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逆境中應有的氣場(2 / 3)

傑克·韋爾奇曾經說過:“一旦你產生了一個簡單的堅定的想法,隻要你不停地重複它,終會使之成為現實。提煉、堅持、重複,這是你成功的法寶;持之以恒,最終會達到臨界值。”

早在幾年前,國內的企業招聘一直“唯學曆論”,不論能力大小,先看學曆,似乎學曆高的職員為公司撐起了門麵,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那些沒有實際經驗的高學曆者紛紛敗下陣來,而那些沒有過高學曆,但是有豐富實戰經驗的人卻脫穎而出。

一家世界知名製藥企業負責人曾講,在一次招聘中,他們要求應聘者能運用英語對話,但通過招聘發現,很多求職者都能拿出四、六級,一旦要求求職者運用英語進行工作領域的簡單溝通,絕大部分人都不能“過關”,要麼是根本聽不懂問的內容,要麼是聽懂了不會用英語表達。有位朋友,英語八級,然而在一次應聘某知名企業“海外拓展經理”時,就因為不能滿足招聘企業對英語溝通的能力,而被刷了下來,讓大家替她感覺非常的遺憾。

比爾·蓋茨被公認為最成功的輟學者,他沒有上完大學就開始他的創業曆程。他與保羅·艾倫一起創建了微軟公司,曾任微軟CEO和首席軟件設計師。1995年到2007年的《福布斯》全球億萬富翁排行榜中,比爾·蓋茨連續13年蟬聯世界首富。

成才未必上名牌大學,隻要有能力上什麼學校都一樣。名牌效應可能影響就業,但其影響力有限。名牌大學加高學曆不等於好就業,就業看能力不問出身。經常聽人抱怨說:“大學生、名牌大學生掙得比我們多,我要是能在北大、清華畢業那該多好!”

很多人常常把自己失敗的原因歸咎於沒有好的機遇,沒有受到係統的教育。而實際上,正是這種狹隘的觀念讓他們生活在自卑和貧窮的矛盾中不能自拔。其實,在今天的社會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舞台,形形色色的人都在這個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風采,對於每一個人機會都是公平和公正的,不像過去,想要進入某一個單位唯學曆論,沒有學曆依然能夠成功。有學曆不一定有能力,有了能力,走遍天下。成功與學曆無關,很多人能夠成功是靠他的努力、奮鬥、能力取得的。

別為而立之年沒錢而灰心

俗話說:三十而立。有人說,而立之年,是人生重要的轉折點,在這一年裏,有的人戴上了向往已久的光環,有的人卻在這一年,光環開始退色,甚至摘掉光環。可有的人從來沒帶上過光環,三十歲是不是就晚了呢?三十歲是否就是人生的分水嶺?其實,無論年齡多大,隻要不灰心,就一定能夠成功。

有人做過一個調查,步入而立之年的“80後”白領中,僅有35%擁有自己的住房,19%擁有私家車,能將房子和車子都賺到手的,隻有15%。也就是說,目前仍有六成職場“80後”兩手空空,既無房也無車,但是他們依然為著自己的夢想在拚搏,他們在積蓄自己的力量,終有一天,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會開花結果。

查巴拉拉是南非著名的足球運動員。作為一名足球運動員,最佳年齡是18到25歲。但是直到25歲,他還在一家名為自由群星隊的南非低級別球隊效力。2007年,慧眼識珠的南非豪門凱撒酋長隊將查巴拉拉招至帳下,擅長突破的查巴拉拉沒有讓新東家失望。

他利用極快的速度和精準的傳球,打動了南非國家隊的巴西籍主帥佩雷拉。很快,查巴拉拉成為南非隊不可或缺的邊路快刀。在查巴拉拉沒有成名之前,南非隊被墨西哥的球員壓得喘不過氣。就在不少人都認定墨西哥人將遲早取得進球時,查巴拉拉如同一道黑色閃電,讓現場八萬南非球迷陷入瘋狂。

與那些出身歐洲豪門的巨星相比,查巴拉拉隻能算是無名小卒。這位出生在南非最大的黑人聚集區索維托的邊前衛才25歲,但從2006年起他就是國家隊的常客。

無論是佩雷拉還是桑塔納執教,他一直都很受主教練的青睞,盡管頭兩年他還在南非的次級聯賽踢球。不過,在國家隊中,他的地位並不高,進球也很少,直到2008年的非洲國家杯預選賽上,他才開始為南非隊進球,在對赤道幾內亞的比賽中,他在主客場比賽中均有斬獲。不算這場比賽,他為國家隊出場42次,打入4球。

