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智慧51給孩子一顆仁慈的心(1 / 2)

《弟子規》曰:雖貴端,慈而寬。

《弟子規》說,雖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也要有仁慈寬厚的胸懷。

如果每個人都有一顆仁慈寬厚的心,世界就會變成一個友善的大花園,人與人就會減少許多紛爭、困擾,社會將更加和諧。

心地善良、性情溫和、慈善和睦的人,無論處於什麼樣的環境都會惹人喜愛、受人擁護。正所謂:“上善若水”。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

“一個人應該在童年就上完情感的學校——進行善良情感教育的學校。”

仁慈、寬厚的品質不是生來就有的,需要父母精心培養。那麼,父母采用什麼樣的方法,更利於孩子形成這些品質呢?

1.仁慈,從善待生命起步

能夠善待生命的人,內心是柔軟的,不忍心傷害任何一個弱小的生命。當然,一個孩子不可能生來就懂得這些品質,但是,隻要家長耐心教他們,他們很容易擁有這些品質。

記得有一次,爸爸開車帶我們去看望奶奶,車窗裏突然飛進來一隻小蜜蜂,因為車玻璃搖上了些,小蜜蜂出不去,三歲的小侄兒高興地拍拍手說:“小蜜蜂飛進來了,它出不去了,真好玩。”

我馬上跟他說:“我們趕快把它放出去吧。”小侄兒不太願意,問我:

“為什麼啊?”我便跟他說:“小蜜蜂出來采花蜜,它媽媽在家裏等它回家呢,你不讓它出去,它找不到媽媽,蜜蜂媽媽會很著急的。

你如果跑丟了,別人不讓你回家,你的媽媽是不是會很著急啊?寶寶怎麼還不回來啊?寶寶在哪裏啊?你如果是小蜜蜂,你會不會很想媽媽,想回到媽媽身邊啊?”

小侄兒似乎聽懂了,點點頭說:“那我也會很想媽媽的。”於是,就同意開窗把蜜蜂放走了。

沒有想到的是,他後來常跟爸爸說:“小蜜蜂不小心飛到車子裏來,迷路了,它找不到媽媽,好可憐哦。我們把它放走了,讓它飛回去找它媽媽去了。”

孩子若能對小動物都有愛心,那更何況是身邊的親人呢?心地柔軟慈悲,也才更能體會他人的心境,感知他人的需要與痛苦。善待生命的含義很廣,包括愛護生活環境周圍的樹木、花草、飛鳥、蟲魚;也包括善待比自己小的孩子、耄耋之年的老人、遇到困難的人,為他們提供方便等。

2.教孩子體諒他人

人性的弱點就在於對自己寬容,對別人嚴苛,以至於失去公平的心。

這樣的人,無論和誰相處都不會和睦的。家長要想自己的孩子和同學、朋友相處好,就要讓孩子明白隻要同學和朋友的缺點不是品質方麵的,就可以淡然一笑。不要要求自己的每一個朋友都是完美的,也不要細究朋友所說的話和所做的事,那樣隻能是淡化友誼,徒增煩惱。多原諒一次他人,多給人一次寬容和理解,既完善了自己的個性,又保持了友誼的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