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由聲音、顏色及光線而養成的集中術
聲音不一定隻是妨礙集中的因素
在場地的選擇和整理周圍環境的條件方麵,是涵蓋環境全體的問題,而和我們最有直接關係的環境要因,則是環境周圍的聲音、顏色及光線。
首先,就聲音方麵而言,就如橋田壽賀子的例子一般,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妨礙集中的因素存在,相信不論是誰都有這種經驗。任何人,在必須集中精神時,一定會盡可能地尋找或安排一個安靜的環境。但是,出人意外的,當一個近乎完全隔音狀態的環境呈現出來時,或置身於完全無聲的環境中時,雖然表麵上看來各種理想的條件完全具備,但卻反而常有無法集中的例子發生。
讓一些學生待在一個有著厚隔音牆的房間內,作聽覺的實驗,就參加實驗學生的說法,他們在該室中,集中精神作某事的程度,並不如預期中的想像,他們隻是感覺到自己呼吸的聲音、心髒跳動的聲音、及耳朵內部覺得剌痛的感覺。雖然不能將狹小、四周封閉的實驗室,當作一般的書房或工作場所,但卻可當作一種典型的例子來作參考。
我們常聽說有人遠離塵囂,署身深山、謐靜的秘境中。暫且不論是否可以靜下心來念書,反常聽到一些思緒混亂無法集中心力的例子,主要是因為在安靜的深山中,突飛的小鳥的嗚叫聲,小狗的叫聲、都變得特別清楚。橋田壽賀子的逐鹿器的例子也是一樣,也許,那種安靜,可能是種災禍也說不定。
當我們想集中精神時,會築道心牆,製造一個自閉狀態的環境。在我們做避免外界妨礙集中的各種物理性刺激的心理準備時,關閉了思緒飄飛的各種管道,隻集中於一個目的。因此,在有某種吵鬧程度的場所中,我們為了遠離那些噪音而呈現自閉狀態,這與一心集中於一個目的的心相結合。至於太安靜的環境中無法集中一事,大概是由於最初的自閉狀態,防範噪音的心牆不易築成,導致思緒反而擴張,終於自由地流散。
而且,這並不隻是聲音的問題而已。一個人的不安、寂寞等因素也都該考慮在內。這與在電車中或咖啡廳內等人多的場所,反而可以集中精神念書,可以寫東西成一鮮明對比。也許可以說,完全互不關心的人們的存在,可以對耳朵提供適當的刺激。隻是,在如禮堂般大的場所中,無法靜下來念書的人也相當多。
簡單來說,我們想告訴大家,為了要集中精神而要求一個安靜的環境,是理所當然的事,但過於安靜的環境也可能造成集中的妨礙,所以別太在意以免產生反效果。人類在某種程度的噪音之中反而可以靜下心來做事。如果先有這種準備,應該能避免對聲音過分神經質才是。
如果仍對噪音相當在意的話,簡單地說,使用耳栓這方法是最原始卻也是最有效果的。有的人為了突顯效果,借著聽音樂的方法使自己不在意噪音。
除了突顯噪音的方法之外,也有利用背景音樂這種更積極的方法。巴洛克音樂對於精神集中一事,相當有效果,這是很早以前便開始研究的,其詳細的作業內容與背景音樂相關,饒富趣味。
過亮的照明,有損集中力
談完聲音的問題之後,再為您討論有關光線的問題。簡單地說,過暗或過亮,都會造成妨礙集中的原因。
一般而言,過暗的照明會增加疲勞感,過亮的照明會使注意力擴散。如果以白天與夜晚的關係來看它就能很快地明了。夏天時,室外的陽光相當耀眼,當然在戶外念書相當勉強,即使在室內,開著大門也會因過於明亮而無法靜下心。因為陽光太強而使眼睛疲勞,而且也會因容易看見周圍的事物而容易分心。所以,可以拉上窗簾或放下百葉窗,調整光線在室內的強度,以人工的力量使房間變暗。如此一來便能借著夜晚而得到安心與肉體的安樂。
通常,讀書時最適當的照明是40~300勒克斯。因此,“過於明亮”或“過於陰暗”可以說是完全因人的相對感覺。所以,對那些隻需低照明度的人而言,在現代明亮螢光燈的辦公室或如研究所般的場所中時,往往會因過於明亮而無法集中。對那種人而言,過於明亮的照明就如同大白天的陽光般。
