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印象的集中方法
在遊玩時,如果能塑造出自己樂於工作的印象,容易集中注意力
本小節主要在談論如何調整自己本身的印象,將多餘的雜念或過度的緊張消除掉,而提高注意力。但是在此首先考慮一下如何變換對於工作、讀書的印象。
有很多人覺得讀書、工作非常痛苦。任何人隻要陷入低潮,對於工作感到非常痛苦。隻要一感受到那痛苦,注意力絕對無法集中。
一旦開始對工作感到痛苦,要撤除這種壞印象變得非常困難。工作在前,即使把它想成非常快樂的事也沒有用,因為眼前的事早已烙印了惡劣印象。的確,對受不了讀書痛苦的學生,叫他一邊在自己的桌麵放上教科書,一邊想像自己快樂讀書的樣子是無理的。因此,為了克服這些,最好能離開讀書、工作,在真正易於感受到歡樂氣氛的場所創造以上所示的印象。
也就是說在散步途中或在紅茶店發呆時,清晰地描繪一下自己在家讀書的樣子或在公司工作的樣子是如何地快樂,是如何地有充實感,是如何地充滿生命的意義。
或者是在迪斯可舞廳盡興後,內心所有的積忿及不滿發泄之後,想像一下自己還是在麵對桌子讀書時最有充實感、最快樂的樣子,或許比較容易。
二次世界大戰前的電影中,有一部名作“天使的歎息”,有位大學教授迷惑一位常常碰麵的年輕舞娘,丟棄職業而對她展開各式追求,但是最後被舞娘甩掉,好不容易回到以前埋頭致力於研究的大學,而倒在從前教導學生的講台上。
故事中,大學教授厭倦於自己工作的單調性,在和舞娘的生活裏,追求到一個熱情的發泄對象。但在這種生活破滅的同時,他才發現過去的生活才真正擁有充實的感覺。
人類的心理就是如此,讀書時想要遊樂,遊樂厭倦時又想回去讀書。所以如果想要對讀書或工作抱持好印象、集中注意力的話,在遊玩時是最佳時機。
在遊玩時,如果能抱持自己樂於工作的印象,將這印象固定於大腦回路的話,讀書就能快樂地集中注意力。在低潮中,不安或焦慮越來越厲害時,更是有效。
相信自己的正麵印象,會有想像不到的集中力出現
夢到好夢的日子那天就能走運的推銷員,那樣的日子出去推銷一定順利,商談也有好結果。
他相信好夢會帶來好運,而充滿自信能夠集中注意力於推銷上。而這個態度影響到對方,所以商談能夠順利進行有好結果。
想想看,我們常常在日常生活中有好事就說很順利,有壞事就說不順利。高爾夫球或麻將中得到好成績等等特別是如此。不過雖說如此,心裏不相信“運氣”這回事的還是很多。內心深處相信實力的人也有,在這種場合認為是偶然而輕視的人也有。但是“運氣”這回事可以如此等閑視之嗎?”
相信“運氣”、重視“運氣”的人當中,有很多運動員。比賽前遇見靈柩車絕對會贏,勝利比賽中所穿的襪子脫下會贏,或者到了輸為止不刮胡子等等各式各樣的迷信,這是不想讓“運氣”溜走而已。實際的情形是再也沒有比運動選手對自己工作的正麵印象更重視的人類。
這是因為運動這回事是在規定的時間內將自己所有的能力集中而進行勝負的競爭。當然一旦集中力不全,成績自然下降。
運動員們都知道在短時間裏為了集中所有的能力,擁有自信是必要的。他們為了使高度的集中力成為可能,用各式各樣的方法來擁有自信。為了這個目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使自己本身確信今天非常走運。運動員相信“運氣”這回事,而不為本身的不安或和競爭對手心理的糾葛所動,使自己集中於比賽本身上。
確信“今天很走運”不是那麼困難的事。無論什麼都可以,常常留意自己很順利的地方,而使自己確信“走運”、很順利就行子。這樣的話,某部分順調的地方會漸漸擴大,甚至給予其他地方好影響,變為積極。
抓住一點點的徵候,使自己的印象轉變為正麵效果不是那樣困難的。而且不隻是運動選手,自己抱持著樂觀的印象能逐次提高集中力,而更有效地使用頭腦。有關於此日本創造力功能開發研究所所長保阪榮之介,有以下的實驗。
首先,把受實驗者分成A、B兩組,各一半人數。接著請A組想像對他們自己本身良好的印象。例如“學校的成績進步”、“工作進行順利”、“正和她約會”等如此的印象。而B組相反地請他們想像對自己惡劣的印象。例如“成績退步”、“工作不順利遭部長挨罵”等如此的印象。