世人往往對大器晚成者堅持不懈的努力表示敬意,但從心底卻真正豔羨那些稟賦卓絕的天才,他們通常早熟,年紀輕輕就達到了一般人難以企及的成就,但這也許是人們理解的誤區。事實證明,即便是那些才華極高的人,也需要有一番經曆才能夠真正的享受成功。很多有才華的人也往往要遵循大器晚成的人生規律。

現代廣告教皇大衛-奧格威在紐約創辦奧美廣告公司的時間是1949年,那一年,奧格威38歲。那時,他沒有文憑、沒有客戶、銀行賬戶裏隻有6000美元。10年過後,奧美公司成為全球最大的5家廣告代理商之一,在29個國家設有分公司,擁有1000個客戶,營業額8億美元。

奧格威生於1911年6月23日,英國West Horsley。先後受教於艾丁堡Fettes大學及牛津大學。然而他沒有畢業,而是像他後來所說“被掃地出門。”他稱這段經曆“是我一生中一次真正的失敗……我本可以成為牛津的一顆明星,但是卻因為屢次考試不及格而被轟出了校門。”

回到英國之後,奧格威受雇於Aga廚具公司,成為一名上門推銷員。1935年,他為Aga的推銷員寫了一本推銷輔導手冊,後來被《財富》譽為“有史以來最好的推銷員手冊”。當時,他年僅24歲。

25歲的他宣稱:“每一個廣告必須講述完整的營銷故事,文案中的每一句話都要擲地有聲。”

1938年,戴維·奧格威移民美國,受聘蓋洛普民意調查公司,在其後的三年中輾轉世界各地為好萊塢客戶進行調查。蓋洛普嚴謹的研究方法與對事實的執著追求對奧格威的思想影響巨大,並成為他行事的準則之一。二戰期間,他受命於英國安全部,出任英國駐美使館二秘。戰後,他以種煙草為生。後舉家遷至紐約,並決定開創自己的廣告公司。由於資金問題,他向外界尋求幫助。

這個38歲的男人,失業,大學肄業,曾做過廚師、銷售、外交官和農夫;對市場一無所知,從未寫過一篇文案。38歲尚未正式涉足廣告業,隻有5000美金原始資金……哪個廣告公司會啟用這樣一位人物?然而,一家英國公司卻慧眼識君子,投資四萬五千元助他開業。奧格威與Anderson Hewitt,一位他1941年相識的會計師一同開創了Hewitt Ogilvy,Benson & Mather,(奧美前身),從此憑借獨創的理念、敏銳的洞察力、嚴謹的作風引領著公司一步步走向壯大,三年之後,這個一度黯淡的男人已名揚業內,創造了一個奇跡。

我相信大家都聽過山德士上校的故事,他是“肯德基炸雞”連鎖店的創辦人,肯德基是享譽全球的著名連鎖快餐店。在世界的各個角落,在中國的每個城市,我們都會常常看到一個老人的笑臉,花白的胡須,白色的西裝,黑色的眼睛,永遠都是這個打扮,就是這個笑容,恐怕是世界上最著名、最昂貴的笑容了,因為這個和藹可親的老人就是著名快餐連鎖店“肯德基”的招牌和標誌——哈蘭·山德士上校,當然也是這個著名品牌的創造者,今天我們在肯德基吃的炸雞,就是山德士發明的。從最初的街邊小店,到今天的食品帝國,山德士走過的是一條崎嶇不平的創業之路。

你可知先前被拒絕了多少次嗎?整整一千零九次之後,他才聽到了第一聲“同意”。在兩年時間裏,他駕著自己那輛又舊又破的老爺車,足跡遍及美國每一個角落。

山德士上校於年齡高達六十五歲時才開始從事這個事業,他身無分文且孑然一身,當他拿到生平第一張救濟金支票時,金額隻有一百零五美元,內心實在是極度沮喪。他思量起自己的所有,試圖找出可為之處。“很好,我擁有一份人人都會喜歡的炸雞秘方,不知道餐館要不要?我這麼做是否劃算?”隨即他又想到:“要是我不僅出售這份炸雞秘方,同時還教他們怎樣才能炸得好,這會怎麼樣呢?如果餐館的生意因此而提升的話,那又該如何呢?如果上門的顧客增加,且指名要點用炸雞,或許餐館會讓我從其中抽成也說不定。”

