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打造強氣場的方法(1 / 3)

用學習力加強氣場

學習力是把知識資源轉化為知識資本的能力。今天的社會已經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就是力量”本身也由含蓄變得直白:知識就是金錢,知識就是財富,其“力量”的現實屬性更加突出,一個有學習力的人不但能夠很好地學習 ,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還能夠強化自己的氣場。

時代是不斷發展的,一個沒有學習能力的人,會因一點點小事而消沉頹廢,不學習就意味著在原地踏步,沒有提高。久而久之,落後的被時代所淘汰,如果想要扭轉這種局麵,隻有用學習力來加強氣場,才不會被淘汰。

那麼如何才能提升我們的氣場呢?氣場的提升需要我們不斷的學習。一個有知識的人,則胸懷坦蕩,容納百川,他會擁有受人尊敬的氣場。想要擁有良好的氣場,首先要豐富頭腦,就不能放棄學習。如果放棄了學習、求知,也就放棄了自己加強氣場的機會。

培根曾經說:“知識就是力量”。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終身學習將成為事實。學問是沒有止境的,我們目前所知道的,隻不過是滄海一粟,少得可憐。因為知識一日千裏,更新的速度非常快。當你停止學習後,你的知識水平便落後了。而你的氣場,也會逐漸被削弱。如果你能讓學習與生活同在,那麼你的知識、修養、品位,會讓你的氣場更加強大,更能贏得認同,你的生命也將會更豐富、更有意義。

學習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學習是上帝賜給每一個人的寶貝,隻要你能善用它,它可以讓家庭幸福,讓成功水到渠成,最重要的,它可以讓你的氣場得到更高的提升。

有人會對學習不屑一顧,認為學習不就是多看書嗎?抱有這樣態度的人更別提學習力了,因而也不會通過用學習力來加強氣場。其實不然,學習也是講究方法的。學會學習,主要是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和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努力使自己成為愛學習、會學習、善學習的人,從而具備終身創新能力。有了學習力的人就有了智慧的氣場。

其實,學習力也是一種需要不斷培養的能力。我們知道工作需要積累經驗,學習力也一樣,而且學習力本身也是有一定規律的。同時,學習力的培養和做其他工作一樣,需要信心、耐心與恒心。我們經常看見一些人因暫時的挫折而垂頭喪氣,進而對自己產生懷疑,這是沒有必要的。隻要你有較強的學習力,通過學習證明了你的能力,你所學習的就是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從成功中尋找經驗。隻有這樣,你才能提高自己的學習力,才能加強你的氣場。

有人舉了這樣一個例子很形象:假如想搬起一塊大石頭,石頭太沉,怎麼搬都挪不動,而如果你懂得杠杆的原理,那就好辦了。“杠杆原理”就是知識,這知識讓你有了力量。你可以輕鬆挪動它。在你學到了知識後如何使它變成你的智慧?假如你有本事把搬石頭這件事情詮釋得很偉大,很崇高,並被別人所接受,那麼,你連杠杆都不用了,會有好多人搶著來幫你搬。讓別人因為一個崇高而偉大的目標而替你搬石頭,這就是你的智慧。知識的力量是無窮的,正是不斷地學習知識,打開自己的成長之門,活到老,學到老。

因此我們說擁有成功的氣場,離不開學習、創新和務實。人生之旅,長路漫漫,但千裏之行始於足下,每一步都需要走正走實。人類社會之所以發展到今天,是前人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從而發展為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知識,進而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

美國著名作家弗格森說:“每個人都守著一扇隻能從內開啟的改變之門,不論動之以情或曉之以理,我們都不能替別人打開這扇門。”學習就是攀登奇山險峰,跌倒了再爬上去,每得到一點進步,就有一份鼓舞,逐漸看到更為廣闊的世界,直到璀璨的雲端、藍天的深處、希望的頂峰。

人生畢竟是自己的。一個人怎樣看待、設想、規劃自己的人生,他就將會擁有一個什麼樣的人生。假如,我們每一個人,都用知識點亮自己心中的燈,我相信,這個世界將是一片光明。我們的成長之門隻能由自己打開,別人是無能為力的。讓我們自己打開書本,讓每一天都充實地走向人生發展的最高境界吧!

