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俠五義(2 / 3)

《三俠五義》受百姓的喜愛其原因是多方麵的,既有故事新穎獨特、人物形象鮮明,也有語言通俗生動等方麵的原因。其中情節藝術是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麵,特別是情節的變幻多端、離奇驚險和懸念迭出,是小說引人入勝、經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這是一部以驚險性為主,輔以奇巧性,兼以現實性,並融以公案、俠義、傳奇、靈怪、人情於一爐的,能滿足不同文化層次人群的審美趣味的作品。

情節之險。《三俠五義》情節藝術的審美特征之一,就在於它具有強烈的驚險性。驚心動魄的故事情節是此書吸引讀者、滿足人們緊張的心理體驗的重要因素。

在小說中,許多俠義之士又常剪惡除奸,救人於危難,身處險地,麵臨著生與死的較量和抉擇。所有這些,都大大增強了故事的驚險程度和刺激性。情節是“某種性格、典型成長和構成的曆史”。

《三俠五義》不是為情節而情節的,因為小說從根本上來說是要寫人,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是為寫人服務的。《三俠五義》情節的驚險更多的是通過那些處在危機險惡境遇中的人物形象呈現出來的。

《三俠五義》中眾多人物命運都曾在生與死的“鬼門關”徘徊過,這是促使此書情節驚險的人物性格依據。以貫穿全書的3個清官形象包公、顏查散和倪繼祖而論,包公從一出生就麵臨著居心不良的二哥二嫂扼死的危險,幸存到9歲,又幾乎被毒死,後又被騙入枯井中幾乎困死。

後來,包公長大成人後,在趕考途中在金龍寺遇見凶僧;獲得官職後,在土龍崗遭遇劫持,天昌鎮遇到刺客。而後,因殺安樂侯龐昱,得罪其父當朝太師,險被報複致死。

總之,包公從出生到榮任宰相前,生命總是處於危險的境地,而故事情節隨著這一人物命運的變化而呈現出驚險的特征。

書中的第二個清官顏查散,此人遭遇也大致如此。在小說的第三十二回至第三十九回,寫顏查散投靠嶽父柳洪備考就親,不料柳洪夫婦嫌貧賴婚並設計退婚。

小姐柳金蟬乳母田氏偷聽到他們密謀並報告了金蟬,丫環繡紅奉命寄諫約顏生相會,欲贈私蓄。不想馮氏的侄兒馮君衡偷走字柬並殺死丫環。顏生受冤寄監,幸虧白玉堂竭力相救,赴開封府寄柬留刀,包公明察秋毫使冤案得以昭雪。

這段故事可謂波瀾起伏,變幻莫測,情節曲折而充滿著驚險性。冤案平反後,考中狀元,升任巡按,被派到虎狼之地襄陽府出巡,對手是雄踞一方的襄陽王趙爵,派人將他的官印盜走,並把它拋在洞庭湖中,又使他陷入困境之中。

第三個清官倪繼祖的命運就更加坎坷了。在他未出生前,父親誤入賊船從而被殺,母親得人幫助逃生後,把他生在荒郊野外,幸而被一好心老漢收留後撫養成人。

在長大成人獲得官職之後,為了探訪霸王莊內幕,被惡霸馬強囚禁在地牢,生命一度處在危急的狀態。被俠士歐陽春等營救出來後,又被誣陷為勾結大盜搶奪馬家珠寶,免官待罪,智化盜冠栽贓扳倒馬朝賢後,才得以昭雪。

至於書中的俠義人物展昭、歐陽春、白玉堂等人,更是與險惡的境遇結下了不解之緣。在故事發展的過程中,作者把這些俠士們置於激烈的矛盾衝突中展現他們除暴安良、不畏生死的英雄本色,情節上呈現出驚心動魄、扣人心弦的藝術魅力。

在《三俠五義》的第六十七回、第八十五回、第一百零五回中,這些俠義之士所經曆的驚心動魄的情節,有多次冒險營救包公,有清官以及蒙冤受難的平民百姓於危難之際,有五鼠鬧東京,有白玉堂泗水治水怪,還有白玉堂上衝霄樓等。

所有這些情節,無不懸念迭生,險象環生,使讀者在心理上激起一種驚險美感。

《三俠五義》情節安排本身就具備跌宕起伏、亦驚亦險、錯綜變幻的特征。如小說的第二十三回至第二十七回共寫了4個故事。一是範仲禹夫婦死而複生,散而複聚;二是興隆木廠主屈申因貪杯被害,後又死而複生;三是道士苦修撬棺盜寶;四是包公奉詔查訪新科狀元兼理搶婦殺夫、圖財害命及撬棺盜寶等案。

四個故事各有其主人公、頭緒,其情節也是跌宕起伏、變幻驚險,但這4個故事又彼此相連,一環套一環,一案套一案,形成一個連而不死、錯而不亂的整體,撲朔迷離,疑竇叢生,具有現代小說的複雜性。這同由人際關係異常複雜艱險、社會矛盾特別尖銳所造成的驚險的社會環境相關。

《三俠五義》還描寫了一些人與自然鬥爭的驚險場麵,進一步豐富充實了這部小說的驚險色彩。如展昭為探訪捉拿白玉堂而落入陷空島時的地險,白玉堂隨顏查散視察泛濫的泗水,蔣平逆水寒泉撈印、智化等潛入鍾雄水寨時的水險等,都寫得陰森森的,令人心驚。

作者善於將複雜的社會環境與險惡的自然環境緊密地結合起來,以表現他們超常的勇氣和膽量,顯示出強大的威力。

情節之奇。小說之“奇”離不開情節安排之“奇”,情節曲折生動、富有表現力,才能引起讀者的興趣。《三俠五義》的情節奇巧曲折,具有很強的故事性,也就是說情節極富變化,有“戲”可看,這是《三俠五義》情節結構的基本模式。

《三俠五義》在有限的篇幅中最大限度地滿足了情節的曲折變化,騰挪跌宕,使小說的矛盾衝突始終在一係列波瀾層疊、出人意料的情節中充滿張力地向前發展。可以說,《三俠五義》的作者創造了清代俠義公案小說最為縝密、也最為奇巧的故事情節。

在小說中,作者所營造的故事情節往往給人以新奇感。最為突出的在第十回。買豬首書生遭橫禍一案中插入好幾件事,使得故事情節奇巧曲折,書生韓瑞龍與娘親韓文氏相依為命,偶爾發現床底埋有滿滿一箱金銀。

韓瑞龍歡喜不已,就欲祭禮,然後就去買三牲。清早至鄭屠鋪前,買得一個用墊布包好的豬首。豈知布中豬首是一顆血淋淋的女子人頭,韓瑞龍當場被公差抓捕回縣衙。

這很明顯是一樁殺人嫁禍案。然而在此一案中,又引出好幾案來,事情變得神秘詭幻、曲折離奇。先是公差在韓瑞龍家床下並未挖出金銀反而發現一無頭男子死屍。後趙虎訪查過程中,在鄭屠後院抓住慣偷葉阡兒,並發現一具女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