隨之他便開始挨家挨戶的敲門,把想法告訴每家餐館:“我有一份上好的炸雞秘方,如果你能采用,相信生意一定能夠提升,而我希望能從增加的營業額裏抽成。”

很多人都當麵嘲笑他但是,上校先生並不氣餒,他一家一家地問,直到他聽到那一聲“ok”。

“你每當做什麼事時,必得從其中好好學習,找出下次能做得更好的方法。”山德士上校確實奉行了這條法則,從不為前一家餐館的拒絕而懊惱,反倒用心修正說詞,以更有效的方法去說服下一家餐館。

到了1935年,山德士的炸雞已聞名遐邇。肯德基州州長魯比·拉豐為了感謝他對該州飲食所做的特殊貢獻,正式向他頒發了肯德基州上校官階,所以人們都叫他“親愛的山德士上校”,直到現在。

查巴拉拉、戴維·奧格威、山德士都是在各自行業屬於大器晚成的人,年輕的時候,他們堅信自己的路還很長,沒有灰心,懷著必定成功的信念堅持奮鬥,終有一天,他們的努力得到了回報。

羨慕別人不如激勵自己

人生之路是生命的軌跡,無論是蜿蜒曲折,還是筆直平坦,都必須一步步的走完全程,人生之路沒有跨越的虛線和時間的空白,在人生的道路上是沒有捷徑可走的。我們總是不由自主會羨慕別人所擁有的東西,羨慕別人的工作,羨慕朋友買的新房,羨慕別人的車子等等,唯獨忽視了一點,我們自己也是別人所羨慕的對象。

22歲的美國華裔數學家王章程,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畢業後,他的同學多數都去了政府機構,大公司,隻有王章程選擇了加州私人研究室,這一幹就是十年。十年中,他過著清貧的生活,三十歲的時候還沒有屬於自己的房子。與他形成鮮明反差的是,他的同學們已經是月收入幾十萬,上百萬元的大老板。他們開著高檔車子,住著大房子,帶著漂亮的妻子。而此時的王章程連女朋友都沒有。好在他從來不羨慕別人,隻對自己的事業感興趣。

在外人眼裏,他的生活比別人差了幾個等級,但他本人並不這麼認為。王章程非常清楚,別人所擁有的不是他所想要的,沒有必要去羨慕,他依然堅持自己的研究。

十年中,王章程默默無聞,如饑似渴地做著自己的研究。在他35歲的時候,他攻克了世界上兩項頂尖級數學難題,從此,他的人生步入黃金階段。美國十幾家大學先後聘請他前去任教。多少年過去,在世界數學界,他被稱為數學之王。

不要去羨慕,多簡單的一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現在的社會,有太多的誘惑,有太多的羨慕,生活中這些誘惑和羨慕常常會讓我們迷失自己,常常會打擾的生活,讓我們感到不安。其實影響我們選擇的,不僅是我們自己的心態,還有很多外界的因素,比如別人的生活模式和生活方法。很多人隻是看到別人光彩照人的一麵,卻不懂得其背後的付出和努力,盲目羨慕別人,抱怨自己的不如意。天上怎麼會掉餡餅呢,沒有掉到你的頭上,自然也不會掉到別人的頭上,付出和收獲不一定成正比,但隻有付出才有收獲,如果這個道理你還不明白,那麼,我想生活會剝奪你成功的資格,你隻能羨慕別人的風光。

其實在社會中,每個人都會成為別人羨慕的對象。我們總會羨慕別人所擁有的東西,不管這東西是否對自己非常有用。我們羨慕別人的工作,羨慕別人的新房,羨慕別人的豪華車,唯獨忽略了一點,我們也是別人所羨慕的對象。

有兩隻老虎,一隻在籠子裏,一隻在野地裏。

在籠子裏的老虎三餐無憂,在外麵的老虎自由自在。兩隻老虎經常進行親切的交談。籠子裏的老虎羨慕外麵的老虎自由自在,外麵的老虎羨慕籠子裏的老虎三餐無憂。一日,一隻老虎對另一隻老虎說:“咱換換吧!”另一隻老虎同意了。