如今在這個信息爆炸的知識經濟時代,在知識總量迅速擴張和更替周期日益縮短的當今時代,隻有學習,才能始終把握氣場的脈搏,不斷加強自己的氣場,不斷提升自己。我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擴展它的寬度,我們不能改變世界,但是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而這一切的動力,源於我們用不斷學習到的知識,加強我們的氣場,用氣場來改變我們的人生。

用思考力培養氣場

成功學大師拿破侖·希爾曾經把學習力譽為主宰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學習力是思考的基礎,沒有豐富的知識作基礎,就談不上思考的深度和廣度。思考是學習力的繼續,是對實踐現象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探索其本質和規律的重要認識環節,是學習後的覺悟的過程。思考是學習的升華,光學習不思考等於沒學,因為你不能把知識變成智慧運用到生活中去。英國作家波爾克說過:“讀書而不思考,等於吃飯沒有消化。”所以,思考力在氣場的提升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有人問人和動物的本質區別是什麼呢?生物學家給出的答案是:人可以自由使用手,可以直立行走。但最根本的區別是人類擁有語言能力並且會思考,人是有思想的動物。勤於思考,越多地挖掘人類的潛質,就會越接近人類的本質。

生活,真的需要思考,很多時候,人算不如天算。當遇到突發情況的時候,得求助別人,在求助別人的時候首先要作一番思考,作一番衡量。通過整理自己的思想,我們能夠更好地維護自我主體性,更好的培養自己的氣場。

在我很小的時候,我的祖輩就給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非常有名的老木匠,他的技術高超,遠近聞名。不過,這位老木匠一生隻收了兩個徒弟。這一天,老木匠把心愛的小徒弟叫到跟前,笑著說:“徒兒,你可以出師了,你不但學到了我全部的技術,而且還在很多方麵都超過了我。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啊!”小徒弟聽完師傅的話,依依不舍地告別了師傅。

老木匠的大徒弟很不服氣。大徒弟找到老木匠質問道:“師傅師弟可以出師,為什麼我不能出師呢?我比師弟早來半年呀!”

“可你的技術卻比你師弟差遠了。”老木匠平靜地說。“為什麼?”大徒弟不解地問。“你跟我學手藝,隻是一直在模仿我,從來沒有任何創新。而你師弟呢,則是用腦,做善於思考創新,這樣才是一名真正的好木匠。”老木匠解釋說。

大徒弟還是氣不過,便趁著夜黑,偷偷走了。幾年以後,小徒弟成為一名出色的木匠。而大徒弟呢,再沒有人聽到過關於他的消息。

小徒弟的成功不僅是因為認真學習,更重要的是他善於思考,具備很好的思考力。書本給我們提供學習的工具,如何把書本知識轉化為能力,運用到現實工作中去,靠的就是思考。會不會學習,愛不愛學習,絕不僅僅取決於讀了多少書,做了多少筆記,更取決於能否從書本中跳出來,不讀死書,不死讀書。

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說過同樣道理的話:“學而不思則罔”,意思是說隻學習而不進行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收獲,學習是件難事,難就難在要開動大腦這台機器,多思考、多質疑、多聯想,沒有思考的能力,沒有思考的學習,就不是學習,也就不能用思考力培養氣場。

今天的世界是個分分秒秒都在變化的世界,在新的形勢和環境下,我們往往會遇到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思考力是一種能力的直接體現,善於思考,則事半功倍,不善於思考,則事倍功半,甚至走向學習的反麵。

擁有了卓越的思考力,方能引爆無限潛能。有些沒成功的人不可謂讀的不多,但缺乏思考力,不善於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解決不了新形勢出現的新矛盾、新問題。不勤於思考、思想懶惰的人,既不刻苦學習和鑽研理論,又不深入掌握和分析實際情況,對工作敷衍了事,混一天算一天。真要遇到一點新情況、新問題,很難有什麼獨立見解,生搬硬套地弄出個不是辦法的辦法來應付,要麼就是一推六二五,不聞不問,久而久之,氣場就會逐漸的削弱,因此,一個人必須具備思考的能力,要用思考力去培養自己的氣場,這樣才能提升氣場。

