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核技術、航天技術、電子技術和新型材料等高技術領域,美國都占有明顯的領先優勢。
戰後20年間,國際上認定的140項主要革新項目中,60%屬於美國。
戰後榮獲諾貝爾獎金的科學家中,美國人也獨占鼇頭,超過英法聯邦、德國總和。
實力的增強,客觀上已經把美國推上了資本主義世界中心的位置,美國事實上已經成為世界上的超級大國。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統治集團追逐世界霸權的野心也隨之膨脹。
1947年4月5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公開表明了這一意圖,他在演講中宣稱全世界都在注視著我們,要我們肩負起領導的責任。
形勢的發展是我們必須肩負起這個責任。
戰時,羅斯福想與英國和蘇聯共同瓜分世界,每一個國家負責擔任其所在地區的警察,而且在1945年美蘇爭奪並未導致對抗。
美國士兵強烈要求早日回國。
杜魯門也不願在和平後仍然在歐洲維持一支數量很大的部隊。
因為國內經濟問題叢生,杜魯門想早日平衡預算。
美國雖然占領了德國和日本,但隻保持了最低水平的開支,對英國和其他盟國的援助隻限於經濟,給予貸款或剩餘戰爭物資。
例如在中國支持蔣介石打內戰,也主要給武器擔當。
蘇聯勢力範圍在中歐。
東歐建立後,美國最高決策圈內發生分歧,一部分人想反擊蘇聯,另一部分人則想與蘇聯達成關於德國的協定,默認蘇聯在東歐建立社會主義國家。
雙方進行爭論,直到1947年才統一到反蘇反共的冷戰路線上。
在美國的世界政策中,中國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部分,美國為了控製中國,支持蔣介石打內戰,給了蔣介石大量軍事援助。
在戰爭結束後,美國通過空軍和海軍把50萬國民黨軍隊運到日本軍隊撤走的地方,搶占大城市和地盤。
同時美軍也直接參加搶占這些地方的活動,共有53000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在中國北方的戰略要地登陸。
從1945年到1949年,美國給蔣介石政府運取大量武器彈藥。
在1946年1月,美國派喬治馬歇爾去調停國共內戰,希望共產黨加入蔣介石領導下的政府,實質上想用和平手段達到使共產黨交出武器,最終失去政治影響的目的。
但即使這樣,蔣介石也不願停戰,因此馬歇爾調停失敗。
但到1948年,美國已經認識到不可能拯救蔣介石政權,因此不再給予蔣介石政權過多的軍事援助。
從這一點看出,美國認識到自己的野心有些力不從心。
但是,中國共產黨被美國當成敵人,美國不再以中國為侵略亞洲的基地,於是日本成了美國必不可少的夥伴。
日本在侵華戰爭中犯下的罪行在全世界引起公憤,西方人民要求戰後製裁日本的呼聲很高。
因此,美國擬定的摩根索計劃,不僅要懲罰德國,也包括懲罰日本。
美國在日本進行改革,按美國模式改造日本,首先禁止政黨自由活動,然後製定憲法,建立議會政府,使天皇成為國家的象征,而沒有政治權利。
日本在各方麵都受到限製。
但是,當美國刮起遏製共產主義之風後,日本的命運立即被改變。
美國需要利用日本反華反共,特別是在朝鮮戰爭爆發之後更是如此。
在日本,日供及左翼同行者受到鎮壓。
在美國支持下,日本組成保守的自由民主黨,左派被遏製,保守派與大資本家控製了日本。
日本成為美國侵略東亞的主要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