於是籠子裏的老虎進了大自然,野地裏的老虎進了籠子。從籠子走出來的老虎非常高興,在曠野裏拚命的奔跑,走近籠子的老虎也十分快樂,再也不用為食物而發愁。

但不久之後,兩隻老虎都死了。

一隻是饑餓而死,一隻是憂鬱而死。從籠子走出來的老虎,雖然獲得了自由,但是沒有同時獲得捕食的能力;走近籠子的老虎獲得了安逸,卻沒有獲得在狹小空間生活的心境。

總是羨慕別人的生活,就會給自己造成混亂和迷茫。羨慕別人的代價,常常就是失去自己。不去羨慕別人,你的日子就會變得悠然平靜,從容不迫。不去羨慕別人,你才會找到自己的生活,完成你自己的事業,達到你自己的目標,過好你自己的日子。

羨慕別人固然是好的,這樣可以激勵自己,向著更好的目標邁進。但是,適合的,才是最好的。許多時候,人們往往對自己的幸福熟視無睹,卻覺得別人的幸福更耀眼。想不到,別人的幸福也許對自己不適合。

非洲黑人哈利默父子,一直過著貧寒的生活,在長達八年的時間裏,一心一意地練習長跑,父親哈利默是兒子的教練。八年中,父子倆從來沒有理會過別人怎麼生活,也沒有去羨慕別人的生活。對於和別人生活上的差距,父子倆從來都是視而不見,堅持和兒子練習長跑。正是因此,兩人每天都過著快樂的日子。八年後,小哈利默的長跑速度有了驚人的長進,他一路過關斬將,先是奪得非洲長跑冠軍,後又在世界錦標賽上奪冠。父子倆把這一切歸功於對外界的淡漠。在總結生活的發言中,小哈利默說,這些年,我和父親從來沒有理會過別人的生活是怎樣優越的,我們更不會去羨慕別人。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能做好自己的事,才不會因為與別人的生活差距而讓我們陷入不幸的煩惱。

在這個世界上,你不可能什麼都得到,也不可能什麼都適合去做,所以,還是要學會珍惜自己的生活,別去羨慕別人,好好經營自己,才能擁有一個最真實,最圓滿的人生。

正所謂“人比人,氣死人”,人和人之間永遠沒有可比性。不同的出身、不同的經曆、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性格都會造就不同的人生,哪怕中間有一點差池都會相差千裏。所以,真的不必去羨慕別人。守得自己所擁有的,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我們才會真正的快樂!因此,和別人比較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隻有和自己比較才是最有價值的,你的今天比昨天強,就證明你進步了。隻要你離自己的目標越來越接近,隻要你的明天比今天好,就說明你是成功的,早晚有一天,你也會成為大家紛紛羨慕的對象。

學會去改變自己

人生在世,有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適應環境。往往在很多的時候,人不可能要求環境來適應你,而隻能是我們自己去適應環境。這是自然規律,也是社會規律。

達爾文也在進化論中說“在生物體生存的競爭中,對生存有利的變異個體被保留,反之則被淘汰”,從動物生存到人類生存,適應與適者是生存的一條普遍的道理。

在美國加州的島上,有一種鳥叫美洲鷹,它的體重達到二十公斤,兩翼自然展開達到三米的巨鳥。由於有人高價收購,導致美洲鷹在島上絕跡。當人們認為世界上不可能再出現美洲鷹的時候,美國一名專門研究美洲鷹的科學家阿·史蒂文,卻在南美安第斯山脈的一個岩洞裏,發現了絕跡多年的美洲鷹。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洞中到處都是奇形怪狀的岩石,岩石與岩石之間最大的距離是零點五英尺;最狹窄的地方,兩塊岩石幾乎緊貼在一起,有的岩石薄得像刀片,有的岩石尖得像釘子。別說身體龐大的美洲鷹無法生活,連麻雀恐怕都很難棲身。美洲鷹究竟是以什麼樣的方式生活?所有專家都難以想象。經過觀察,科學家才發現美洲鷹在穿過縫隙的一剎那,翅膀緊緊地貼在肚子上,雙腳直直伸到尾部,與伸直的脖子和頭保持在一條直線上,巨大的布滿老繭的軀體在瞬間變成一條又柔又軟的麵條,進而輕鬆做到人們無法想象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