徐特立說過:“世界上的一切都需要創造,要前進就不能坐著等待,就要去創造。”而創造的前提也是思考,因為靈感是不會自己跑進你的腦子的。你必須抓住很細微的,哪怕是一瞬間的想法,然後慢慢的推敲,逐漸使之充實。而其中推敲的過程就叫做思考。在掌握具體思考方法的時候,萬萬不要忘記最有價值的思考方式,即獨立性思考、創造性思考。

事情成功與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思考力。真正思考過的失敗其實也是一種前進。美國實業家羅蘭·布歇內爾,生於1940年。60年代進入鹽湖城猶他大學工程係。暑假期間,在馬戲團門口擺攤叫賣彈子球、口香糖等小玩意。穿著花裏胡哨的T恤衫,細腿牛仔褲,長發蓬亂,一臉大胡子。他喜歡玩電子遊戲“太空爭霸戰”,這種遊戲讓人上癮。他明白,如果在計算機上開了裝硬幣的槽,那他很快便可成為百萬富翁。

發財的夢想一直在他的腦海中盤旋,他始終沒有放棄思考如何成為百萬富翁。1971年,25歲的他耳聞目睹了惠普、英特爾的創業故事。而且集成電路的大幅降價,使他感到離自己的夢想越來越近。這位擺推的人又想自己創業了。1971年一個淩晨,他完成了第一個電子遊戲機——“計算機宇宙”。雖然第一個電子遊戲機超過了當時人們的接受範圍銷售不理想,但失敗沒有嚇倒他,反而讓他相信自己並沒有走錯路。

他在1979年的一天邊看電視邊想:光看電視實在是沒有意思了,把電視接收器作為試驗對象,看看它會產生什麼反應。經過他努力的探索與思考,他終於發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電子遊戲,從此開始了電子遊戲機的革命。布歇內爾正是因為善於思考,結合實際,研究總結符合當前形勢和現實發展需要的特殊規律,在麵對困難和問題的時候,多問幾個為什麼和怎麼辦,堅持到底就會成功的。

世界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為科學家的。”許多科學家的發明創造,都是在日常生活中通過仔細觀察,勤於思考得來的。如魯班因茅草劃破手發明了鐵鋸;牛頓看到蘋果落地而發現了萬有引力;達·芬奇通過觀察鳥和蝙蝠的飛行而設計了撲翼機。這些都說明了要善於思考生活中碰到的問題,我們才能有新的發現,善於思考,要創造性的思考,獨立的思考,不要完全指望別人指望書本。

世界著名的發明家愛迪生一生創造了一千三百多項發明,而他隻在正規學校讀過三個月的書,他說:“不下決心培養獨立思考習慣的人,便失去了生活的最大樂趣——創造。”他的創新智能全仗在自學中的獨立性思考、創造性思考。聰明人的氣場就是要能在需要的時候,能把最先進的,最管用的知識歸納出來,指導我們的工作。思考不僅是能力,也是科學家智慧的體現。

我們不但要鑽研書本知識,而且對生活中的一些問題,也要積極思考,要具備思考的能力,因為生活和科學往往是聯係在一起的。學會思考並不難,關鍵在於“勤”,要多思考,常思考,養成勤思考的習慣。著名作家姚雪垠曾說過“光讀書不思考,結果就會變成書的奴隸;光思考不讀書,結果你也是架空了知識,得不到真的認識。所以治學問之道,既要善於讀書,也要善於思考,明辨是非,知所適從。”

在讀書中思考,在思考中讀書,不斷培養自己的思考能力,有了思考力,知識才能真正掌握,而思考的習慣和能力又是不那麼容易養成和提高的。思考得越多,思考問題也就越容易;思考的水平越高,思考力也就越大,你的氣場就會跟著有所提升。

思考力,可以培養氣場,可以讓你的氣場慢慢改變。在生活中,每時每刻都需要思考,不思考的生活是一種隨意的生活。而這種隨意會影響到氣場的提升,也就會影響到人生價值的實現。因此,氣場較弱的朋友,可以試著去思考,養成思考的習慣。學會對事物有自己的看法,通過自己的思考,得出結論,你會發現,你周圍的人多了起來,認同你的人多了起來,因為思考力培養了你的氣場,讓你更能引人注目。

