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過風雨便是晴】
人生是一種自我經營過程。要經營就要有進有退,就要講選擇和放棄,形象地說,經營自己的人生就離不開對人生的“加減乘除”。
人生需要用乘法。人生的成功與否,與個人努力有關,更與機遇有關。哲人說,人生的道路盡管很漫長,但要緊處就那麼幾步。對於人生而言,奮鬥固然重要,但能否抓住機遇也是十分關鍵的。在人生的關鍵時刻,一次努力能抵得上平時幾次、幾十次的努力,一年的奮爭能抵得上幾年甚至十幾年、幾十年的奮爭。從這一意義上講,在關鍵時刻把握住人生就實現了人生的乘法。比爾·蓋茨在人生關鍵時刻選擇了微軟,這一選擇為他日後的輝煌奠定了基礎,假如他當初不選擇這一行,他完全可能變成一個普通的人。
人生需要用加法。人生在世,總是要追求一些東西,追求什麼是人的自由,所謂人各有誌,隻要不違法,手段正當,不損害別人,符合道德倫理,追求任何東西都是合理的。比如,有的人勤奮工作,奮力拚搏為的是升職;有的人風裏來雨裏去,吃盡苦頭,為的是增加手中的財富;有的人廢寢忘食、發憤讀書是為了增長知識;有的人刻苦研究藝術,為的是增強自己的文化品位;有的人全身心投入到社會實踐中,為的是增長才幹。人生的加法,使人生更富有、更豐富多彩。一個進步的社會應該鼓勵個人用自己的雙手,提升人生的價值和內涵,使人生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都更加富有和充實。加法人生的原則是提倡公平競爭,不論在物質財富上還是在精神財富上勝出者,都應給予鼓勵。加法人生是一種積極的人生。
人生需要用減法。人生是對立統一體。哲人說,人生如車,其載重量有限,超負荷運行促使人生走向其反麵。人的生命有限,而欲望無限。我們要學會辨證看待人生,看待得失,用減法減去人生過重的負擔。否則,負擔太重,人生不堪重負,結果往往事與願違。人生應有所為,有所不為。華盛頓是美國的開國之父,在他第二屆總統任期滿時,全國“勸進之聲”四起,但他以無比堅強的意誌堅持卸任,完成了人生的一次具有重要意義的減法,至今美國人民仍自豪於華盛頓為美國建立的製度。他們的人生哲學值得我們去玩味和思考。
總而言之,人生是一種自我經營過程。要經營就要講運算。人在關鍵時刻,要有勇氣、認真和耐心,道路選準了,奮鬥才會有應有的回報,人生的光環隨之而來。
曾國藩就是善於經營自己人生的完美範本。他是詩人、散文家、書法家、孝子、慈父、兄長、官員、軍人、將領,對人生、對生活、對工作、對學習、對處世為人等各個方麵都有著豐富的經驗和深刻的感悟。這些思想散落在他的家書、日記、書信、詩文甚至公文奏折裏,打著中國傳統文化與智慧的烙印。
善於經營自己人生的人、懂得美麗生活的人都是明白輕重緩急的道理的,他們懂得把握自己人生全局,在處理一年或一個月、一天的事情之前,總是按分清主次的辦法來安排自己的時間。
據司馬光《涑水紀聞》載,有一天,宋太祖趙匡胤在後園裏用彈弓打麻雀,玩得正高興的時候,“有臣稱有急事請見”,趙匡胤隻好慌忙出來接見。誰知,所奏並非什麼急事,不過是例行公事。趙匡胤很不高興,責問這種小事有什麼好急的,那位臣子也不含糊,不慌不忙地回答:“總比打鳥要急一些吧?”趙匡胤一聽火了,撈起根斧柄便打了過去,正好打在那人嘴上,碰落了兩顆門牙。那人仍是不慌不忙地彎腰撿起牙齒,放到了自己懷裏。見此情形,趙匡胤罵道:“你拿上那兩顆門牙,想告我的狀嗎?”對方回答說:“我當然不能告你,不過,自然會有史官把這件事秉筆直書下來的!”趙匡胤聽到這話,覺得有道理,不僅消了氣,還賜給了那人一匹金帛,向他表示慰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