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上課時間,一個孩子還有很多零碎時間。零碎時間大多頭腦比較輕鬆,很利於掌握知識。比如,等公交車的時候背背單詞、入睡前回憶當天知識、飯後散步思考問題等。
2.製定合適的學習目標
孩子不能有效利用時間,家長可以通過設定目標的方法來改變這種狀況。有了目標,孩子就會想辦法去實現。實現目標的過程就能減少時間的浪費。為了保證目標的有效性,訂立目標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如果過於武斷就可能造成目標過高或者過低,不利於孩子學習成績的提高。
如果目標定得太高,超過了孩子的能力,孩子會因為達不到目標、看不到希望、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悅而失去信心,成績不但不能提高反而會下降。
如果目標過低,孩子不需要花費多大精力就可以達到,則起不到激勵孩子學習的作用。在聰明孩子眼裏,如此簡單的學習內容不必太努力就可以取得不錯的成績,很容易使他們滋生浮躁心理,在學習上驕傲自滿、不認真努力,甚至敷衍了事,以至於考試的時候輕敵。
有個孩子,學習成績一直不怎麼樣。父母便選擇了他各科中成績最好的一科,鼓勵他期末的時候爭取達到80分。為了實現目標,這個孩子對這一科很用心,期末考了85分。下學期,家長又給孩子製訂了一個目標,那就是所有科目都要達到80分以上。雖然看似有點困難,但是有了上學期的學習經驗,這個孩子又實現了目標。
孩子的潛力無限,在曆練中得到開發,會變得更強。學習上也一樣,在家長幫助孩子設定目標、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孩子的學習能力、利用時間的能力就能不斷提高。
3.善用交叉學習法
有的孩子看上去總在學習,可是卻不累。這是因習的時候會各門功課交叉進行。交叉進行大腦不會感到累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
人們大腦皮層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功能,學數學的時候,大腦皮層的某一個部位便進行工作,這個部位的神經細胞處於興奮狀態。學語文的時候,大腦皮層的另外一個部位便進行工作,這一部分的神經細胞處於興奮狀態。如果長時間地學習一門功課,會使大腦皮層某一部分過於興奮,從而引起大腦保護性的抑製,感覺腦子不好使。如果適時變化學習內容,使大腦皮層各有關部位輪流工作、休息,大腦就不容易產生疲勞感,就會提高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