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為了不在史書上留汙點,順應當時的情況,安撫史官。
明朝的名臣張居正也是不動聲色地暗結人緣,積蓄力量才登上相位的。在高拱未當首輔宰相之前,張居正就看出了苗頭,盡心與他結納,兩人互相欽佩,經常稱讚對方的才能,等高拱做宰相之後,張居正又緊緊追隨他,高拱為人性格直爽而倨傲,很多人因受不了他的役使而離開了,唯獨張居正能夠卑辭以事,始終沒有離開。馮保是內宮太監,為人狡黠奸詐,與張居正的關係很好。按順序本當升他為司禮太監,但因高拱推薦了其他人而落選,所以馮保對高拱懷恨在心。後來明穆宗去世,遺詔任高拱等人為顧命大臣,但因馮保篡改了詔書,改成高拱、張居正、馮保等人一同為顧命大臣輔佐新君。高拱無法與馮保等人長期共事,就上書曆數太監專權的弊端,並做了其他準備,滿以為可以一下子把馮保驅逐出朝。高拱把一切準備情況都告訴了張居正,希望他暗中支持,誰知張居正竟把情況透漏給了馮保。馮保立即找皇太後哭訴,列舉高拱專權的罪狀,太後當即擬旨,斥逐高拱。
第二天,朝廷大集群臣,宣讀兩宮及皇上詔書,高拱本以為計謀成功,誰知詔書竟曆數自己的罪狀,解除了自己的一切官職。高拱又驚又怒,悲傷得趴在地上不能起身,張居正連忙把他扶起,雇了一輛驢車把他送走。馮保還想羅織罪名誅殺高拱,虧張居正從中巧妙斡旋,才未得逞。在高拱去世後,張居正等人還向朝廷請求恢複他的官職榮譽。後來神宗親政,重理高拱舊案,贈他太師頭銜,追加文襄名號。就這樣,張居正在鉤心鬥角的朝廷中,順應局勢的發展,在宮內宮外,先朝今朝,都遊刃有餘,穩穩當當地升官。
在處事當中進退自如,對於全局的把握、對於局勢的判斷非常重要,能夠認清形勢,做到順勢而動,是成功的重要保障。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把握好自己的人生之局,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
第一,把重要事情擺在第一位。商業及電腦巨子羅斯·佩羅說:“凡是優秀的、值得稱道的東西,每時每刻都處在刀刃上,要不斷努力才能保持刀刃的鋒利。”人們確定了事情的重要性之後,不等於事情會自動辦得好。你或許要花大力氣才能把這些重要的事情做好。而始終要把它們擺在第一位,你肯定要費很大的勁。下麵是有助於你做到這一點的三步計劃:
估價。首先,你要按照目標、需要、回報和滿足感等原則對將要做的事情做一個估價。
去除。第二步是去除你不必要做的事,把要做但不一定要你親自做的事委托別人去做。
估計。記下你為達到目標必須做的事,包括完成任務需要多長時間,誰可以幫助你完成任務等資料。第二,精心確定主次。在確定每一年或每一天該做什麼之前,你必須對自己應該如何利用時間有更全麵的看法。要做到這一點,你要問自己3個問題:
我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
我需要做什麼。
什麼能給我最高回報。
懂得生活的人應該按優先程度開展工作。以下是兩個建議:
每天開始都有一張優先表。
把事情按先後順序寫下來,定個進度表。
把一天的時間安排好,這對於你成就大事是很關鍵的。這樣你可以每時每刻集中精力處理要做的事。但把一周、一個月、一年的時間安排好,也是同樣重要的。這樣做給你一個整體方向,使你看到自己的宏圖,從而有助於達成你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