過於明亮的光線會影響集中力,可以試著想想熬夜的經驗便能了解。傍晚時開始念書,開始時並不想熬夜,但是因念書念得起勁,不知不覺中已是黎明時分了——不論是誰,都曾有過這樣的經驗吧!雖然已覺得疲倦了,但因能集中精神,而自我滿足,所以仍充滿興致,想趁著這種興致,念到中午。但隨著早晨耀眼陽光灑入室內的同時,不知為何變得無法安心。剛剛能集中精神的房間突然變得亂七八糟,對於各種雜事變得在意了,莫名地,興致被減弱了,也無法繼續作業了。
像這般耀眼的光線,真的會妨礙集中力。姑且不論喜歡或厭惡,隻就單純的物理性刺激來考慮,提供較“視覺的雜音”更多的白天的光線,除非能提供支持作業的因素,否則若想能安安穩穩地進行,夜晚的暗度可說較適合於精神的集中。
隻照明書桌的範圍,能增加集中力
訪問在舞台上表演的演員,來賓席非常暗,燈光隻打在自己身上,雖然如此卻反而無法集中,他們希望來賓席的燈光那怕隻有模糊的照明也好。這可以說明書桌前集中精神的人與照明的關係。
集中的二個基本原理,從對象物周圍除去夾雜物,或加強對該對象物的關心,前者是屬於持續集中的方法而照明則是屬於後者。對於書桌上的對象施以強光照明,當然注意力也是集中在該物。若能有部分的照明就盡量給予部分照明,對象物周圍的夾雜物一旦變得朦朧,對象物自然會顯明,自然而然地也就產生興趣。雖然這麼說,但也常有許多隻照明書桌而房間黑暗,卻意外地無法集中精神的事情。
就演員的情況而言,隻照明自己而不知其他地方的狀況而不安,可能是因為無法得知觀眾席的反應吧!換句話說,一旦自己和周圍環境有過大落差時,雖說擁有同一劇場的共同空間,但卻不適合演戲。
書桌的照明也是一樣,若作業的麵積及周圍照明的落差過大時也是問題。在進行作業時視線會頻頻移向周圍,這時若明暗相差過大,不隻是眼睛,連心理也會引起疲勞。和看過於顯眼物品時所引起的疲勞一樣的疲勞,支配著眼睛和心。
那麼,該怎麼做才好呢?當然,若使房間的亮度與台燈的亮度相等,那麼便喪失了集中照明的意義了。相反的,減低台燈亮度、提高周圍的亮度的這種組合,在理論上亦被考慮過,但實際上,周圍明亮的照明是涵蓋全體的,隻有使台燈照明的地方較暗,實在是不可能的。
剩下的隻有一種組合,強光照在書桌上,略明的室內照明,這種二階段照明。到飯店,使自己不與外界連絡便能提高效率,這並非單純的從日常生活空間離開,飯店內的台燈使房間照明能以一個轉鈕自由地調整,也是原因之一。
與光線相關的另一因素,便是周圍環境顏色的問題。有關此點,依色彩心理學而言,紅色、橘色、粉紅色等為暖色係,被認為是屬於家庭色彩。所謂家庭色彩,不論在家庭或日常生活中,可說是雜念的溫床,與此相對的是冷色係,分離家庭氣氛,是合理主義世界的色彩,是事務世界的色彩化。至於該選那種色彩呢?大概不得不說後者較適合精神集中。最近的商業世界中,圓形或辦公桌色彩,雖有將工作場所的色彩,添加明亮的作用,但牆壁的顏色從來都是冷色係。由此便可明白,為何不能輕視牆壁的色彩。
——時間管理養成的集中術
時間很零碎時,試著作詳細的時間表
仔細觀察我們周圍的環境中,影響精神集中的因素,尚有一個與空間環境、性質完全相異的環境,那便是“時間”。時間不間斷地把我們向前推,它也不斷地前進,是無法以人類的力量來控製的。
不論是貧富、多才多藝、或運勢方麵,都會有所不公平,但就隻有時間,是完全平等的。一個小時的時間,對大富豪洛克斐勒而言,在監獄中的死刑犯而言,同樣是一小時。
物理方麵確是如此。你的一小時,他人若想多得二倍是不可能的。但是,若將物理時間改為心理時間便大不相同。於是,我們可以感覺,在其中工作、忍耐、快樂的過,這些並非物理時間,而是心理時間。心理時間與物理時間不同,永遠是相同的單位但卻不是相同的長度,密度也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