐵球,舞台上還搭起了高大的鐵架。奧本·海默在人們熱烈的掌聲中從後台走了出來,然後站在鐵架的一邊。

人們有些驚奇地望著他,不知道他會有什麼樣的舉動。

這時候上來兩位工作人員,他們抬著一個大鐵錘,放在奧本·海默麵前。主持人對觀眾開口說話了:“現在請兩位身體強壯的人到台上來。”於是好多年輕人躍躍欲試,一陣騷動後,已有兩名動作快的跑到了舞台上。

這時,奧本·海默才開口說話,他對那兩名台上的觀眾講明規則,然後請他們用這個大鐵錘,去敲打那個吊著的鐵球,直到把它蕩起來。

其中一個年輕人迫不及待地拿起鐵錘,拉開架勢,掄起大錘,拚盡全力向吊著的鐵球砸去,結果一聲震耳的響聲過後,球卻紋絲不動。於是他又用大鐵錘接二連三地砸向鐵球,很快就筋疲力盡、氣喘籲籲了。這時候,另一個人也不示弱,他從那個筋疲力盡的人手中接過大鐵錘也把鐵球打得叮當作響,可是鐵球始終紋絲不動。

台下的呐喊聲逐漸消失,所有的觀眾好像都已經認定錘擊是沒用的,就等著奧本·海默出來作出什麼解釋。會場恢複了平靜,隻見奧本·海默從上衣口袋裏掏出一個小錘,然後認真地,對著那個巨大的鐵球不停地,有節奏地敲擊。

10分鍾過去了,20分鍾過去了,會場早已經開始騷動,觀眾以各種聲音和動作來發泄著他們的不滿。而台上的奧本·海默卻仍然在一小錘一小錘地敲擊著,他似乎根本就沒有聽見人們在喊叫什麼。台下的觀眾開始憤然離去。

大概在奧本·海默進行到40分鍾左右的時候,突然聽到坐在前麵的一個人尖叫道:“球動了!”會場頓時鴉雀無聲,人們都聚精會神地看著那個鐵球。隻見那鐵球真的開始以很小的幅度動了起來,不仔細看便很難察覺。奧本·海默也沒有任何反應,而是繼續一小錘一小錘地敲著。最後,球在他一錘一錘的敲打中越蕩越高,並拉動著那個鐵架子哐哐作響,巨大威力使在場的每一個人都受到強烈的震撼。終於,響徹雲霄的掌聲在體育館內爆發,在掌聲中,奧本·海默轉過身來,慢慢地把那把小錘揣進兜裏。

人們開始安靜下來。奧本·海默開始了人們期待已久的精彩演說,這演說隻有一句話:在成功的道路上,如果你沒有足夠的耐心去等待機遇的到來,那麼,你就隻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麵對失敗。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就像一盤永遠也下不完的棋,需要棋手有足夠的耐心。隻要你有決心、有耐心,從一點一滴做起,耐心等待機遇,成功總有一天會垂青於你。相反,那些急切地渴望成功,卻又沒有足夠的耐心等待機遇到來的人,最終將以失敗告終。

毛遂自薦,爭取機會

在人的一生中,每一次機遇都可能改變自己的命運。當然,讓別人為你指路也是成功的一個捷徑。但是,你必須要有自信,要有真才實幹,才能讓別人發現。如果你自己的確有真才實學,但是又沒有人發現你的才華,那就鼓起勇氣推薦自己,讓他們知道你是一個人才。戰國時期的毛遂就是這樣,把握良好的時機,主動向平原君推薦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用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了楚國,換來了三百萬大軍。

當時毛遂是戰國四君子之一的平原君的一位門客,在平原君處待了3年,沒有什麼成就,他為的是等待時機。

有一次,秦國大舉入侵趙國,秦兵將趙國主城邯鄲包圍了,趙王沒辦法,隻有命令平原君出使楚國,請求援兵。

平原君接到命令後,馬上召集門客,他要從他的門客中挑選20個精英出來。通過篩選,隻找出19個,還差1個始終挑不出來。

這時,毛遂認為展示自己的時機到了,就主動站起來說:“我願與君同去,一起完成救國大任。”

平原君似乎快忘記了他,瞥了他一眼,不是很看好,因此委婉地拒絕道:“你這3年來一直在我門下,但是你卻沒有提出過什麼好的建議,在其他門客口中也很少聽到你的名字。有才華的人在眾人中就像錐子放在布袋裏,尖很快就會露出來。如果你的確有什麼過人之處,很快大家都會知道,但是我卻從來沒有感覺到你有什麼與眾不同,這次救國大任非同小可,我豈能帶上一個沒有什麼才能的人去。”

毛遂並沒有因為平原君的這番話而退縮。依然信心十足地說:“一個人的才華的確可以很快地讓很多人看到。但是,您根本沒有認為我是一把錐子,沒有把我像錐子一樣放到布袋裏。如果您把我放到布袋裏,別說露出一個小尖,連錐子上部都會露出來!”

平原君見他說這番話時氣度非凡,信心十足,於是便答應了他的要求,帶上他和其餘19名精英趕往楚國。

到了楚國,平原君不顧奔波勞累,馬上去拜見了楚王,懇請他出兵援助,與他共商禦秦之策。但是,楚王並沒有接受,因為他覺得幫助趙國不能給自己帶來什麼好處,反而會使自己的軍隊有所損失。

這種僵局一直持續了好幾個小時。平原君帶去的19名門客個個都像熱鍋上的螞蟻,想不出來任何對策。這時,毛遂站出來了,他見楚王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自己也不能在氣勢上輸給他,用嚴肅的眼神盯著楚王,慢慢地道出楚趙兩國需要相互依賴的情況,分析了這次楚國出兵救趙國的意義所在。楚王見他深明大義,各個問題都說到了點子上,對他很是看好。最後,他被毛遂說服了,於是出兵援救了趙國。

回國之後,平原君好好地反省了一下,後悔自己當初沒有當好伯樂,沒有選中毛遂這匹千裏馬,真誠地向毛遂道歉。而且還在趙王麵前言道:“毛遂的三寸不爛之舌真可抵楚國百萬大軍啊!他是一個人才,我卻將他埋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