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曰: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
《弟子規》說,正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就不要想著那本書,這本書沒有讀完就不要去讀那本書。
很多孩子學習不紮實,就是因為這一方麵的知識沒有掌握住,就去學習那一方麵的知識。以至於哪個都學了,哪個都沒有記住。當今的孩子,學習的門類比較多,特別是踏入中學校門以後,功課增加了,知識量增大了,綜合性、係統性加強了,如果不能合理安排時間,很可能哪門功課都學不好。
張曉穎是一名初一的學生。自從踏入初中校門後,成績就一直下滑。從原來小學時的尖子生淪落到中等生。父母很是著急,可是反觀孩子,她比小學的時候可是用功了許多呀,是不是初中學習科目多造成的?
語文、數學、英語、曆史、政治、地理、生物、音樂、美術、計算機等,這麼多科目,雖然不是每天都有課,可是常常是這節課的知識沒有掌握住,另一節課就開始講了。可是別的孩子,並沒有因為科目增加而成績下滑呀!
張曉穎是一個努力的孩子,她不能取得好成績的原因在於不會高效利用時間。
如果當天上了數學的新課,她課餘時間就放在了鞏固數學這一門功課上,寫作業、背誦概念,全不管明天要講的語文新課。不預習語文課程,就會影響第二天的語文新課。
每次考試前,張曉穎都會手忙腳亂。這科學一會兒,那科學一會兒,總之,每科都看過了,都混了眼熟,複習到哪種程度卻不清楚。於是,考試的時候很多知識都不能準確答出。學習上沒有計劃、沒有重點,使得張曉穎的學習成績急轉直下。
為了讓對學習有一定積極性的孩子,在付出辛苦努力的時候能夠取得好成績,家長有必要指導孩子學會有效利用時間。
1.合理安排每一天的時間
很多孩子在學習上不會安排時間,分不清科目的輕重,學習的時候抓亂,導致學習效果很差。這個時候家長就要幫助一下孩子了,讓孩子的時間高效運轉起來。
早自習的時間,最好用來朗讀將要學習的新課內容和學習過的舊課內容,如果完成這兩項後還有時間,可以重點記憶一些內容。
晚自習的時間,會有老師陪伴,用來做題既能鞏固當天所講的知識,也能及時掃除知識障礙。如果時間很緊,就重點做出過錯的題目和自己沒有把握的新出現的題目類型。
課堂時間的利用率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孩子的成績優劣。課堂上,孩子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聽課、記筆記,在協調好這兩件事情的基礎上努力跟上老師的思路,不走神、不掉隊。
雙休日時間的安排很重要。雙休日的安排要做到既保證孩子有玩耍的時間,又要讓孩子有學習的時間,可以把學習時間定為8~10小時為宜。這樣,孩子既有了玩耍、接觸社會、參加同學活動、拜訪親友等的時間,又有了鞏固學習知識的時間。一周來一次複習,對於鞏固對知識的記憶非常有必要。可以拿出課堂筆記、作業本,再對照著課本,把這一周所學的知識,從頭到尾過一遍,然後再做一些相對應的習題。做好了這些,如果有時間和精力,就可以閱讀一些課外書籍,以開闊眼界,拓展知識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