用堅持力改變氣場

堅持力是成功者必備的重要品質之一。每一個人都有夢想,不管這個夢想是偉大還是平凡,每個人都會為自己的夢想奮鬥,可成功的人卻始終是少數,究其原因,是因為有些人沒有堅持,不具備堅持力,沒有堅持力的人就沒有堅持的氣場,因此也就不會成功。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成功者因為具備了堅持了,他的氣場很強大,強大到在一切困難麵前,都勇於嚐試,敢於麵對,從而依靠堅持力改變了氣場,提升了氣場。

而失敗者的氣場,在困難麵前則顯得有點弱小,失敗的人抱怨:“我盡力了,天不助我!”“運氣不好,我也無能為力。”“艱難險阻太多,人類無法克服!”其實失敗者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他們沒有具備堅持力。這些抱怨,隻能削弱了氣場。成功的道路有著許多的挫折、困難、失敗,隻要你戰勝它們,你就離成功不遠了。想要改變自己的弱氣場嗎?想要用強大的氣場獲得成功嗎?那麼,請記住下麵這句話。強大的氣場,有一個很關鍵的支撐因素:堅持力。

如果沒有堅持力,即使做得再多,也會像下麵故事中的人,一無所獲。有這樣一幅漫畫,畫的是一個人在挖井求水。井已經挖得很深了但仍不見水,於是他換一個地方繼續挖,又挖了很深,可還是不見水出來。這個滿頭大汗的人又換地方再挖,不過挖的井一次不如一次深,最終沒有成功挖到水。其實,在他挖的每一次挖的地點的下麵都有水,有一兩次與水隻有一鋤之隔,但挖井的人沒有堅持再挖下去,哪怕隻是一鋤,命運就不會一樣,結果他以失敗告終。

想打造成功的氣場也是同樣的道理,一次兩次可能很難完成,如果這時你放棄了就會想那個挖井人一樣以失敗告終。如果你堅持下一秒你的氣場就會爆發。這則漫畫給人們的啟示就是做事必須具有堅持、再堅持的精神,隻有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使事物由量變達到質變的飛躍。

可見,堅持力是成功者必備的重要品質。成功貴在堅持,貴在自強不息,求知若饑,虛心若愚。你可能暫時不是一個成功者,如果你有堅持下去的決心,時間可以證明一切。或許成功如果沒有一個好的背景或者人際關係會難很多。但並不是沒有可能。以前人們可以白手起家,下海經商的時期是最大的機遇。現在白手起家幾乎不可能了,但還是有希望的。細看那些成功人士,大多數都是經曆許多苦難,吃了很多苦最終沒有放棄才成功。要成功必須先鍛煉自己堅持的意誌力,不斷挑戰失敗。

法國啟蒙思想家布封曾說過:“天才就是長期的堅持不懈。”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也曾說:“治學問,做研究工作,必須持之以恒……”的確,無論我們幹什麼事,要取得成功,堅持不懈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都是必不可少的。 成功就要丟掉幻想,堅持自己的看法和觀念。不以暫時的勝敗而斤斤計較,要知道成功者前麵總有許多失敗,成功者是少數人。隻有決定信心,隻要自己覺得是正確的,那麼就是前麵有困難重重,也會勇敢地去麵對和堅持,宏大的氣場指日可待。

人們認為要想成功要經過“餓其體膚,空乏其身”“頭懸梁,錐刺股”一般的艱辛,其實,成功並沒有那麼難,隻需要具備堅持力,堅持可以改變你的氣場,提升氣場,促進你的成功。在生活當中,無論我們做什麼都要學會“堅持”,很多事情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幹完的。有的事情可能要用幾年,幾十年,或者是一輩子的付出,才能夠完成自己心目中的理想與夢想。

一件簡單的事情如果能夠堅持,足見其偉大。一天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在古希臘某小學對學生說:“今天咱們隻學一件非常簡單,也是非常容易做的事,每人把胳膊盡量往前甩。”說著,蘇格拉底示範了一遍,“從今天開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嗎?”

學生們都笑了,這麼簡單的事,有什麼做不到的!

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問學生們:“每天甩300下,哪些同學堅持了?”

有90%的同學驕傲地舉起了手。

又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又問,這回堅持下來的學生隻剩下八成。

一年後,蘇格拉底再一次問大家:“請告訴我,最簡單的甩手運動,還有哪幾位同堅持了?”