在這之後,決定一個關鍵字,請兩組自由聯想。例如從“水”這個關鍵字開始,想到什麼就說什麼,“水→海→太陽→飛機→跑車→女孩子……”等如此的情況。
這個實驗的結果,A組比B組的聯想力多了兩成。也就是說即使做同樣的事情,而在想像對自己良好印象之後開始作業的A組方麵,更能有效地使用頭腦。
實際上常常保持樂觀的想法是抑製多餘的雜念,在自己的精神集中上不可或缺的因素。如果那天完全不順利,無法把持“走運”的觀念,而被拘束於此的話,結果一定都很慘。原為日本巨人隊的選手長島茂雄氏,在他打球時代留下了眾多華麗的記錄。以下的一節是他退休宣言中的一部分。
“明天一定有好事。即使那天盡全力後還是不行,我也相信如此,隻是更認真揮棒而已,沒有遺憾。”
他真正的相信“明天會有好事”,而在那瞬間集中全力,才產生如此出色的演出。
實際長島氏可說是氣氛轉換很快的人,即使結果很壞也不會沮喪的爽朗男性,所以他不會被無謂的緊張壓力擊潰而能充分地發揮集中力,將自己的工作做得如此漂亮。像這樣的人,他們對自身、人生、工作的集中能力的方法對我們來說很有參考價值。
我們往往會被眼前的事物所吸引,為了那天結果如何而左右喜怒哀樂,而常常受到影響,久久揮之不去。但是那樣子是無濟於事的。在麵臨作事前先考慮結果,想著這是左右一生的大事種種,隻會落得被壓力擊潰的下場,工作本身絕不會順利進行的。
“明天會有好事”這個印象會給我們輕鬆的心情。對於“明天”的種種抱持著樂觀的印象是比較容易做的事,相信這個印象可以消除在眼前工作中所產生的不安及壓力。
我們必須對自己的“明天”常常抱持希望、相信希望,而對現在的工作擁有樂觀的態度。這是可以解救我們免於想要無理地集中注意力而掉入過度緊張狀態的深淵。
如果想到“緊張是集中注意力的必要條件”就不要緊張過度了!日本職業高爾夫球界權威中,有個叫村寅吉的選手被問到:“職業和業餘,不同點在那裏?”
”這個問題時,做過以下的回答:“職業選手一緊張反而有好表現,業餘選手一緊張就會失誤。”
想想看的確如此。站在第一個開始的擊球位置時,想著隨著展開的比賽種種,無論是職業或業餘選手都會緊張起來。這時業餘選手越是想要輕鬆一下越是口幹舌燥,腳底發軟,身體僵硬。“必須放鬆肩膀”,越是如此督促自己,緊張越是成為精神壓力,越是加重在自己身上。到最後自己的身心變得無法控製。
但是職業選手雖然同樣緊張,卻將這種緊張一心一意集中於如何打球的這一點上,換句話說,將肉體的緊張最後轉變為更能使技術發揮的集中力上麵。也就是說,對於業餘選手而言束手無策、礙手礙腳的緊張,職業選手把它當作是為了集中注意力的必要條件,使之成為自己的正麵影響。
實際上為了發揮集中力精神的緊張是絕對必要的,問題是在如何將緊張變為能量,使用在集中注意力上?或者隻是胡亂地變為引發雜念的根源?”
總之,最要緊的是不要認為“自己一緊張就不行”。拘泥事物本身就是敗給了壓力的意思。
寧可將“緊張這回事”集中於自己身上,督促自己“緊張一點較好”比較可行。
這樣的話,不會有怯場的情況發生,反而可以得到好結果。想著“緊張是集中注意力的必要條件”的話,自己的身體或精神就不會被束縛,而患得患失。相反地可以調整自己本身,從壓力中獲得解脫,而使自己能專心一致集中注意力於非做不可的事物上。這是比隻有解除緊張,放鬆心情反而導致精神散漫,能做到的事變為做不到要好很多吧!
——采用助跑效果的集中法
借著不盡相同的活動,而做些精神方麵的暖身運動的話,將有助於提高集中力
田徑選手借著柔軟體操及少量的慢跑以紓解身體筋肉,而短跑選手則反複地練習起跑衝刺動作。他們都是借著這些暖身運動,以期在正式比賽時皆能集中全力,達到自己的目標。
在看書時,也可能發生同樣的事情:你的眼睛可能會一直抓著頁數不放,然而所念過的內容卻始終無法進入大腦。因此,在讀書而注意力無法集中時,最好的方法就是反複地念,一直念到那部分的內容能夠充分理解為止。如此一來,你的大腦便可漸入佳境,並能進而集中注意力於書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