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曰: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弟子規》說,讀書有三種方法,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要記,眼要看,口要讀,這三者確實都極其重要。古人學習最基本的教材是三字經、千字文等,學習目的是為了教人識字和做人的基本道理,還有就是四書五經等,主要進行品德和曆史的教育。無論是古代學習還是今天學習,要想學到一定的知識,在學習過程中,就要做到注意力集中,專心致誌。
華東師範大學的一名研究生,在談自己的學習經驗時認為,對自己的“兩小時”學習方法感觸頗深。
在初二的時候,我的成績突然從原來的前五名跌落到二十名之外,老師和媽媽對我的情況進行分析後,認為我的問題就是不能持之以恒地學習。
媽媽開完家長會回來,就對我提出了一個要求,要我從那天開始到中考之前,每天晚上都要騰出兩個小時的時間專門進行複習或練習。在這兩個小時裏,不可以走動、不可以吃東西、不可以看其他書籍、不可以說話,也就是這兩個小時必須是高效率學習的兩個小時,即使是想上廁所也要盡量忍住。
一開始,我覺得真要全神貫注地在那裏看書學習兩個小時實在困難,坐了一會兒就想要起來走動。但是媽媽一直在客廳裏監督我,我隻好忍耐。慢慢地,我學會了怎麼度過這兩個小時。開始前,我先把其他的事情都安排好,以免中途缺這少那。前一個小時集中精力看書,後邊累了就換個科目複習,或者背背英文單詞,或者做題。但是不能起來做其他事情,包括喝水或者吃東西。
此前,我每次學習稍微累了就要起來休息。一休息就休息好久,以致看書的時間還沒有休息的時間多。後來習慣了這種“兩小時學習法”,兩個小時對我來說就沒有那麼漫長了,甚至媽媽過來喊我休息時,我還想繼續坐著看書呢。
這樣的學習方法,我在初三複習非常疲憊的時候也一直堅持。
中考時,每個科目兩小時的高強度考試我也覺得很輕鬆,自然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中考後媽媽告訴我,她之所以這麼訓練我,就是為了給我創造一個與中考近似的兩小時高強度環境。
如果一個孩子因為無法集中注意力而放棄學習,這將會是一件遺憾終生的事情。其實,學習的時候分心,不是一件不可以改變的事情。家長不妨從以下幾方麵指導孩子,促使孩子約束自己,努力學習。
1.增強學習的主動性
心理學家馬爾慈說,人的意識就是一個“服務機製”——一個有目標的電腦係統。學生心目中追求的形象的清晰程度,就如同一個電腦程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這一係統運作的結果。
如果學生頭腦中追求的形象很清晰,比如,我要做一個學習好、和同學友好相處的好學生,在學生內心的熒光屏上就會出現一個認真學習、積極參與班裏活動、關心同學的好形象。那些學習好、表現好的學生說,他們腦中常常出現好學生受老師表揚的形象,是這種形象督促著他們認真學習,控製住自己隨意玩耍的心理欲求。
2.用小成功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興趣的激發和培養有賴於知識掌握的深度和廣度,因此學習要有興趣,必須“鑽進去”。要鑽進去首先要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學好;自信心是增強興趣的保障。其次,要投入感情,不要把學習當成一件苦差事、一種責任,要有“我想學”這樣一種內在動力,感到學習是愉快的事,隻有這樣才會去愛書本,才會親近老師,才會不斷地去克服學習中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