這時,整個教室裏,隻有一人舉起了手,這個學生就是後來成為古希臘另一位著名哲學家的柏拉圖。

在蘇格拉底的遊戲中,柏拉圖成功了。影響成功的因素很多,但具備堅持力,具有求索的精神是走向成功的基本要素。很多時候,你堅持的時間的長度決定著你研究的深度,隻有一步步走下去,你才會獲得成功。柏拉圖的成功是堅持的力量,正是這種力量推動著個人的學習成長、國家的發展乃至社會的進步,堅持不但能夠提升一個人的氣場,同時也能改變氣場,所以隻有以一種堅持的精神去奮鬥拚搏才可能達到成功的彼岸。

韓國一位成功的企業家說過,“成功並不像你想象的那麼難,隻需要對你所感興趣的事業長久地堅持下去,即使是失敗也不放棄,那麼,你就會成功。”所以我們不管做什麼事,不管做什麼工作,我們必須要有一顆渴望成功的心,擁有了這顆心,要堅持,要不懈,成功就會離我們一步之遙,觸手可及,我們就會,享受成功所帶來的喜悅。

達爾文二十年如一日的研究生物學,無論在風急浪高的遠洋考察船上,還是在條件簡陋的實驗室裏,他始終堅持不懈,最終發現了生物進化的規律;愛迪生嚐試了幾千種材料後,他並不能確定手中握著的或是下一個就是自己要尋找的材料,但他依舊堅持著,於是他找到了鎢絲,發明了電燈,給人類送來了光明;貝多芬失聰後依然堅持不懈,最終創作出了偉大的《命運交響曲》;沒有達·芬奇對著雞蛋臨摹千百遍的堅持,哪來《蒙娜麗莎》的美麗與生動?沒有李時珍四方品嚐百草的堅持,哪來《本草綱目》的詳細與準確?沒有司馬遷忍辱負重40年傾心打磨《史記》,哪有“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可見,堅持力對於獲得成功是多麼的重要。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更是如此。班固曾說過:“一日一線,千日千線;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做事要堅持,如果沒有堅持的精神,那麼成功很可能與我們失之交臂。當困難絆住你成功腳步的時候,當失敗挫傷你進取雄心的時候,當負擔壓得你喘不過氣的時候,不要退縮,不要放棄,一定要堅持下去。因為隻有堅持不懈,才能通向成功。再前進一步,如果沒有用,就再向前一步。事實上,每次進步一點點並不太難。

1831年,瑞典化學家薩弗斯特朗發現了元素釩,他在寫給朋友維勒的信中說:“在宇宙的極光角,住著一位漂亮可愛的女神。一天,有人敲響了她的門。女神懶得動,在等第二次敲門。誰知這位來賓敲過後就走了。她急忙起身打開窗戶張望:‘是哪個冒失鬼?啊,一定是維勒!’如果維勒再敲一下,不是會見到女神了嗎?過了幾天又有人來敲門,一次敲不開,繼續敲。女神開了門,是薩弗斯特朗。他們會晤了,釩便應運而生!”

同樣的道理,隻要堅持,我們的幸運女神就會如約而至。其實成功的秘訣很簡單:不屈不饒堅持到底。生命的獎賞遠在旅途終點,而非起點附近。

成功與失敗,並沒有相隔很遠,僅僅隻是一步之遙,然而有的人就是不肯踏出這一步,畏畏縮縮,停滯不前,結果他永遠都不會成功。成功並不像你想象的那麼難,隻需要再堅持那麼一步!所以,想要改變自己的氣場的朋友,告訴你一個一勞永逸的辦法,那就是堅持,用堅持力去改變你的氣場,提升你的氣場,直到成功。

用堅持力去改變氣場我們就必須要堅持,堅持,還要堅持。既然要有所作為,還要過上幸福的生活和要證明你自己,唯有堅持才會讓我們有所成就,有所成功。

我們要深信世上最偉大的推銷員所說的一句話:“隻要生命不息,就要堅持到底”。所以,我們要像大樹一樣,在風將樹枝吹折,樹幹一定要挺直。生活猶如海洋,隻有堅持不懈的人,擁有堅持力的人,才能真正改變自己的氣場,改變自己的命運,才能達到成功的彼岸。

