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智慧52不要替孩子做主(2 / 2)

霍華德·瑟曼說,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會有一種願望,它在等待、在傾聽著我們內心真我的聲音,那就是我們所擁有的唯一的真正的向導。

如果你不能聽到這種聲音,那麼你的一生會有被人牽著鼻子走的感覺。

常常聽到家長苦著臉抱怨“孩子不聽話”“管不了”“經常和父母對著幹”。從客觀意義上講,孩子也是獨立的人,有當家做主的權利。

家長的抱怨,不是孩子做得不好,而是家長的思想出了問題,家長無視孩子的權利,一直將孩子視為自己的附庸,讓孩子沿著自己設計好的模式發展。

這樣做是很危險的。孩子有自身的生存、發展規律和需求,他們需要一個自由成長的空間,而不是時時處處被家長限製。如果家長把自己的意誌強加到孩子身上,讓孩子按著家長的安排去生活,就會導致孩子心情壓抑、不快樂,以至於失去傾聽自我的能力。

2.聽聽孩子怎麼說

受傳統觀念的束縛,很多家長在主觀意識上存在著嚴重的父權、母權的思想。遇到事情,還沒有等孩子開口,就以強橫的態度堵住了孩子嘴,孩子敢說了。

媽媽跟肖小陽說,周末去參加一個Party,介紹幾個高校的美術老師跟兒子認識。這對於正在學習繪畫的肖小陽來說,是個絕佳的機會。

可是肖小陽對媽媽說他不能去。一聽這話媽媽就來氣了!中央美院的5位教授,要不是有這個Party,無論如何也請不到的呀!

可是媽媽鎮定下來了,她覺得兒子既然說不去,肯定有原因。

於是媽媽問兒子,為什麼不去?兒子說,自己答應去給一位同學過生日了。

媽媽說,你可以到生日宴會上待一會兒就出來的!那麼多同學不差你一個。但是兒子說,不可以。因為這位同學剛剛失去媽媽,很可憐,想多陪他一會兒,讓他開開心心。

媽媽說,好兒子,難得你這麼有愛心,媽媽尊重你的想法。

給孩子說話的機會,是信任孩子的表現。父母與子女的相互信任是成功家教的重要因素。沒有信任,教育者無法施教,被教育者也不會欣然接受教育。日本教育家井深大則認為,唯有以父母為主的身邊所有的人,給予孩子深切的理解和信任,才是教育的起始。

父母是孩子成長、學習路上的啟蒙老師,德行上的榜樣,生活上的參上的摯友。父母的信任,讓孩子感到踏實、可靠、有信心。

在孩子的心中,父母的信任意味著壓力、重視和鼓勵,這是真正觸動他們心靈、啟迪他們成長的動力。

充分信任孩子,家長才會潛心尋找孩子獨特的潛質,才能激勵孩子;充分信任孩子,才能使孩子的潛能得到最充分的展現。對孩子的信任,能夠激發孩子內心的動力,讓孩子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和失敗時的鼓勵。

他們會在父母充滿信任的目光和言語中,從摔倒的地方爬起來,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向成功,實現他們心中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