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學參加完集體生日宴會回來,把手中的禮物甩到沙發上,就兀自進了衛生間。媽媽覺得很奇怪,女兒可是興高采烈地出去參加生日宴會的,當時,還吻著媽媽說:“這可是我長這麼大過的第一個集體生日,感覺很有意義!”
媽媽斷定女兒可能是受了什麼委屈,默默地坐在沙發上等女兒。終於女兒出來了,小臉上明顯有淚痕。
“玩得很開心吧?寶貝!”媽媽把9歲的女兒抱在懷裏說。
“一點都不開心,討厭死了,可惡的梅梅!”於是,女兒把梅梅怎麼在宴會上喊自己“小獸兒星”的經過學給了媽媽。
媽媽說,原來我女兒是為了這個傷心呀!這麼說當然令人不開心,不過,梅梅可能是一時口誤!冷靜一會兒,想想,你們是那麼好的朋友,她怎麼會惹你生氣呢?
張曉學想了一會兒,覺得媽媽說的也有道理,情緒很快就恢複了!
對孩子來講,體諒他人不是很容易。父母要讓孩子知道,體諒他人是在了解他人境況的基礎上,做不丟失原則的退步,不是怕別人,不是懦弱,不是盲從,不是人雲亦雲,也不是對壞人壞事的妥協,而是在明辨是非後寬容地退讓。
3.教孩子幫助他人
教育孩子樂於助人,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什麼人最需要幫助,比如弱者、病人、遇到困難的人、身體有殘疾的人等。當孩子並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幫助別人時,家長一定要耐心給孩子一個幫助別人的理由。
程小雁和父母一起去郊遊。由於天熱,臨近下午的時候,礦泉水幾乎喝得差不多了。一家人坐在石桌邊休息、喝水的時候,一個小男孩跑了過來,問有沒有足夠的水。媽媽從背包裏取出僅剩下的一整瓶水,交給了小男孩。小男孩連聲說謝謝!
程小雁有點不解。問媽媽,咱們水也不多,為什麼要把水送人?
媽媽說,別人如果不是特別需會在這種環境下向陌生人求助的,能幫一下就幫一下吧!咱們省著點喝,就不會有人被渴壞,不是很快樂的事情嗎?這件事情對程小雁影響很大!
父母是孩子身邊最近的模仿者,父母的行為仿佛成長的烙印,根植於孩子心中,會影響孩子一輩子。要培養孩子善良的心性,首先父母應該是善良的人。父母是善良的人,言行舉止、處世為人中充滿了善良的元素,善待家裏的每個成員,積極幫助不幸的人或者正在遭受苦難的人,無形中就把一顆善良的種子播撒在了孩子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