用積累打造氣場

魯迅曾經說過:偉大的成績和辛勤勞動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獲,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跡就可以創造出來。這裏說的奇跡其實就是成功。成功是每個人心中向往的目標,人人都希望成功,可為何結果卻千差萬別呢?每個人都渴望踏上成功的紅地毯,憧憬能夠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並為之孜孜以求,希望能找到一條通向成功的捷徑,可是,成功之途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它上麵撒滿了奮鬥者的血雨,浸透了拚搏者的汗水。成功無捷徑!成功的氣場,是靠積累而獲得的。

有位成功者說過:“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在於他實實在在的付出、不顧一切的忘我工作,認真學習、踏實地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情,並不斷完善和充實自己,就像蓋樓房,從一磚一瓦開始,一層一層地建造。其實這一過程,就是磨煉性格、通往卓越和成功的過程。”

成功的人生是一個不斷提升氣場,不斷自我完善的過程,不斷地吸取真諦,拋出不足的劣跡!人無完人,所以我們需要不斷學習自我完善。

天上不會掉下餡餅,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任何人不會隨隨便便成功。在浮躁以及價值觀扭曲的當代社會,幾乎每一個人都在不斷追求所謂事業上的成功。追求功成名就、出人頭地或者取得遠高於同齡人士的職位與薪水,太多的人想一步登天。看到別人成功,或急不可耐,或心煩意亂,或疲於奔命,或孤注一擲,如此種種,皆謂之“浮躁”。浮躁心態,是成功的大敵。有人說得好,浮躁的社會,心靜者勝出。《大學》中也說:“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在欲望與誘惑麵前沉著淡定,在困難與挫折麵前矢誌不渝,才能不斷邁向新的成功。不要對成功有何妄想,先去腳踏實地的做。貝多芬說:卓越的人的最大優點是在不利與艱難的遭遇裏的百折不撓,於是便有了享譽全球的音樂大師。正是貝多芬意識到人生沒有不勞而獲,隻有孜孜不倦才是通往成功的路。

成功沒有捷徑,不但對生活是這樣,對工作也是這樣,成功需要用積累去打造成功的氣場。資源的獲取、經驗的獲得、人脈的擴大、對行業的理解與把握、管理經驗的提升等等都需要時間積累的,不會憑空從天上掉下的。這種積累來不得半點虛假與不踏實,否則就會為最後結果的達成埋下失敗的基因。成功不隻是結果,更多的是過程。天地無常太多的因素會影響最終的結果。有個目標在此,不浪費時間,每天都在努力,每天都有個小進步,哪怕最後沒有結果,那也是成功的人生。

東漢恒帝在位的時候,有個有錢人想謀個一官半職,一來是為了威風威風,二來也好借權力多弄些錢財。於是他狠了狠心,拿出一大筆錢來打通關係,果然如願以償,得到了一個在太守衙門裏的職位。他一身官服,趾高氣揚地走來走去,心裏非常得意。

這個有錢人得意了沒幾天,就遇到難題了:有一篇奏事的呈文必須由他寫,他從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從沒想過要去學習,什麼都不會,這回要叫他寫呈文,可使他為難了。這個人著急地在家裏踱來踱去,整天都吃不下飯、喝不下水,隻有皺眉歎息。他妻子見他這樣,就給他出主意說:“鄰居張三念過幾年書,認識不少字,你去求他幫你寫一篇,不就行了?”這人一拍腦袋:“對呀,我怎麼沒想到呢?”

於是他到張三家懇求道:“老兄啊,這回你可真要幫幫我呀!你也知道我沒認真讀過書,哪裏會寫什麼呈文,要是太守怪罪下來,那就不得了了!”張三聽了搔搔後腦勺說:“不是我不幫忙,我實在也不會寫這種文章。這樣吧,我聽說很多年前有個叫葛龔的人,他的奏事呈文寫得很好,你就去照他寫的抄一篇吧,用不著再費腦筋了。”

這個人很高興,趕緊回去把古書翻了一個遍,總算找到了葛龔寫的文章。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抄將起來,連一個字都不改,原封不動地照抄下來。到最後,他抄順了手,竟然忘了改呈奏者的名字。第二天,他把呈文交給太守,太守看了,氣得嘴斜眼歪,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馬上就把他給罷免了。