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西歐各國政局(1 / 3)

世界曆史漫長悠遠,蘊含著經驗與真知。

縱觀古往今來的仁人誌士,無不是經年史書,通古今之變的大師。

以史為鏡,借鑒前人得失,古為金,用把握世界曆史,掌握人類曆史發展的內在規律。

世界通史為你提供最想知道的、最需要知道的,最應該知道的世界曆史大呂文化親情呈現。

第二次世界大戰使英國的經濟、政治和軍事地位遭到很大的削弱。

英國戰時軍費開支達250億英鎊,國債由1939年的72億英鎊增加到1945年的214億英鎊。

戰爭期間為了支付軍需供應,出賣了大部分海外投資,黃金儲備幾乎枯竭。

1946年英國工業產量隻等於1937年的90%,出口貿易總值從1938年的4.71億英鎊下降到1944年的2.66億英鎊,戰時國際收支逆差高達40多億英鎊,英國甚至變成了自己的殖民地和自治嶺的債務國。

由於自治嶺和殖民地經濟的迅速發展和美國壟斷資本向其大力滲透,英國與各個自治領和殖民地之間的關係大為削弱。

戰後,在聲勢浩大的民族解放運動的衝擊下,舊的殖民體係日趨瓦解,英國的殖民地相繼獨立,走上了發展民族經濟的道路。

丘吉爾在1947年無可奈何地說我萬分沉痛地看到大英帝國威望喪失和國運衰落。

1945年7月,英國舉行普選,工黨贏得了絕對多數的席位,組成了以克裏門特艾德裏1833至1967年為首的工黨政府。

戰後第一屆工黨政府執政後麵臨的主要任務是醫治戰爭創傷,穩定和恢複經濟。

因此,英國積極參加了馬歇爾的歐洲複興計劃。

從1948至1950年,英國獲得援助總額是二十3.5一億美元的物資供應和3.37億美元的貸款。

馬歇爾計劃幫助了英國的經濟恢複,出口有所增加,但貿易逆差依然存在。

工黨在競選期間提出一項民主社會主義的綱領。

工黨政府上台後即宣布進行新的實驗,開始實行一係列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和社會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國有化政策和社會福利政策。

從1945年12月起,工黨政府先後將英格蘭銀行、電報和無線電事業、電力和煤氣工業以及部分鋼鐵工業收歸國有。

政府沒有無償沒收,而是給了國有化企業前業主和股票持有人以優厚的補償。

到1951年工黨政府下台時,國有化企業占全國企業總數的20%左右。

煤炭、電力、運輸等工業在國有化後都有所改善,到1947年,煤炭工業已不需要政府津貼,還上繳大量利潤。

鐵路運輸以前每年虧損達1600多萬英鎊,國有化四年後扭虧為盈,並且上繳了9290萬英鎊的利潤。

工黨政府除對一係列工業部門實行國有化外,還推行了一係列擴大社會福利的政策。

要實現福利國家,1946年8月通過的國民保險法規定發給新生嬰兒、兒童教育補助金,失業、退休、工傷、疾病、懷孕、喪葬補助金,寡婦和老年人養老金,從繈褓到墳墓都受到社會保險。

1946年11月通過國民醫療保健製度規定給予每個英國人免費享受醫療、藥品、住院和護理等福利。

實施這些措施的費用由國家預算支出。

國家保健製度大大改善了國民的醫療條件,很受群眾的歡迎。

工黨政府還發給食品津貼,以抑製食品價格上漲。

1950至1951年,此項津貼為4億英鎊。

工黨政府的經濟和社會改革是有其積極的意義的,基本反映了英國人的意誌,因為當時大多數英國人並非社會主義者,他們隻是為了提高生活水平,更合理地分配國家財富。

工黨的這種國內政策對英國經濟恢複起了一定的作用。

法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國民經濟受到極大的破壞,經濟損失達14000多億法郎,相當於戰前三年法國全部生產的總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