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孩子一起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
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愛讀書,要孩子養成愛讀書的習慣,需要家長的幫助和努力。環境影響人,先要為孩子營造一個讀書的家庭氛圍。
家長先要做一個愛讀書的人,遠離低級趣味。不管多忙,家長爭取每天盡量抽一些時間陪孩子一同閱讀,向孩子推薦優秀的文學作品,和孩子一起討論書中的人物和故事情節。
鼓勵孩子在閱讀過程中提出問題,及時引導孩子正確地理解和思考書中的內容。萬事開頭難,與玩耍相比,剛開始的時候,孩子或許會坐不住,隻要家長把孩子引進了書籍的海洋,孩子就會覺得讀書是最快樂的事情,從而養成讀書的習慣。
2.把讀書與發展思維聯係起來
創造力決定著一個人的未來發展。每一個有創新能力的人,都是一個思維活躍的人。閱讀能夠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在閱讀的同時,通過與文字的交流,與作者產生共鳴,理解寫作的目的。讀得多了,自然就會從各個方麵得到提高,諸如對社會現象的分析,對自然科學的理解。
孩子讀書、學習,有著雙重的目的:一是掌握知識,一是發展思維技能。教授一門知識課更為重要的意義恰恰是為了使孩子的思維技能得到發展。“教育就是叫人去思維”,多讀書,讓孩子開闊視野,發展思維,孩子的能提高。
3.引導孩子多讀經典
國家一級作家楊恩芳說,經典裏麵往往透視人生豐富的智慧,通過經典所轉化的生產力,在於如何優化地選擇人生,指導我們的現實生活,避免走彎路。她說,眼界決定人生層次的高低,思維決定人生智慧與智力,價值觀決定人生道路選擇的取舍,情感狀態、心理意誌決定做人做事的成敗,德品情操決定人生的內涵與精神價值。而經典作品對於這五種要素有著深刻的影響。
幼兒養性、童蒙養正。孩子人格的塑造,價值觀的形成,習慣的養成等,都是在幼年時期。家長在童蒙時期就讓孩子開始接觸經典,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多福高壽的冰心老人,7歲的時候就開始讀《三國演義》,看完《三國演義》,冰心又找來《聊齋誌異》、《孝女耐《滑稽外史》、《塊肉餘生述》等。
11歲時,她已看完了全部“說部叢書”,以及《西遊記》、《水滸傳》、《天雨花》、《再生緣》、《兒女英雄傳》、《說嶽全傳》、《東周列國誌》等古典小說。大量的經典閱讀,使得冰心形成了純真、博愛、善良和體貼民情的好性格。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俗話說:整天跟偉人在一起,你想不偉大都難,而經典作品裏的偉人是最多的。經典作品正是因為塑造了千百年來被人敬仰的偉大人物才曆久不衰。家長把經典引進孩子的生活,讓孩子把經典當成自己一生最好的陪伴,這樣的孩子會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