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智慧49知感恩的孩子不怨恨(2 / 2)

當寶寶生病的時候,父母會非常著急。父母從孩子小的時候就無私地愛著孩子,孩子長大後要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百善孝為先,感恩教育應該從教育孩子孝順開始。南寧市關心下一代教育研究所所長李英慶認為,培養孩子的感恩心理,首先要讓他們對父母產生感激之情,這是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然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把這種情感擴展到身邊的人,直至整個社會。

當感恩的種子在孩子心中萌動的時候,家長就要把感恩的範圍擴大化,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幫助他人,並對他人的幫助時時懷有感激之心。

家長除了講一些感恩的故事,還可以朗誦富含感恩意義的詩歌,和孩子一起觀看生動形象易於理解的感恩短片……讓孩子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因為很多人的付出才擁有的,孩子對社會的感激之情就會自然萌發。

2.不抱怨父母的嚴厲教育一個孩子是否具備感恩心理,還表現在能否坦然接受父母的建議乃至懲罰。一個孩子,隻有知道了父母對他的嚴厲是為了他的進步和成長,他的心態才變得平穩,更能夠理解父母的苦心。

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克林頓講述了她童年時候的一個故事。

她4歲左右,全家搬到芝加哥郊區的帕克裏奇。剛剛到了那裏,很生疏。於是希拉裏急於交新朋友,但她發現這並非易事。

每當希拉裏到外麵去玩耍時,鄰居的孩子們不是嘲笑她就是欺負她,有時還將她推來推去或打倒在地。每當這時她都會哭著跑回家去,再也不出家門了。媽媽靜靜地觀察了幾周後,終於有一天當她又一次跑回家時,她看到媽媽在門口等著她,媽媽對她說,家裏容不得膽小鬼。讓她回去勇敢地麵對欺負她的孩子。希拉裏又走出家門,這讓別的孩子和她自己都大吃一驚,他們沒料到她會這麼快又回來了。等下次再遇到挑戰時她就鼓起了勇氣,她終於以自己的勇氣贏得了新朋友。直到很久以後媽媽才向她承認她躲在窗簾後看著,並為她所要遇到的一切擔著心。

要使得孩子理解父母的苦心,需要從孩子小的時候就給孩子充足而適當的愛。既要關心愛護孩子,但絕不無限製地滿足孩子的需要。著名心理學家王翔南教授說,麵對孩子的一些過分要求,家長不能一味地滿足,而應該利用手中的吃、穿、行等資源,適當地調控孩子的行為,而不能讓孩子為所欲為。

3.學習好不代表懂感恩在家長的心目中,孩子成績好品德就好了。其實不是這樣的,在我們身邊高分低德的孩子並不在少數。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最近的一項調查印證了人們的這份擔憂。根據調查,16%的滬上青少年被訪者認同“在馬路上撿到1000元錢後私占、私分”,46%的青少年甚至讚同“誠實就是吃虧”的觀點,還有一成多青少年對“亂穿馬路”等違背傳統美德的行為持認可態度。

孩子的知恩、感恩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在後天的教育中培養而成。

這就要求家長在關注孩子成績的同時,不忽略孩子的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