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激發孩子學習的動力,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這就要求家長不斷啟發孩子探索問題,回答孩子提出的問題,讓孩子想象學習成功後會是什麼樣的美好狀態。為了讓孩子更好地學習,家長要指導孩子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從小注重提高孩子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2.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會玩的孩子頭腦更靈活,多接觸自然的孩子創造力更強,孩子越早走向社會,對社會的了解越多。孩子們不能隻學習、觀察,還要自己親身體驗一下,真正地參與社會生活,這樣才能鍛煉能力。父母可以利用周末或者假期讓孩子參加公益活動、做導遊、做推銷、賣學習用品、走進大自然植樹種草……走進社會,見多識廣,思想就深刻,認識問題就會全麵,與人打交道的經驗豐富,處理事情的能力就會增強。
3.鍛煉孩子的思考力
古人雲:“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前進。”也就是說,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隻有仔細觀察、深入思考,不斷提出問題,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家長可以在講故事、做題的過程中,有意識地鍛煉孩子的思考力。
比如,講故事到一個關口,可以停下來讓孩子猜猜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故事講完了,讓孩子講一個類似的故事等;孩子做題的時候,如果家長覺得有其他的方法,就讓孩子用其他的方法解答一下,然後讓孩子比較,哪種方法更簡單。
當孩子成功完成了一件事情後,家長給孩子做一個假設,問孩子“如果不這樣該怎麼辦?”以此啟發孩子進行思考。台灣學者陳龍安總結出發問技巧的“十字訣”。這“十字訣”是:假、例、比、替、除、可、想、組、六、類。
“假”,就是以“假如……”的方式和孩子玩問答遊戲;“例”,即是多舉例;“比”,比較東西和東西間的異同;“替”,讓孩子多想些有什麼是可以替代的;“除”,用這樣的公式啟發,除了……還有什麼;“可”,可能會怎麼樣;“想”,讓孩子想象各種情況;“組”,把不同的東西組合在一起會如何;“六”,就是“六何”檢討策略,即為何、何人、何時、何事、何處、如何;“類”,是多和孩子類推各種可能。
4.提高孩子自我管理能力
隨著孩子認識水平的發展,自主意識也在不斷增強。而且年齡越大,孩子的自主願望就越強烈。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說,盡可能地依據孩子的天性讓他有發展的可能,這樣孩子才能夠茁壯成長。因此,父母應該順應孩子的願望和需要,適時放手,讓孩子做他能夠做、應該做的事,從點滴小事入手,逐漸樹立孩子自我管理的意識。比如,整理自己的學習用具、洗自己的小物品,幫助父母擇菜、洗菜、洗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